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70—155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文林子。從吳寬學文章,從李應楨學書法,從沈周學畫。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畫名,號吳門四家。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不事權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致仕歸。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繹道路。善詩文,工行草,精小楷。畫尤勝,擅山水、花卉、蘭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遺老之軼事。每與人言,歷歷如數家珍。既卒,私謚貞獻先生。有《甫田集》。詞學圖錄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蘇州長洲人。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開"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書,工行草,尤精小楷。詩文與徐禎卿、唐寅、祝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主吳中風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輯有《文徵明集》,詞在集中。人物簡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人。擅畫山水,名重當時,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能詩,工行、草、隸書,尤精小楷。正德末以歲貢生薦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徵仲,吳人。嘉靖中為翰林待詔。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溫州知府林子。以歲貢入京,用薦授翰林待詔。有甫田集。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一(上)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庫總目》:徵明輿沈周皆以書畫名,亦并能詩。周詩揮灑淋漓,但自寫其天趣,如云容水態(tài),不可限以方圓。徵明詩則雅飭之中,時饒逸韻。 《藝苑卮言》:文徵仲詩如仕女迷妝,雛摩坐語,又如小閣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窮。《讀書后》:馀當謂吳興趙文敏公孟煩風流才藝,惟吾郡文待詔微陰可以當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詩文也、書畫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趙詩小壯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淺同也。文皆暢利而乏深沈,其離古同也。書小楷趙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纖,其精絕同也。行押則趙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遜也。署書則文復少遜也。八分古隸則文勝,小篆則趙勝也。然而篆不勝隸。畫則趙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淺,其天趣同也。其鑒賞博考復同也。位在趙至一品,而文僅登一命。壽則文逾九齡,而趙僅垂七帙,異也。若出處大節(jié)之異,前輩固巳紛紛言之,吾待詔不與同年語也。 《四友齊業(yè)說》:衡山當對馀言;我少年學詩,從陸放翁入門,故格調卑弱,不若諸君皆唐聲也。 《國雅》:文徵仲,吳中往哲如公之博鑒雅步藝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境中出,特調硝織弱。其字法畫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齊詩話》: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遺懷》二律,蓋不就寧藩之徵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官二十年,業(yè)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推南賦小山。病起秋風吹白發(fā),雨中黃葉暗松關。不嫌窮巷頻回轍,消受爐香一味閑?!埂附洉r臥病斷經過,自撥閑愁對灑歌。意外紛紜如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識,白頭辛苦服儒科?!购髮幏獢?,凡應辟者崎嶇萬狀,公獨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硯齋二筆:文衡山先生詩有極似陸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調水沙泉活,瓦鼎燒松翠鬣香。」吳中諸公遺力往賓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侯力至隨水運出,以為質??裳a茗社故寅?!而B衣佳話》:蘇郡虎丘劍池,其水不流,終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巖空洞,深邃莫測。好事者執(zhí)燭而入,見內有疊板如門戶狀,相傳闔閭王所葬處。文衡山詩云:「吳王埋玉幾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誰曾求寶劍,眼中吾已見桑田。金裊寂寞隨麈規(guī),石闕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論往事,滿山寒日散蒼煙?!乖綒q其泉復舊。黃佐《泰泉集》:文公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入毫發(fā)者。李文正公東陽以篆自負,及見公隸,曰:「吾之篆,文生之隸,蔑以加矣?!?《書史會要》: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畫仿涪翁尤佳。評者云,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謝肇制《五雜俎》:文徵仲書得法于峻子山而參以松雪,亦時為黃、米二家書,然皆非此公嘗行。惟小楷正書譬即山陰在世,亦當虛高足一席。畫遠學郭熙,近學松雪,而得意之筆,往往以工致勝。至其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丹青志》:文先生畫師李唐、吳仲圭,翩翩入室,大園小軸,莫非奇致。海宇欽慕,縑素山積,喧溢里門,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一時硯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潤。年齡大耋,神明不凋,斷煙殘楮,篝燈夜作。故得者益深保愛,奉如圭璋。 《畫禪室隨筆》:文太史本色畫極頰趙承旨,筆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獨異,無取絕肖,似所謂魯男子學柳下惠。 