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豐禪師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不詳。五代時禪僧。嗣云門文偃。后住興元府普通院,遷潭州谷山?!?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三有傳,并錄詩偈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呂師周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揚州人。豪健義俠,粗通兵法。初仕吳,為黑云都指揮使,將兵屯上高,常與酒徒聚飲,醉則起舞悲歌。因遭疑忌,遂投奔湖南。馬殷聞其至,以為馬步軍都指揮使,攻取嶺南六州,授昭州刺史。后二年,辰溆蠻起事,復(fù)帥衡山兵平之。后病卒。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五代吳越時人。官少卿?!?a target='_blank'>至元嘉禾志》卷三二存其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福州福唐人,俗姓鄭。出家于寶林院。嗣雪峰義存。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住五峰,奏賜號弘教大師。后住泉州睡龍山,世稱睡龍和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鄭,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五代閩時禪僧。出家于寶林院。嗣雪峰義存。泉州刺史王延彬迎之住五峰,奏賜號弘教大師。后住泉州睡龍山,世稱睡龍和尚。《祖堂集》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有傳,并錄其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福州長溪人,俗姓陳。初于龜山出家,受戒后,游諸方。參石霜慶諸,未契法意,轉(zhuǎn)參巖頭全豁,服其心傳。王審知請居福州羅山,賜號法寶禪師,世稱羅山和尚。卒于山。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羅山道閑禪師。長溪陳氏子。出家龜山。年滿受具。遍歷諸方。嘗謁石霜。問。去住不寧時如何。霜曰。直須盡卻。師不契。乃參巖頭。亦如前問。頭曰。從他去住。管他作么。師于是服膺。閩帥飲其法味。請居羅山。號法寶禪師。僧辭保福。福問。甚處去。曰。禮拜羅山。福曰。汝向羅山道。保福秋間上府朝覲大王。置四十個問。頭問。和尚忽若一句不相當(dāng)。莫言不道。僧舉似師。師呵呵大笑曰。陳老師自入福建道洪塘橋下一寨。未曾見有個毛頭星現(xiàn)。汝與我向從展道。陳老師無許多問頭。祗有一口劍。一劍下有分身意。有出身路。不明便須成末。僧回舉似福。福曰。我當(dāng)時也祗是謔伊。至秋入府。師特為辦茶筵請福。福不赴。卻向僧曰。我中間曾有謔語。恐和尚問著。僧歸舉似。師曰。汝向他道。猛虎終不食伏肉。僧又去。福遂來。臨遷化。上堂集眾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測。乃令東邊師僧退后。又展右手。令西邊師僧退后。乃曰。欲報佛恩。無過流通大教。歸去也珍重。言訖莞爾而寂。 系曰。巖頭門下得法者。傳燈現(xiàn)錄六人。而二彥一閑最著。僧統(tǒng)僅傳瑞巖彥。而玄泉彥與閑師不載。予故表之。使知黃龍明招二公所自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泉州莆田人。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長慶慧棱。閩主迎請住福州報慈院,賜號慧覺大師。世稱報慈和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五代閩時僧。初于福州玄沙院出家。后嗣長慶慧棱。閩主迎請其住福州報慈院,賜號慧覺大師,世稱報慈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二一有傳。《祖堂集》卷一三錄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湖州(今屬浙江)人。吳越時禪僧。嗣雪峰義存。歸住明州翠巖,世稱翠巖和尚。吳越錢王請其住杭州龍冊寺,賜號永明大師。卒年不詳。《祖堂集》卷一〇、《景德傳燈錄》卷一八有傳,并存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泉州仙游人。俗姓阮。初于本州出家,歷參眾禪師,未契機緣,終嗣保福從展。尋往游吳越,歸住泉州招慶寺,世稱福先招慶和尚。為郡守所禮,賜號凈修禪師。曾為《祖堂集》撰序,又撰《泉州新佛新著諸師頌》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省澄、文僜。俗姓阮,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初于本州出家。歷參眾禪師,皆未契機緣,終嗣保福從展。尋往游吳越,歸住泉州招慶寺,世稱福先招慶和尚。為郡守所禮,賜號凈修禪師。卒年不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二二有傳。二書存其詩偈7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五代吳越時禪僧。嗣玄沙師備。后住天臺山國清寺,歷30余年不下山,博綜三學(xué),時謂大靜上座。卒于寺?!?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一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國清寺師靜上座。始遇玄沙和尚。示眾云。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師乃躡前語問曰。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么生。玄沙曰。汝道究得徹底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師從此信入。后居天臺。三十馀載不下山。博綜三學(xué)。操行孤立。禪寂之馀。常閱龍藏。遐邇欽重。時謂大靜上座。嘗有人問曰。弟子每當(dāng)夜坐。心念紛飛。未明攝伏之方。愿垂明誨。師答曰。汝將紛飛心。以究紛飛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非寂者。無能寂之人。照非照者。無所照之境。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枝。內(nèi)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要道也。師因睹教中幻義。乃述一偈。問諸學(xué)流。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諸過惡應(yīng)無咎。云何所作業(yè)不忘。而藉佛慈興接誘。