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0
典故
15
詞典
41
分類詞匯
72
其它
32
共160,分11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大平原
穰川
長江中下游平原
烏拉爾山脈
銅川市
一馬平川
侵蝕平原
熱河高原
海岸平原
海洋隆起
服冕乘軒
喀什米爾
拉丁民族
蘭陽平原
毀宗夷族
《漢語大詞典》:
大平原
美國中部的著名平原。東部海拔不超過500米,西部海拔500~1800米左右。為向東低斜、深谷橫切、起伏和緩的坦蕩平原。
分類:
大平原
美國
國中
著名
平原
東部
海拔
超過
《漢語大詞典》:
穰川
獲得豐收的平原地方。 宋
王禹偁
《感流亡》
詩:“試問何許人,答云家 長安 ,去年 關(guān) 輔旱,逐熟入穰川。”
分類:
獲得
豐收
平原
原地
《漢語大詞典》:
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國淡水湖最集中地區(qū),河網(wǎng)稠密,有“水鄉(xiāng)澤國”之稱。中國重要農(nóng)業(yè)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沿江為中國重要工業(yè)帶。
分類:
中國
三大
大平原
平原
洞庭湖
鄱陽湖
安徽
沿江
長江
三角洲
《漢語大詞典》:
烏拉爾山脈
在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其東麓為歐洲和亞洲分界線的一部分。南北延伸達(dá)2000千米,寬40~150千米。一般海拔500~1200米,最高點海拔1895米。西坡較緩,東坡較陡。礦藏豐富。辟有多處自然保護(hù)區(qū)。
分類:
平原
西伯利亞
《漢語大詞典》:
銅川市
在陜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北部,咸銅鐵路通此。1958年設(shè)市。人口42.8萬(1995年)。盛產(chǎn)煤炭。有煤炭、陶瓷、水泥、機(jī)械、化學(xué)等工業(yè)。為陜西省重要工業(yè)城市。
分類:
陜西
渭河
河平
平原
北部
銅鐵
鐵路
路通
《國語辭典》:
一馬平川(一馬平川)
拼音:
yī mǎ píng chuān
可讓馬兒奔馳的平原。比喻地勢平坦。
分類:
縱馬
馬疾
疾馳
平原
廣闊
平地
《國語辭典》:
侵蝕平原(侵蝕平原)
拼音:
qīn shí píng yuán
由各種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平原。
分類:
侵蝕作用
平原
《國語辭典》:
熱河高原(熱河高原)
拼音:
rè hé gāo yuán
位于大興安嶺南端的山麓高原,在松遼、黃淮兩平原及桑乾盆地、蒙古高原之間。為大興安嶺東南端的下降地帶。由西向東,級級下降,初為高原,繼為臺地,終迄于松遼平原,其東南隅以丘陵河谷地區(qū)與冀東、遼西的海岸平原相連續(xù)。
分類:
大興
興安嶺
南端
山麓
高原
平原
蒙古高原
《國語辭典》:
海岸平原
拼音:
hǎi àn píng yuán
海岸附近的平原或海面下降所形成的地形。
分類:
海岸
附近
平原
海面
下降
地形
《國語辭典》:
海洋隆起
拼音:
hǎi yáng lóng qǐ
海底盆地中高于深海平原或深海丘陵的地區(qū)。其地形起伏小,地震少,與大陸隆起不同,如大西洋的百慕達(dá)隆起。
分類:
海底
盆地
地中
中高
深海
海平
平原
丘陵
地區(qū)
《國語辭典》:
服冕乘軒(服冕乘軒)
拼音:
fú miǎn chéng xuān
形容做官后飛黃騰達(dá)。晉。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身登三閣,官成兩宮,服冕乘軒,仰齒貴游,振景拔跡,顧邈同列。」明。高濂《玉簪記》第三三出:「子母經(jīng)年分散,喜蕓窗脫跡,服冕乘軒?!?/div>
分類:
做官
飛黃騰達(dá)
陸機(jī)
平原
內(nèi)史
《國語辭典》:
喀什米爾(喀什米爾)
拼音:
kā shí mǐ ěr
Kashmir
地名。位于印度半島北部山區(qū)。自古為印度平原、中亞或西藏連結(jié)線上的交通孔道。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自西元一九四七年以后,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互爭統(tǒng)治權(quán)。氣候高爽,以產(chǎn)羊毛織物著名。
分類:
地名
印度
印度半島
北部
山區(qū)
平原
中亞
交通
孔道
《國語辭典》:
拉丁民族
拼音:
lā dīng mín zú
1.古代定居義大利半島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歐洲大陸遷來的印歐人。使用印歐語系的拉丁語。
2.泛指受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操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如義大利、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等。
分類:
定居
拉丁語
義大利
半島
羅馬
島中
中西
文化
西部
影響
平原
印歐語系
部落
民族
《國語辭典》:
蘭陽平原(蘭陽平原)
拼音:
lán yáng píng yuán
位于臺灣東北部的平原。由蘭陽溪沖積而成,面積三百二十平方公里。清嘉慶年間,由福建漳州人吳沙率眾來此開墾,成為宜蘭縣境內(nèi)最早開發(fā)的地區(qū)。如:「宜蘭頭城鎮(zhèn)是蘭陽平原上最早開發(fā)之地。」
分類:
東北
北部
平原
沖積
《國語辭典》:
毀宗夷族(毀宗夷族)
拼音:
huǐ zōng yí zú
把同宗族的人都?xì)⑺?。晉。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方臣所荷未足為泰,豈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竊非臣?xì)ё谝淖逅苌蠄蟆!?/div>
分類:
同宗
宗族
人都
殺死
陸機(jī)
平原
內(nèi)史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