《畫史會要》:朱子朗為衡山高足,衡山應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蘇州,遺童子將幣于子朗,求衡山贗木。童子誤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畫真衡山,聊當假子朗可乎?」一時傅以為笑。 方薰《山靜居畫論》:衡山太史書畫辦香松雪,筆法到格,浸浸乎入吳興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別廠徑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東泉詩話》:《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祗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辜卸嘤性?、除夕等題,衡山大年,幾至百歲,王弁州為作傅云:「海內習文先生名久,幾以為異代人,而怪其在,謂為仙且不死?!骨槭卤普妗?田按:衡山詩龠州幫助以吳飲少之。馀謂和平蘊藉,于風雅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優(yōu)孟衣冠耶!書畫亦精絕過人,為世實重。名德大年,林見索、王宗貫于藝事外推之,可稱具眼。)
人物簡介
【介紹】: 明保定府慶都人,字伯木,號堯山居士。嘉靖八年進士。授吳縣知縣。請裁抑織造中使?jié)O獵、清理豪強兼并土地。入為戶部員外郎。時有倚嚴嵩勢欠賦者,嚴追之。遷河南布政司參議,以忤嵩歸。維基
張舜元(1498年—?),字伯才,直隸保定府慶都縣民籍,山西廣靈縣人。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九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四十七名進士。官至布政司參議,二十三年正月考察去職閑住。
人物簡介
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晚號云山居士,福建漳浦前涂(今云霄莆美鎮(zhèn)前涂村)人,同進士出身,民間尊稱太史公、林太師公并視為神靈膜拜,信仰分布于閩南、粵東、臺灣等地。
人物簡介
孫一脈,字六子,山東沂州人,同進士出身。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召對稱旨,授翰林檢討,在史館多所論著。給假歸里,后徜徉不仕,自號西山居士,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生卒】:1602—1645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字弘吉,號虎子。祁承□子。天啟二年進士,授興化府推官。崇禎四年官御史,屢疏陳天下大勢、民間疾苦,出按蘇州、松江諸府。因忤周延儒,以侍養(yǎng)歸。福王時擢右僉都御史,宣撫高杰,勉以忠義,杰感動愿效力。旋被詆移疾去。清兵陷杭州,絕食死。唐王時謚忠敏。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文,紹興山陰人。天啟壬戌進士,除興化推官擢福建道御史巡按蘇松歷官都御史巡撫應天維基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號世培,別號遠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戲曲作家、造園家,天啟壬戌進士。弘光時,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南京陷落后自盡殉國。祁彪佳于萬歷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時生于山陰梅墅。自幼聰敏,六歲能誦帝王名。九歲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蘭,兵部尚書商周祚第三女)。萬歷四十六年赴童子試,無出其右者,遂為第一。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會試下第不中。跟隨父親赴任沂州,游覽瑯琊名勝,歸家后繼續(xù)讀書。泰昌元年,與商氏成婚。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時年二十一歲,次年任福建興化府推官,旁人或覺得彪佳年輕,而莆田有時縉紳勢力強大的地方,恐怕不能勝任,結果其在任時非常關心民間疾苦,盡力去除底層窮困百姓的負擔,名聲頗佳。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親祁承?去世,二十二日聽到訃告,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終生不慶生辰。崇禎四年(1631年)考選,五年選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次年巡按蘇松。時宜興縉紳陳一教勢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勢肆意,積累了許多民怨。平民陳軾聚眾對抗文爙,燒毀了陳一教的房屋和別墅,還在附近劫掠,差點導致民亂。祁彪佳逮捕周、陳二人并問斬,其余惹事者各戍邊、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來。他將周文爙所占別人的田產、子女歸還人民,奏免陳一教父子的官職,民心大定。當時三吳一帶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惡勢力,為無籍之徒組成,到處作案犯罪,打槍奸淫,招搖過市。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將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殺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訊問直接杖殺。很快平定了該勢力的惡行。文震孟對祁彪佳的治績大為贊賞,稱之為“國朝二百年所僅見”。后受權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崇禎八年五月,到杭州養(yǎng)病,與母親王氏游覽西湖。病痊愈后回到紹興。十月,在寓山構筑別墅,準備隱居終身。彪佳對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嚴,禁止他們與外人發(fā)生爭吵。崇禎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與友人閉關論性理之學。同年,由于彪佳??嘤诏懠仓Y,為治地方瘧疾,于是捐資與友人王金如建立了醫(yī)藥局,在疫病期間保全了民眾的生命,此外彪佳還建立了鄉(xiāng)賢祠。剡縣饑荒時,祁彪佳與王金如合力賑饑,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沒人收尸,彪佳專門請了一位法號“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報酬并讓其掩埋三吳一帶遺骨。又出資改善了監(jiān)獄囚犯的生活條件。崇禎十一年,針對流寇嚴重的情況,撰寫了《御寇》一書。十三年,紹興饑荒,彪佳建議《救荒策》十五條。遂出面負責救災。設立粥廠,制定供給米糧的法規(guī),全活不可計,編輯了《古今救荒書》。杭州有賣妻為娼者,彪佳出錢將之贖回娘家。彪佳與族兄祁寧方倡議保甲,自任正、副長。崇禎十四年秋,紹興再度歉收。民亂勃發(fā),彪佳在母憂期間,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搶糧者,繩之以法。