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李生喬嘗以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稱之。或云名桂芳。宋末進士。痛值亂亡,深自湮沒。所至好題詠。有《真山民集》。全宋詩
真山民,宋亡遁跡隱淪,所至好題詠,自稱山民。同時李生喬嘆其不愧乃祖文忠西山(真德秀),人們于是疑其姓真?;蛟泼鸱?,括蒼(今浙江麗水西)人,宋末進士。亦無確考。有《真山民詩集》。事見《宋季忠義錄》卷一五?!≌嫔矫裨姡悦髋耸侨士獭端卧氖壹ふ嫔矫裨娂窞榈妆?,校以清嘉慶祝昌泰刻本(有傅增湘校并跋,簡稱嘉慶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生卒】:1687—1764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壽門,又字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百二硯田富翁、荊蠻民等二十多種。中年遍游南北,以后居揚州近二十年,為揚州八怪之一。書法古勁,有所創(chuàng)新,自稱“漆書”。五十以后始從事繪畫,初畫竹、梅,繼畫馬,最后畫佛,畫法獨創(chuàng)一格,拙厚靜逸。乾隆元年舉鴻博,不赴。亦工詩。有《冬心先生集》。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三
金農(nóng),字壽門,號冬心,錢塘人。乾隆丙辰舉博學鴻詞。有《冬心先生集》。詞學圖錄
金農(nóng)(1687-1764),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典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即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揚州八怪之一。久居揚州。平生未仕,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博學多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fā),古雅拙樸。妻亡無子。著《冬心題畫》、《冬心畫記》、《冬心詩鈔》、《論畫雜詩二十四首》、《冬心先生集》、《冬心雜畫題記》、《冬心齋硯銘》、《冬心先生自度曲》。
人物簡介
【生卒】:1792—1841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璱人,號定庵,更名鞏祚。龔麗正子。道光九年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官禮部主事。尋告歸。博學負才氣。早年從學于外祖父段玉裁。以后究心經(jīng)世之學,并接受經(jīng)今文學派觀點。于經(jīng)通《公羊春秋》,于史長西北輿地,批判清朝專制統(tǒng)治造成“萬馬齊喑”局面,鼓吹振衰起敝,進行改革,為晚清思想界先驅(qū)者。晚年頗受佛教天臺宗影響。詩文均自成一家,以奇才名天下。有《定庵集》。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五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一名易簡,字伯定,更名蛩祚,仁和人。道光己丑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歷官禮部主事。有《定盦集》。詞學圖錄
龔自珍(1792-1841) 字璱人,一名易簡,字伯定,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陵山民。仁和(今杭州)人。清道光九年(1829)進士。官內(nèi)閣中書,遷禮部主事。告歸。暴卒于丹陽云陽書院。少從外祖父段玉裁學。后又入劉逢祿之門治公羊?qū)W。又精史學、佛學。與魏源并稱"龔魏",為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有《定庵詩集》、《定庵文集》、《定庵詞》。今人輯有《龔自珍全集》。
人物簡介
【生卒】:1805—1864 【介紹】: 清浙江鎮(zhèn)海人,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舉人。遍讀經(jīng)史百家及道藏、釋典,詩詞、駢體文皆聞于時,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詩篇反映鴉片戰(zhàn)爭時情事,悲憤激昂。又著《今樂考證》,為研究戲曲史重要資料。集名《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七
姚燮,字梅伯,號復莊,鎮(zhèn)海人。道光甲午舉人。有《大梅山館集》。詞學圖錄
