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句道盡
【佛學大辭典】
(雜語)以一句道破真理無所有之意。宋竹庵頌曰:「中論因緣所生法,一句道盡無剩語,我說即是空假中,朱簾暮捲西山雨?!挂娀怕运摹?/div>
八十無盡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無盡意菩薩,說八十種無盡之法門。見無盡意菩薩經(jīng)。
十無盡句
【佛學大辭典】
(雜名)(參見:無盡)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華嚴經(jīng)十地品中所說,初歡喜地菩薩,發(fā)廣大之愿,以十無盡而成就,若此十句有盡,則我愿亦盡,此十句無盡,故我愿亦無盡,名為十無盡:一、眾生界無盡,諸眾生皆依世界而住,世界無盡故眾生無盡。二,世間無盡,一切世界依虛空而住,虛空無盡故世界無盡。三、虛空界無盡,虛空遍十方而無有際限,虛空無盡也。四、法界無盡,稱于真如之法而說無量之法,法界無盡也。五、涅槃界無盡,無量之眾生入于涅槃,涅槃界無盡也。六、佛出現(xiàn)界無盡,佛出現(xiàn)而說法度生無盡也。七、如來智界無盡,如來之智慧,能知自心所緣之法界無盡也。八、心所緣無盡,如來之智所照之境無盡也。九、佛智所入境界無盡,佛智所證之境界無盡也。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世間轉者,展轉而攝入前之眾生界世界虛空界也。法轉者,展轉而攝入前之法界涅槃界佛出現(xiàn)界也。智轉者,展轉而攝于前之如來智界心所緣界佛智所入境界也。世法智之三種展轉含攝而無窮盡也。見華嚴經(jīng)疏二十三。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華嚴經(jīng)十地品中說,初歡喜地菩薩,發(fā)廣大如法界之愿,以十無盡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盡者,我愿有盡;以此十句而無盡故,我之大愿,亦無有盡,是名十無盡句也。
〔一、眾生界無盡〕,謂諸眾生,皆依世界而住其中,眾生無有盡故,是名眾生界無盡。
〔二、世界無盡〕,謂一切世界,皆依虛空而住,其中世界無有盡故,是名世界無盡。
〔三、虛空界無盡〕,謂十方一切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皆有是空,無有窮盡,是名虛空界無盡。
〔四、法界無盡〕,謂一真法界,體性無盡,稱此體故,說無量法,化諸有情,安置涅槃,亦無有盡,是名法界無盡。(一真法界,即一真實之理也。)
〔五、涅槃界無盡〕,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如來度生既畢,入涅槃界,入而復出,出而復入,無窮無盡,是名涅槃界無盡。
〔六、佛出現(xiàn)界無盡〕,謂如來出現(xiàn)度生說法,巧妙方便,神通智慧,無有盡故,是名佛出現(xiàn)界無盡。
〔七、如來智界無盡〕,謂如來智慧,能知自心所緣法界,無有盡故,是名如來智界無盡。
〔八、心所緣無盡〕,謂如來心之所緣,即是智慧所照之境,無有盡故,是名心所緣無盡。
〔九、佛智所入境界無盡〕,謂佛之智,即是真性,了了常知,能入無盡境界,是名佛智所入境界無盡。
〔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世間轉者,謂展轉攝前眾生界、世界、虛空界也。法轉者,謂展轉攝前法界、涅槃界、佛出現(xiàn)界也。智轉者,謂展轉攝前如來智界,心所緣佛智所入境界也。蓋此三轉,皆言無盡者,以世法智之三種,展轉含攝,無有窮盡,是名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
十無盡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網(wǎng)經(jīng)說之十重禁戒也。(參見:十重戒)
【佛學常見辭匯】
即梵網(wǎng)經(jīng)所說的十重禁戒。(參見:十重戒)
十重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一作十波羅夷。有顯密兩種。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十波羅夷,即梵網(wǎng)經(jīng)中所說的十無盡藏戒,因此種戒的戒相雖只有十種,但是已經(jīng)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無盡藏戒。又因別于四十八之輕戒,故稱為重,誰要是犯了,即得波羅夷罪。十重戒是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贊毀他戒、慳惜加毀戒、瞋心不受悔戒、謗三寶戒。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梵網(wǎng)經(jīng)云:「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敬心奉持?!弧?br />第一、殺戒 謂慈心憐憫,不斷一切命也。經(jīng)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波羅夷罪?!?br />第二、盜戒 謂不攘竊他人一切財物也。經(jīng)云:「一針一草,不得故盜。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是波羅夷罪?!?br />第三、淫戒 謂守禮自防,不應行欲事也。經(jīng)云:「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凈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親屬,是波羅夷罪。」