日夜工作,盡力救荒。崇禎十四年(1641年),起為河南道掌印御史。崇禎十五年赴北京,路上因兵亂梗阻,歷盡艱險。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門。在朝上疏,請求皇帝留下有清名、聲望的耿直之臣。崇禎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駐節(jié)杭州抵御清兵。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閏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監(jiān)國。群臣計劃推舉祁彪佳為蘇松總督,還沒來得及任命清軍便來到杭州,官員四散。清軍貝勒召見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沒有回應。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園蓮花池內自殺殉節(jié),有絕命詞:“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吾為其易者,聊存潔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庇钟羞z言:“山川人物,皆屬幻影。山川無改,而人生則倏忽一世矣。”魯王朱以海謚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贈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給四代誥命,謚“忠敏”,賜祭葬,蔭一子中書科中書舍人。歸葬紹興亭山北麓。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獎了其在危難時刻的氣節(jié),賜謚“忠惠”。張岱是祁彪佳的摯友,祁彪佳殉節(jié)后,張岱極為哀痛,寫了一篇祭文。其中有這樣的語句:“奕遠既去,花月、聲音、飲食之道難得解人。吾輩住此寂寞世界,毫無意味?!逼畋爰蜒硣螅洹稿I谩共貢鄰拇松⒊?,多為黃宗羲、呂留良所有,部分歸杭州趙氏小山堂,馀則散入坊間。
人物簡介
【介紹】: 清安徽宣城人,字耦長。梅鼎祚孫。康熙二十年舉人,官浙江泰順知縣。善八分書,尤長于詩畫,性狷介,客游京師時,不妄投一刺。有《天逸閣集》。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七
梅庚,字耦長,一字子長,號雪坪,一號聽山居士,宣城人??滴跣劣吓e人,官泰順知縣。有《天逸閣集》。清詩別裁集
字耦長,江南宣城人??滴跣劣吓e人。
人物簡介
【生卒】:1716—1797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老人。少負才名,乾隆四年進士。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園名“隨園”,吟詠其中。詩主性靈,古文駢體亦自成一格。性通達不羈,尤好賓客,四方人士到江南,必至隨園投詩文。又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六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人。乾隆丙辰舉博學鴻詞。己未進士,改庶吉士,官江寧知縣。有《小倉山房詩集》。詞學圖錄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人。乾嘉時期代表詩人、詩論家。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三十三歲父亡,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在此閑適近50年,從事詩文著述,倡"性靈說"。編詩話發(fā)現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等。今人編輯《袁枚全集》。黃鶴樓志·人物篇
袁枚(1716—1798) 清代文學家。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老人、倉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曾任溧陽、江寧等地知縣。壯年即辭官歸,居江寧小倉山隨園,以詩文自娛。袁枚是乾隆詩壇盟主,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十九年(1784)秋冬曾漫游兩湖,登臨黃鶴樓,作 《黃鶴樓看雪》詩,表達了對黃鶴樓絢麗雪景的贊美,抒發(fā)了客居異地、懷鄉(xiāng)思歸之情。另有五律《黃鶴樓》。維基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7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代詩人、文學家、散文家、美食家。年廿四中進士,曾官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知縣,約三十八歲辭官還鄉(xiāng),致仕之后因投資地產有道,家財萬貫。官至縣令,追贈二品奉政大夫。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嘉善人,庭初作廷,字楷人,一字六圃,又以園中土山名慈山,號慈山居士,又號漱秋居士。壯時喜游歷,中年后絕意進取。乾隆初舉孝廉方正,幽居著述數十年,有《易準》、《孝經通釋》、《琴學內外篇》、《產鶴亭詩稿》。卒年八十五。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八
曹庭棟,字楷人,號六圃,嘉善人。貢生。乾隆初舉孝廉方正。有《產鶴亭詩稿》。
人物簡介
【生卒】:1753—1827 【介紹】: 清湖南善化人,字六枳,號陶山。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官江蘇荊溪等縣知縣。道光間累官陜西布政使。所至建書院,修水渠。知吳縣時曾訪得唐寅墓。有《岱覽》、《陶山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一○八
唐仲冕,字六枳,號陶山,善化人。乾隆癸丑進士,由知縣歷官陜西布政使。有《陶山詩錄》。維基
唐仲冕(1753年—1827年),字六枳,號陶山居士,湖南省善化縣人,少時客居肥城縣(今肥城市)澗北村。清朝官員、學者,官至陜西布政使。唐仲冕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進士,授江蘇荊溪縣知縣,升江蘇通州直隸州知州。嘉慶十五年(1810年),署蘇州府知府。嘉慶十八年(1813年)任福建福寧府知府。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福建按察使。道光元年(1821年)升陜西布政使,護理陜西巡撫。 辭官后遷居金陵,道光七年(1827年)卒。
人物簡介
袁嘉谷(1872—1937年),云南石屏人。字樹五,號澍圃,晚年自號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離石屏至昆明就學于陳子潘、張竹軒,22歲入經正書院研習。1903年6月,他應經濟特科試,列二等七名,復試列一等一名,授編修。1904年7月袁嘉谷赴日本考察學務、政務,著《東游日記》四卷。1905年8月回國,他任國史館協(xié)修,并在學部編譯圖書局專管教科書事。1909年9月,他升任浙江提學使,1911年辛亥革命離浙歸滇。1912年5月,他應蔡鍔之聘任省參議員,1915年應唐繼堯之聘為顧問,并修《云南叢書》。袁嘉谷在云大執(zhí)教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