姚燮(1805-1864) 字梅伯,一作某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浙江鎮(zhèn)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舉人。于學無所不窺,上至經(jīng)史典籍,下至世俗戲曲小說,皆所涉獵。又精繪事,擅畫梅。詩與彭兆蓀近。編有《蛟川詩系》。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今樂考證》、《讀紅樓夢綱領》。滄海遺珠
姚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浙江鎮(zhèn)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舉人,以著述教授終身。著有《復莊詩問》十二卷。疏影樓詞·自序
詞小道也,然均不騷雅則俚,旨不微婉則直,過鍊者氣傷于辭,過疏者神浮于意,而叫囂積習淫曼為工者尤弗取。余幼輒耽此,蓃宋元以來諸家名集,沈浸討索,效之似,錮之益深。迨弱冠后,日與世涉,哀樂漸多,兼以友朋宴游,饑寒驅(qū)逐,每有感觸,即寄之。數(shù)年以往,共得千闋馀,并少作刪存六一,釐為五卷,各以類從。此中甘苦,余頗自信。其有合于古人之旨否,余未敢自斷也。成連安在乎?吾抱琴以俟之。道光十三年癸巳五月端四日,姚燮自記于怡道山莊。
人物簡介
【生卒】:1823—1886 【介紹】: 清江蘇華亭人,字公壽,畫以字行,號瘦鶴,又號橫云山民。能詩,善書畫。書法顏真卿,畫以濕筆取勝,尤喜畫梅。咸豐間寓上海,與李善蘭、胡震交善,賣畫為生。有《寄鶴軒詩》。
人物簡介
虛谷(1823-1896) 俗姓朱,名懷仁。后出家,名虛白,字虛谷,號倦鶴、紫陽山民,以字行,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本籍新安(今安徽歙縣),移家廣陵。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意有感觸,出家,不茹素,不禮佛,惟以書畫自娛。生平詩不多作,輒有奇句,仁和高聾公編次《虛谷和尚詩錄》一卷。
人物簡介
趙爾萃(1851年—1917年),字公慶,號小魯,又作筱魯,晚號傲來山民,漢軍正藍旗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76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補夏津縣知縣。初到任時,適逢連日降雨不停,致使大運河夏津段決口,洪水順西沙河北流至武城縣甲馬營入衛(wèi)河,淹沒兩岸大片農(nóng)田,武城縣為保農(nóng)田,便筑堤防水。但是洪水不泄,夏津縣的農(nóng)田與房舍就會受災,所以夏津縣便有人扒堤泄水。武城筑堤,夏津扒堤,雙方村民反復以此對抗,最后武城縣鄉(xiāng)戶武裝巡堤,雙方斗爭隨暫時中斷,但事態(tài)已然升級。夏津縣境內(nèi)洪水越積越多,縣民涌向縣衙,趙爾萃遂出衙乘舟視災。武城方面不知其為夏津知縣,便用鳥銃威脅來人,趙爾萃則大呼:“我是夏津知縣,你們朝我開銃,不要打百姓!”之后趙爾萃登岸與武城方面的主事者商討,最終平毀堤壩,從而順利泄洪。夏津縣數(shù)十村莊得以保全,武城方面村莊也安然無事,繼而,又督工庀材堵塞運河決口,派人日夜巡視。后以三品道員身份任直隸候補道,旋即辭官。辭官后在泰安居住,在泰城南關曾有趙家公館,1917年卒于泰安,終年66歲。有文章《天然池記》。
人物簡介
葉德輝(1864年—1927年4月11日),字煥彬,一字漁水,號郋園,一號直山,自署朱亭山民、麗廔主人。因出過天花又稱葉麻子。湖南湘潭人,籍貫江蘇吳縣(今蘇州市)。為清末至中華民國初期的著名學者,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舊派——“翼教派”的領袖。葉德輝的父親葉雨村于太平天國時從江蘇吳縣遷居湖南長沙經(jīng)商,為了應考科舉,葉家捐銀200兩取得湘潭縣籍。葉家世居于坡子街,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據(jù)《申報》在1913年報導,坡子街為葉氏父子營業(yè)的地方,葉父任本街團總。父歿,族人推舉葉德輝接替,并任全城商團團長。葉德輝八歲入學,學習《四書》、《說文解字》、《資治通鑒》等古學。十七歲就讀岳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授吏部主事,但他到任不久,便以乞養(yǎng)為名,要求開缺回籍,從此不再任官。葉德輝曾與他的太老師王先謙一起反對維新變法,贊成復辟君主制。1915年8月,當籌安會發(fā)起討論改變國體,葉德輝即在湖南長沙組織籌安會分會,鼓吹恢復帝制。1927年4月11日,湖南農(nóng)工商學各界團體在長沙召開「農(nóng)民協(xié)會公審大會」,以「封建馀孽、豪紳領袖」的罪名,將葉在瀏城橋門外的識字嶺槍決。然認為,葉德輝是由受共產(chǎn)黨控制的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授權成立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的。其子葉尚農(nóng)寫給日人松崎柔甫的信(刊橋川時雄編「文字同盟」第5號)道出其父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