第四、妄語戒 謂言當誠實,不應虛妄誑他也。經(jīng)云:「應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yè),是波羅夷罪?!?br />第五、酤酒戒 謂酒能昏神亂性,故不應酤也。經(jīng)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緣。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是波羅夷罪?!?br />第六、說四眾過戒 謂不應說他人好惡長短也。經(jīng)云:「聞外道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輩,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說他人罪過,是波羅夷罪?!?br />第七、自贊毀他戒 謂不自矜伐,不謗他人也。經(jīng)云:「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波羅夷罪。」
第八、慳惜加毀戒 謂心無鄙吝,悉舍所有也。經(jīng)云:「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人所須,一切給與。而以惡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反更罵辱者,是波羅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謂不應生忿怒之心也。經(jīng)云:「應生一切眾生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于一切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嗔不解者,是波羅夷罪?!?br />第十、謗三寶戒 謂于佛法僧所,常見恭敬尊重,不應謗毀也。經(jīng)云:「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剌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念妄見,是波羅夷罪。」
十無盡藏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十種之法,各含藏無盡之法海,故名十無盡藏:一、行藏,菩薩凈信堅固,解諸法空,心不退轉,生于如來之家,增長信解,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使所聞皆信解,故名信藏。二、戒藏,菩薩奉持三世諸佛無盡之凈戒,具足圓滿,無所毀犯,念諸眾生之顛倒破戒,我欲成菩提說真實之法,使離顛倒,同得此戒,是名戒藏。三、慚藏,菩薩憶念過去,不知慚于天,于諸眷屬備造眾惡,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慚,是故發(fā)露懺悔,修行梵行,欲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之法,使之修慚,是名慚藏。四、愧藏,菩薩自愧往昔及諸眾生于五欲之境具行惡法,感垢穢之身,今為諸佛所知,而生愧,是故發(fā)露懺悔,修行梵行,欲速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之法,使之知愧,是名愧藏。五、聞藏,菩薩聞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于諸佛菩薩緣覺聲聞之出現(xiàn)入滅皆能知悉,念諸眾生無有多聞,不知此一切法,我當持多聞藏證得菩提,為眾生說之,是名聞藏。六、施藏,菩薩稟性仁慈,常行十施,無有念悔恨之心,又不求果報,但欲利益法界眾生,是名施藏,七、慧藏,菩薩智慧具足,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從業(yè)所造,悉是虛偽,無有堅固,欲使眾生知其實性,廣為演說,是名慧藏。八、念藏,菩薩舍離癡惑,得具足念,能憶知一生乃至百千生之成住壞空一劫乃至無數(shù)劫,一切諸佛出世說諸佛名號授記修多羅等十二部經(jīng)及眾會根性悉能記憶,是名念藏。九、持藏,菩薩具大威力,于諸佛所說之修多羅法,文句義理,一生受持,乃至無數(shù)生受持,及諸佛之名號劫數(shù)授記修多羅等無盡無量,皆悉受持而無忘失,是名持藏。十、辯藏,菩薩具大辯才,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一文一句,義理無盡,隨眾生之根皆使?jié)M足,是名辯藏。見華嚴經(jīng)二十。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功德林菩薩,于華嚴會上為諸菩薩說十無盡藏:一信藏,二戒藏,三慚藏,四愧藏,五聞藏,六施藏,七慧藏,八念藏,九持藏,十辯藏。見華嚴經(jīng)疏二十一。
【佛學常見辭匯】
十種含藏無盡法海之法,即行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辨藏。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
藏者,含攝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薩于華嚴會上,為諸菩薩演說,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門,成就無上菩提,饒益一切眾生。以其各能含攝無盡法海,故皆名為無盡藏也。(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菩提,華言道。)