時有小靜上座。答曰?;萌伺d幻幻輪圍?;脴I(yè)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無為。二靜上座。并終本山。今國清寺遺蹤在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五代吳越時禪僧。嗣雪峰義存。閩王曾請其于清風(fēng)樓齋坐。后住越州諸暨越山,號鑒真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有傳,并錄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五代時禪僧。嗣云門文偃。后住朗州德山,賜號圓明大師?!?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二有傳。《云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下錄其詩偈11首,皆頌云門禪旨之作。《天圣廣燈錄》卷二一收為其門人鼎州普安山道禪師所作,《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粵詩·卷一九
釋緣密,號圓明。韶州云門釋文偃法嗣,為青原下七世。后住鼎州德山。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有傳。詩十二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臺州黃巖(今浙江臺州黃巖)人。吳越時禪僧。嗣玄沙師備。歸浙中后,吳越王錢镠請住杭州天龍寺,封明真大師。世稱天龍和尚?!?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一有傳,并收詩偈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釋存壽 朝代:后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石霜弟子也。住蒲坂。方冀王友謙作鎮(zhèn)此邦尤禮下之。數(shù)迎入府論道。每為之前席。供施便蕃。且請為菩薩戒師。所居棲巖山。玄侶駢擁。誠無愧于枯木眾也。卒年九十三。停龕一月。髭發(fā)再生。因復(fù)剃除然后入塔。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存壽。不知何許人也。清標(biāo)勝范造次奚及。罷尋經(jīng)論勇冠輩流。往問律于石霜禪師。決了前疑。虛舟不系。乃為枯木眾之椔杌矣。后還蒲坂。緇素歸心。時冀王友謙受封屏翰。好奇侚異。聞人一善厚禮下之。王召入府齋。論道談玄不覺膝之前席。頗增奉仰續(xù)為菩薩戒師。供施更蕃。度門人四百許員尼眾百數(shù)。壽平日罕言。言必利物。喜慍之色人未嘗見。望之若孤松凌雪焉。終時春秋九十三。加趺而坐。一月后髭發(fā)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每有虎旋繞。??跡時繁。敕謚為真寂大師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初謁樂普元安,后嗣盤龍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稱木平和尚。南唐中主待以師禮,迎至金陵供養(yǎng)。法眼文益有詩相贈。卒謚真寂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南唐時禪僧。初謁樂普元安,后嗣盤龍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稱木平和尚。南唐國主待以師禮,迎請供養(yǎng)。法眼文益有詩相贈。卒謚真寂禪師?!?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〇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木平和尚。不知何許人。游戲江滸。語言無度。蹤跡詭異。人不能測識。李后主。尊為圣師。嘗掛木瓶杖頭。一日赴內(nèi)齋坐。頃忽不見。后主問曰。和尚何在。因引瓶自蔽。應(yīng)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見群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見人。亦勿道吾拜汝。嘗出入禁中。他日從登百尺樓。后主問其制度佳否。對曰。尤宜望火。初不諭其意。后數(shù)年。木平卒?;吹榇髷_。烽火交馳。后主嘗于是登望。以占動靜。后主素愛慶王。問木平壽命。曰年七十。是歲病亡。年十七。蓋反語耳。為建寺宮側(cè)居之。奉事隆篤焉。本名木瓶。后訛為木平?;蛟?。木平山名。師居處也。法眼禪師贈詩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復(fù)少。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壞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城闕今日來。一漚曾已曉。為大宗匠所與。木平故個中人。蓋混跡以警世者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閩越許氏子。既受巖頭奯禪師心印。初若杜默。后為所知。勉之利物。乃允眾請。居臺之瑞巖院。其治人治己。嚴(yán)整有法度。故江表之言叢席者推焉。且機辨峻捷。鏡清道怤。嘗致問輒挫。 一日有三梵僧至。彥問曰。何時離天竺。曰朝時。曰得無勞乎。曰為法忘勞。彥召維那。俾入堂。上座安置。明日求之。不復(fù)見。 吳越錢氏屢聘。僅一至。即苦辭去。或謂有自滿倉蓋不待耕獲。而眾常給也。忽遇一村媼。語之曰。汝疾歸。救取千百物命。媼即到家。其兒婦。方挈竹器。拾田螺。媼遽放之水云。 又檀越數(shù)家。同日請齋。而彥一時應(yīng)赴。則其分化可知。及卒。方阇維。巨蛇緣木杪。投身火聚與俱化。噫異矣。薪盡舍利飛。散草木上。精瑩絕世。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師彥。姓許氏。閩越人也。早悟羈縻忽求拔俗。循乎戒檢俄欲觀方。見巖頭禪師領(lǐng)會無疑。初樂杜默似不能言者。后為所知敦喻允請住臺州瑞巖山院。時道怤往參問。答對響捷。怤公神伏。后二眾同居。彥之威德凜若嚴(yán)霜。紏正僧尼無容舛悟。故江表言御眾剪齊者。瑞巖為最。嘗有三僧。胡形清峭目睛轉(zhuǎn)若流電焉。差肩并足致體。彥問曰。子從何來。曰天竺來何時發(fā)。曰朝行適至。彥曰。得無勞乎。曰為法忘勞。乃諦視之足皆不蹈地。彥令入堂上位安置。明旦忽焉不見云是辟支迦果人。然莫知階級。時有不測人入法會非止一過。彥參學(xué)時號為小彥長老。兩浙武肅王錢氏累召方肯來儀。終苦辭去。寺倉常滿。嘗有村媼來參禮。彥曰。汝休拜跪。不如疾歸家救取數(shù)十百物命大有利益。媼匆忙到舍。兒婦提竹器拾田螺正歸。媼接取放諸水濆。又?jǐn)?shù)家召齋。一一同日見彥來食。至終阇維。有巨蛇緣樹杪。投身火聚。當(dāng)乎薪盡舍利散飛?;蝻L(fēng)動草木上紛紛而墜神異絕繁。具如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