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72 【介紹】: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號盧溪?;兆谡桶四赀M(jìn)士。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紹興中,胡銓上疏乞斬秦檜等,謫新州,庭圭獨(dú)以詩送行。紹興十九年,坐訕謗編管辰州。檜死,許自便。孝宗即位,除國子監(jiān)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閣。博學(xué)兼通,工詩,尤精于《易》。有《盧溪集》、《易解》、《滄海遺珠》等。全宋詩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號盧溪真逸(《誠齋集》卷八○《盧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jìn)士,調(diào)衡州茶陵縣丞。宣和末年退居鄉(xiāng)里。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銓上疏斥秦檜,貶嶺南,庭圭獨(dú)以詩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編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檜死,許自便。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召對,改左承奉郎,除國子監(jiān)主簿。以年老力辭,主管臺州崇道觀。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見。七年,至闕,除直敷文閣,領(lǐng)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傳世有《盧溪集》,此外著述頗多,均已佚。事見《省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狀》、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七○有傳?!⊥跬ス缭?,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盧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為詩,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瀘溪文集》二十卷(簡稱李本、卷一至卷一○為詩,藏上海圖書館)、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瀘溪集》十六卷(簡稱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詩,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間采近人傅增湘校語(簡稱傅校)。集中雜著與新輯得之集外詩,依次編為第二十六卷。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號盧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衡州茶陵丞。宣和末棄官歸,教授鄉(xiāng)里。紹興中胡銓因上疏乞斬秦檜罷和議安置嶺南,庭圭以詩送行,有「癡兒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檜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檜死,許自便。孝宗召對便殿,除直敷文閣。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盧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經(jīng)講義》十卷、《論語講義》五卷、《語錄》五卷、《雜志》五卷、《滄海遺珠》五卷、《方外書》十卷、《校字》一卷、《鳳停山叢錄》一卷。見周必大《直敷文閣王公行狀》,胡銓《王公墓志銘》(《盧溪文集》附錄),《南宋書》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簡介
吳巖夫,字民贍,建州松溪(今福建松溪)人。以父執(zhí)中蔭補(bǔ)官,崇寧初佐治臨邑。政和中拜考功郎中,嘗為蔡卞撰謚。宣和中知洋州,坐薦許景衡送吏部究治。建炎初除右司郎中,守光祿卿,充集英殿修撰、知福州,移南劍州。乞祠居建安,卒。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五之一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七、一八,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六。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fù)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yīng)召為迪功郎,賜進(jìn)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luò),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xué)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bǔ)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jìn)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quán)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diǎn)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yáng)忠《關(guān)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xué)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jìn)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quán)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5 【介紹】: 宋福州永福人,字德邵?;兆诔鐚幬迥赀M(jìn)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欽宗時三上章劾秦檜專主和議,植黨專權(quán),遂奪檜職。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給事中。司諫詹大方希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職歸籍。全宋詩
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號竹溪先生(《吳興備志》卷一三),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遷居鄞縣(今浙江寧波)?;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進(jìn)士,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河北西路提舉學(xué)士,入為太常博士。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拜監(jiān)察御史。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為修政局檢討官。擢殿中侍御史,累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五、五七、六一、六五)。三年,遷給事中。論者議其陰結(jié)大臣,素?zé)o直聲,罷領(lǐng)祠祿(同上書卷六八)。十四年,因嘗論秦檜落職,隱居昌國縣馬秦山。十五年卒(同上書卷一五四),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元《延佑四明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黃龜年(一○八三——一一四五),字德邵,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崇寧五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洺州司理參軍,累官太常博士。建炎中,為屯田員外郎;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紹興二年,除左司員外郎、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尋遷殿中侍御史。劾秦檜專主和議,沮止恢復(fù),植黨專權(quán),遂褫檜職。除太常少卿,累遷起居舍人、起居郎、中書舍人。三年,言者劾龜年陰結(jié)大臣呂頤浩,致身要地,坐罷官,寓居四明。十四年,言官又希秦檜意劾龜年附麗匪人,落集賢殿修撰,本貫居住。次年八月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有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五三、五五、五七、六○、六一、六五、六八、一五一、一五四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83—1142 【介紹】: 宋高密人,徙居濰州北海,字叔厚,一字處厚?;兆谡桶四赀M(jìn)士。自幼聰穎,十歲能為邑人作墓銘。調(diào)淄縣主簿,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攝給事中。高宗南渡,授中書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學(xué)士。所撰詔命數(shù)百,文簡意明。以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適金人入侵,督繕城郭,厲甲兵,用心勞苦。后退居臺州。