〔一、信藏〕,謂菩薩凈信堅固,解諸法空,心不退轉,生如來家,增長信解,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信解,是名信藏。
〔二、戒藏〕,謂菩薩奉持三世諸佛無盡凈戒,具足圓滿,無所毀犯。念諸眾生顛倒破戒,我成菩提,說真實法,令離顛倒,同得此戒,是名戒藏。(三世者,過去、現(xiàn)在、未來也。)
〔三、慚藏〕,謂菩薩憶念過去,不知慚天,于諸眷屬,備造眾惡;今為諸佛所知,而生于慚。是故發(fā)露懺悔,修行梵行,證得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令修于慚,是名慚藏。
〔四、愧藏〕,謂菩薩自愧往昔,及諸眾生,于五欲境,具行惡法,感垢穢身;今為諸佛所知,而生于愧,是故發(fā)露懺悔,修行梵行,速成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令修于愧,是名愧藏。(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五、聞藏〕,謂菩薩聞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于諸佛、菩薩、緣覺、聲聞出現(xiàn)入滅,皆悉能知;念諸眾生,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持多聞藏,證得菩提,為眾生說,是名聞藏。(世間法,即三界中之法;出世間法,即諸佛圣賢之法也。)
〔六、施藏〕,謂菩薩稟性仁慈,常行十施,無有一念悔恨之心,亦不求于果報,但為利益法界眾生,是名施藏。(十施者,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xiàn)在施、究竟施也。)
〔七、慧藏〕,謂菩薩智慧具足,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從業(yè)報諸行因緣所造,悉是虛假,無有堅固;欲令眾生知其實性,廣為宣說,是名慧藏。
〔八、念藏〕,謂菩薩舍離癡惑,得具足念,能憶知一生乃至無量百千生成住壞空,一劫乃至無數(shù)劫一切諸佛出世,各說諸佛名號、授記、修多羅等、十二分經(jīng),及眾會根性等,盡能記憶,是名念藏。(成、住、壞、空者,即四中劫之名。合此四中劫為一大劫。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jīng)。十二分經(jīng)者,一契經(jīng)、二重頌、三諷頌、四因緣、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論議、十自說、十一方廣、十二授記也。)
〔九、持藏〕,謂菩薩具大威力,于諸佛所,說修多羅法,文句義理,一生受持,乃至無數(shù)生受持;及諸佛名號、劫數(shù)、授記、修多羅等,無量無盡,皆能受持,無有忘失,是名持藏。
〔十、辯藏〕,謂菩薩具大辯才,廣為眾生演說諸法,或說一品法,乃至無數(shù)品法,或一日說,乃至無數(shù)劫說。劫數(shù)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隨眾生根,皆令滿足,是名辯藏。
十盡句
【佛學大辭典】
(雜名)(參見:眾生界盡)
三無盡莊嚴藏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之身口意三密各無量無邊而無邊際,故稱為三無盡莊嚴藏。大疏一曰:「所謂莊嚴者,從一平等身,普現(xiàn)一切威儀,如是威儀無非密印。從一平等語音普現(xiàn)一切音聲,如是音聲,無非真言。從一平等心普現(xiàn)一切本尊,如是本尊,無非三昧。然此一一三業(yè)差別之相,皆無邊際不可度量,故名無盡莊嚴藏也?!?/div>
正盡覺
【佛學大辭典】
(術語)新譯之正等覺,舊曰正盡覺。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盡者,就所斷之惑而言。中阿含經(jīng)五十九曰:「如來無所著正盡覺?!?/div>
主伴無盡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萬有各為主為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也。與主伴具足項同。
妄盡還源觀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具名曰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華嚴宗第三祖賢首著。教修華嚴之觀法而還歸于一心之本源。一卷分為六頌,前三章說圓頓之妙解,后三章正明觀法。
佛法滅盡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法滅盡經(jīng)之略名。
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有百二十章,記當來法滅之事。
吸盡西江水
【佛學大辭典】
(雜語)傳燈錄襄州龐居士蘊參馬祖云,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則與汝道。居士言下頓悟。又見指月錄九。按,大慧語錄,龐居士謁馬祖。問:如水無筋骨云云,與此少異。
劫盡
【佛學大辭典】
(雜語)世界之住劫盡也。維摩經(jīng)佛道品曰:「或現(xiàn)劫盡燒,天地皆洞然?!怪嵌日摼旁唬骸附俦M燒時,一切眾生自然皆得禪定?!?/div>
劫盡火
【佛學大辭典】
(雜名)劫末燒盡世界之火。六十華嚴經(jīng)二十三曰:「若人堪任聞,雖在于大海及劫盡火中,必得聞此經(jīng)?!?/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