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5分類詞匯 18
《國語辭典》:歲數(shù)(歲數(shù))  拼音:suì shu
1.年齡。如:「你今年多大歲數(shù)了?」
2.年數(shù)?!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不如為車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費(fèi)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遠(yuǎn)力多,久于歲數(shù)?!?/div>
《國語辭典》:上了歲數(shù)(上了歲數(shù))  拼音:shàng le suì shu
比喻年老。如:「奶奶雖然上了歲數(shù),但身體仍十分健朗?!?/div>
分類:年老
《國語辭典》:上歲數(shù)兒(上歲數(shù)兒)  拼音:shàng suì shu ér
上了年紀(jì),指年老。如:「他祖父已是上歲數(shù)兒的人了?!?/div>
《漢語大詞典》:到歲數(shù)(到歲數(shù))
謂年老。 周立波 《暴風(fēng)驟雨》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長了大骨節(jié),腿腳不好使。再說,也到歲數(shù)了?!?/div>
分類:年老
《漢語大詞典》:上歲數(shù)(上歲數(shù))
(1).上年紀(jì)。如:爸爸是上歲數(shù)的人,不能讓他太勞累了。
(2).比喻東西陳舊。 周立波 《李大貴觀禮》:“大家上了車,車是一輛舊福特,國民黨遺物,它上歲數(shù)了,一路不停地喘氣。”
分類:東西陳舊
《國語辭典》:壽數(shù)(壽數(shù))  拼音:shòu shu
中國宿命思想,人的壽命長短,上天早已注定,非人力所能更改,而稱人命中注定的歲數(shù)為「壽數(shù)」?!端疂G傳》第一一三回:「今番折了兄弟們,此是各人壽數(sh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挨過兩日多,那憨仙壽數(shù)已盡,斷氣身亡?!挂卜Q為「壽算」。
《國語辭典》:盡數(shù)(盡數(shù))  拼音:jìn shù
全數(shù)、全部?!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卻去房中將十五貫錢盡數(shù)取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五:「遂取司戶所寄盼奴之物,盡數(shù)交與了他?!挂沧鳌副M數(shù)」。
《國語辭典》:得年  拼音:dé nián
享年。敬稱人死之年在三十以下者。如:「他才得年二十有七,真是天妒英才。」
《漢語大詞典》:得壽(得壽)
(1).延年益壽。《孔子家語·五儀》:“智士仁人,將身有節(jié),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br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孫宜人墓志銘》:“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壽六十有二。”
分類:延年益壽
《國語辭典》:年幾(年幾)  拼音:nián jǐ
年紀(jì)、歲數(shù)。南朝梁。劉孝威〈擬古應(yīng)教〉詩:「美人年幾可十馀,含羞轉(zhuǎn)笑斂風(fēng)裙?!埂缎咽篮阊?。卷二八。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適來這美貌女子,必定是了,看來年幾與我相彷。若求得為婦,平生足矣?!?/div>
《漢語大詞典》:壽年(壽年)
長壽的歲數(shù)。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佚文》:“ 彭祖 壽年八百歲,猶恨唾遠(yuǎn)?!?span id="lzprhlb"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七回:“那山有個老仙老,壽年十萬八千高。”
《漢語大詞典》:寖高
謂歲數(shù)逐漸增大。 宋 司馬光 《龍圖閣直學(xué)士李公墓志銘》:“ 仁宗 春秋寖高,未有繼嗣?!?span id="t3x7j9r" class="book">《金史·李石傳》:“ 石 司憲既久,年寖高?!?/div>
《漢語大詞典》:益算
增加歲數(shù);延年。算,壽命。 唐 康駢 劇談錄·說方士:“付汝之藥,每丸可益算十二。”
《國語辭典》:暗九  拼音:àn jiǔ
俗以人二九三九以至九九,相乘之歲,如十八、二十七、以至八十一,為暗九之年。《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發(fā)心要寫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剛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爭年
比歲數(shù)的大小。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 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 堯 同年?!湟蝗嗽唬骸遗c 黃帝 之兄同年?!A此而不決?!?span id="vpbxfdz" class="book">《文選·嵇康〈養(yǎng)生論〉》:“若此以往,恕可與 羨門 比壽、 王喬 爭年?!?呂向 注:“言將與仙人比年爭壽,則何為其無有長年也?!?/div>
《漢語大詞典》:半丁
指歲數(shù)尚未達(dá)到全丁年齡的人。《晉書·范寧傳》:“今以十六為全丁,則備成人之役矣。以十三為半丁,所任非復(fù)童幼之事矣。”《宋書·王弘傳》:“十五至十六,宜為半丁,十七為全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