平生廉儉寡欲,潛心辭章,洞曉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詩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yán)舨渴汤桑嬷睂W(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jìn)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綦崇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稱北海先生,濰州北海(今山東濰縣)人。幼聰穎,入太學(xué)。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改太學(xué)正,遷博士、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書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三年,拜中書舍人。明年,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漳州,移明州。紹興二年,復(fù)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學(xué)士院,俄除翰林學(xué)士。后又兼侍讀、史館修撰。四年,換寶文閣直學(xué)士、知紹興府。期年丐閑,三任觀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禮工文辭,氣格天然渾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數(shù)百篇,明白洞達(dá),為世稱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籌類要》十卷(存)。見《名臣言行錄別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仲謙。哲宗紹圣間進(jìn)士。累官知虔州?;兆谛湍鸨妇?,大有募兵勤王,淮甸歌曰:“天下奸臣皆守室,虔州太守獨(dú)勤王?!焙笾橹?,時州有宿寇猖獗,始到任,寇即平。全宋文·卷二九一四
李大有(?——一一三四),字仲謙,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紹圣間舉進(jìn)士,累官知虔州。宣和末年,金軍犯京師,大有募兵勤王。紹興初為吏部郎中。三年,出知衢州。復(fù)入為尚書左司郎中,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四年九月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五、七二、七九、八○,《獨(dú)醒雜志》卷八,《明一統(tǒng)志》卷五五。
人物簡介
【生卒】:?—1144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無虞。劉一止從弟。徽宗宣和間進(jìn)士。高宗建炎初為兩浙轉(zhuǎn)運(yùn)判官。苗劉之變,力勸呂頤誥、劉光世勤王,且具軍需以佐。紹興間累官至吏部侍郎,奉祠卒。有《教忠堂類稿》。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蜀人,字文淵,一字退翁?;兆谛腿晟仙岬谝?。欽宗靖康元年,官右諫議大夫。高宗建炎元年,為左司員外郎,試起居郎。以推舉偽楚張邦昌,論死。全宋文·卷四○四六
宋齊愈,字文淵,一字退翁,邛州依政(今四川邛崍東)人。宣和三年上舍第一,積官著作佐郎,靖康元年除御史。建炎元年,為右司員外郎,試起居郎,遷右諫議大夫,旋罷?;蚋嫫渫婆e張邦昌,是年七月,處以腰斬。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五、六、七及張栻《記宋退翁齊愈被禍?zhǔn)隆返取?/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介紹】: 遼金間薊州人,字長源。左企弓長子。仕遼官至棣州刺史。從父歸金,擢西上閣門使。從宗望攻宋,累遷陜西路轉(zhuǎn)運(yùn)使,封戴國公。性淡泊,好讀莊老。卒年七十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越州嵊縣人,字廷輝。哲宗紹圣四年進(jìn)士。歷知昆山、華亭二縣,通判婺州、權(quán)州事。以鎮(zhèn)壓方臘起義軍,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又為福建路提舉茶事。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初,為提點(diǎn)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建炎三年除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后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權(quán)戶部侍郎,進(jìn)徽猷閣待制。全宋詩
姚舜明,字廷輝,嵊縣(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jìn)士,授相州臨漳主簿。歷知牟平、昆山、華亭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ㄅ墟闹?,遂權(quán)州事。后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監(jiān)察御史(《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尋提點(diǎn)江南東路刑獄。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撫制置使。召為右司員外郎,除直龍圖閣、發(fā)運(yùn)副使,還為左司郎中,復(fù)以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除權(quán)戶部侍郎。丐閑,提舉江州太平觀,進(jìn)徽猷閣待制,卒。宋《嘉泰會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縣志》卷一三有傳。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姚舜明(?——一一三五),字廷輝,嵊縣(今浙江嵊州)人。紹圣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臨漳主簿。歷華亭令,河?xùn)|經(jīng)略安撫司干辦公事。宣和二年通判婺州,除直秘閣、提點(diǎn)兩浙刑獄。欽宗即位,擢監(jiān)察御史。高宗朝歷左司郎中,知衢、江二州,除秘閣修撰,充江、淮、荊、浙都督府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權(quán)戶部侍郎。罷,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進(jìn)徽猷閣待制。紹興五年卒,贈太師。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嘉泰《會稽志》卷一五。宋登科記考
字延輝。越州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紹圣四年(1097年)進(jìn)士。職至徽猷閣待制。
人物簡介
【生卒】:1088—1154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亨仲,號北山。高宗紹興二年進(jìn)士。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檜所薦,不敢言和議之非。后充陜西分畫地界使,金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改四川宣撫副使,選將屯守,蠲去雜稅,治理有方。檜怒其專擅,罷官,責(zé)居桂陽軍,再責(zé)濠州團(tuán)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記》、《北山集》等。全宋詩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jìn)士,授溫州軍事判官。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陜,歸除權(quán)禮部侍郎,尋兼詳定一司又兼權(quán)刑部侍郎。十年,除試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陜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陜宣撫副使兼營田。十七年,以忤秦檜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居住,徙復(fù)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事見本集卷末附錄鄭良嗣《鄭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有傳?!∴崉傊性姡郧蹇滴跞赅嵤莱煽瘫荆ú乇本﹫D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金華叢書》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鳳丹據(jù)康熙重刻本(簡稱金華叢書本)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年進(jìn)士及第。授溫州軍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監(jiān)察御史,同年十一月遷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樞密行府參謀官。十一年四月,為寶文閣直學(xué)士、樞密都承旨。剛中初為秦檜薦于朝,檜主和議,剛中不敢言。金歸所占地,被檜遣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川陜宣諭使。改四川宣撫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雜征,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又屯兵營田,選將授任。秦檜怒其專擅,責(zé)桂陽軍居住。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再責(zé)濠州團(tuán)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窺馀》、《經(jīng)史專音》、《左氏九六編》等。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57 【介紹】: 宋饒州浮梁人,字元吁?;兆谛土赀M(jìn)士。調(diào)湖州刑曹,累遷太學(xué)博士。召對,論事切直,擢翰林學(xué)士。時鄱之學(xué)宮毀于兵火,有旨令權(quán)貴者以為墓地,克俊封還制書,學(xué)宮得不徙。高宗紹興中遷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卒謚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程克俊(一○八九——一一五七),字元吁,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人。宣和六年進(jìn)士,歷湖州理曹,太學(xué)博士。擢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侍講,入翰林為學(xué)士、知制誥。紹興十二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丐祠,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參知政事,數(shù)月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謚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內(nèi)外制集》二十卷。見《程公克俊家傳》(《新安文獻(xiàn)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51 【介紹】: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家貧無產(chǎn)業(yè),年十八以敢勇從軍?;兆谛投觌S王淵鎮(zhèn)壓方臘。欽宗即位,遷武節(jié)大夫,以千卒敗李復(fù)數(shù)萬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反,世忠率所部發(fā)平江,苗、劉敗遁,追擒之,送行在誅殺。授武勝昭慶軍節(jié)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鎮(zhèn)江。以八千眾阻十萬金兵渡江,與兀朮相持黃天蕩達(dá)四十八日。紹興初,鎮(zhèn)壓建安范汝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與劉豫之兵于大儀鎮(zhèn),時論以此舉為中興武功第一。六年,授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屢挫偽齊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與岳飛、張俊同被召入朝,任樞密使,解除兵權(quán)。世忠詆排和議,疏檜誤國。后罷為醴泉觀使,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事,時跨驢攜酒,縱游西湖。岳飛冤獄,世忠獨(dú)詰檜曰:“‘莫須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時追封蘄王,謚忠武。全宋詩
韓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屬陜西)人。徽宗宣和中從王淵討方臘。高宗即位,授平寇將軍,大敗金兵于黃天蕩。后為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平范汝為亂。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擊敗金兵與劉豫入侵,授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檜為樞密使,罷為醴泉觀使,自此臥閑居家,自號清涼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蘄王,謚忠武?!?a target='_blank'>宋史》三六四有傳。今錄詩二首。詞學(xué)圖錄
韓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綏德(今屬陜西)人。著名抗金將領(lǐng)。秦檜迫害岳飛,舉朝無敢言者,獨(dú)韓世忠面詰秦檜誤國,為岳飛伸張。紹興和議后,閉口不言兵,杜門謝客,以家鄉(xiāng)清涼山為名,自號清涼居士。孝宗時追封蘄王,謚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韓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延安(今陜西延安)人,一說綏德(今陜西綏德)人。年十八從軍,從禦西夏,討方臘。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劉之亂。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鎮(zhèn)江,獲黃天蕩大捷。紹興初平范汝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儀鎮(zhèn),時論以此為中興武功第一。歷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賜號揚(yáng)武翊運(yùn)功臣,加橫海、武寧、安化三鎮(zhèn)節(jié)度使,進(jìn)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秦檜收三大將兵權(quán),拜樞密使,罷為醴泉觀使,奉朝請,進(jìn)封福國公。岳飛冤獄成,世忠獨(dú)面詰秦檜。改潭國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鎮(zhèn)南、武安、寧國節(jié)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進(jìn)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封蘄王,謚忠武,配饗高宗廟庭。見孫覿《咸安郡王致仕贈通義郡王韓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進(jìn)士。警敏強(qiáng)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全宋詩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jìn)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jìn)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bǔ),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揚(yáng)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兆谡投赀M(jìn)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聽陳訴,為申理。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郎。歷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閣待制知吉州,奉祠歸。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全宋詩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學(xué),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jìn)士(明嘉靖《惟揚(yáng)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溫、婺、淮寧等州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知陳州時,為金人所執(zhí)。十二年和議成,放歸(《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八)?;爻?,歷任給事中、禮部、吏部侍郎、中書舍人等職。官終徽猷閣待制(清康熙《揚(yáng)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隱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四卷?!±钫裨?,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一一五一),字方叔,揚(yáng)州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人,祖定,父景淵。政和二年登進(jìn)士第。七年,以迪功郎試詞學(xué)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知湖州,入為尚書吏部左司員外郎,尋兼權(quán)中書舍人。四年,差充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詣虔州問安隆祐太后。還,擢右諫議大夫,除給事中。試?yán)舨渴汤?,移禮部。紹興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撫使兼知洪州,以濫賞罷為祠官。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溫州。九年,知淮寧府,尋為金人所獲。和議成,南還,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秀州海鹽。紹興二十一年卒。著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會要輯稿》后妃二、職官二、選舉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隱集》卷四所載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