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將明(將明)
謂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國事。語出《詩·大雅·烝民》:“肅肅王命, 仲山父 將之;邦國若否, 仲山父 明之?!?span id="znalfck" class="book">《漢書·刑法志》:“有司無 仲山父 將明之材?!?顏師古 注:“言王有誥命,則 仲山父 行之;邦國有不善之事,則 仲山父 明之?!?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臣不敢輒廢將明之義,而茍?zhí)又M忌之誅?!?/div>
《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稱長老為「五更」。古天子養(yǎng)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禮事之。見《禮記。文王世子》?!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養(yǎng)三老、五更之儀,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講師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也?!?br />2.舊時(shí)以漏刻計(jì)時(shí),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gè)時(shí)段,稱為「五更」。相當(dāng)于自午后七時(shí)起算,每一時(shí)段,為兩小時(shí),至清晨五時(sh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xùn)?』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jié)……更、歷也,經(jīng)也,故曰五更爾?!弧挂沧鳌肝逡埂?。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將亮?xí)r?!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复稳瘴甯?,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紅樓夢》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設(shè)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禮養(yǎng)之。禮記·文王世子:“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shè)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鄭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yǎng)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禮記·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xué)。” 鄭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穎達(dá) 疏:“三德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span id="g9ji9er" class="book">《漢書·禮樂志》:“養(yǎng)三老五更於辟廱?!?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明帝紀(jì)》:“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厥身。” 李賢 注引漢官儀:“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span id="semewc2"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其以 祥 ( 王祥 )為三老, 小同 ( 鄭小同 )為五更?!?span id="puekzhq"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三》:“以 尉元 為三老, 游明根 為五更。又養(yǎng)國老、庶老、將行大射之禮?!?/div>
《漢語大詞典》:斗轉(zhuǎn)(鬥轉(zhuǎn))
北斗轉(zhuǎn)向。表示天將明。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jié)孝家傳》:“節(jié)母則先雞鳴而興,豫其未至,后斗轉(zhuǎn)而息。”參見“ 斗轉(zhuǎn)參橫 ”。
亦作“鬭轉(zhuǎn)”。 亂轉(zhuǎn)。 宋 康與之 《瑞鶴仙·上元應(yīng)制》詞:“鬧鵝兒滿路,成團(tuán)打塊,簇著冠兒鬭轉(zhuǎn)。” 張相 《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鬭轉(zhuǎn),猶云亂轉(zhuǎn)也?!?/div>
《國語辭典》:斗轉(zhuǎn)參橫(斗轉(zhuǎn)參橫)  拼音:dǒu zhuǎn shēn héng
斗杓回轉(zhuǎn),參星橫斜。指天將亮的時(shí)候?!端问贰>硪凰囊?。樂志十六》:「斗轉(zhuǎn)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清。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江寧之妓》:「獻(xiàn)酬既畢,人倦酒闌,回顧箯筍燈籠,早已在岸,主客歡揖而散,亦已斗轉(zhuǎn)參橫矣。」
《國語辭典》:黎明  拼音:lí míng
天將明而未明的時(shí)候。指天快亮的時(shí)候。《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于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固?。司馬貞。索隱:「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埂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敢灰箾]睡,黎明即雇了掛車子在黃河邊伺候,也是十里長亭送別的意思?!挂沧鳌咐缑鳌?。
《漢語大詞典》:向晨(嚮晨)
(1).謂報(bào)曉。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正始 九年舉秀才” 裴松之 注引《輅別傳》:“天時(shí)大熱,移牀在庭前樹下,乃至鷄向晨,然后出?!?br />(2).黎明;凌晨。 明 劉基 《郁離子·蛇蝎》:“雞不鳴於向晨而鳴於宵中,則人聽惑。”
天色將明。金史·襄傳:“嚮晨壓敵,突擊之。”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續(xù)集·南宋高宗遺事》:“天亦嚮晨,王先聞僧與神言,放膽闖入軍營?!?/div>
《國語辭典》:昧旦  拼音:mèi dàn
天將明未明之時(shí)?!段倪x。左思。吳都賦》:「唱棹轉(zhuǎn)轂,昧旦永日。」南朝齊。謝朓落日悵望〉詩:「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div>
分類:將明破曉
《國語辭典》:辨色  拼音:biàn sè
1.天剛亮,能辨別物色的時(shí)候?!抖Y記。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固?。權(quán)德輿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書候傳點(diǎn)偶書所懷奉呈門下相公中書相公〉詩:「辨色趨中禁,分班列上臺?!固啤T 耳L鶯傳》:「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
2.分辨顏色。如:「辨色測驗(yàn)」?!盾髯?。修身》:「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br />3.辨別臉色。如:「鑒貌辨色」?!段饔斡洝返谝凰幕兀骸肝依蠈O,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div>
《國語辭典》:五更頭(五更頭)  拼音:wǔ gēng tóu
天將亮的時(shí)候。唐。顧況 洛陽早春詩:「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頭?!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五更頭,做一夢,夢見相公,再娶王家小娘子?!?/div>
《國語辭典》:五更天  拼音:wǔ gēng tiān
天將亮?xí)r。《紅樓夢》第四八回:「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div>
《漢語大詞典》:五漏
(1).謂第五更,天將明時(shí)。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唐 黃滔 《貽張蠙同年》詩:“驅(qū)車先五漏,把菊后重陽。”
(2).借指一整夜。《西游記》第六一回:“火煎五漏丹難熟,火燎三關(guān)道不清?!眳⒁姟?五更 ”。
《國語辭典》:五更  拼音:wǔ gēng
1.稱長老為「五更」。古天子養(yǎng)老有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禮事之。見《禮記。文王世子》?!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養(yǎng)三老、五更之儀,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講師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也。」
2.舊時(shí)以漏刻計(jì)時(shí),從傍晚到次日清晨,分為五個(gè)時(shí)段,稱為「五更」。相當(dāng)于自午后七時(shí)起算,每一時(shí)段,為兩小時(shí),至清晨五時(sh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xùn)?』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jié)……更、歷也,經(jīng)也,故曰五更爾?!弧挂沧鳌肝逡埂?。
3.特指第五更,即天將亮?xí)r?!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复稳瘴甯?,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吃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紅樓夢》第五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月落星沈
亦作“ 月落星沉 ”。 謂天色將明。 前蜀 韋莊 《酒泉子》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背?,一本作“ 沈 ”。 楊朔 《生命在號召》:“直談到月落星沉,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別?!?/div>
分類:天色將明
《國語辭典》:月落星沉  拼音:yuè luò xīng chén
月亮落下,星星低垂。指天色將亮的時(shí)候。五代。韋莊酒泉子。月落星沉〉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綠云傾,金枕膩,畫屏深?!?/div>
《國語辭典》:月落烏啼(月落烏啼)  拼音:yuè luò wū tí
形容天色將明時(shí)的景象。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無名氏《桃符記》第三折:「咱兩個(gè)歡歡喜喜飲數(shù)杯,安安隱隱錦帳底,直睡到月落烏啼。」
《國語辭典》:斗轉(zhuǎn)參橫(斗轉(zhuǎn)參橫)  拼音:dǒu zhuǎn shēn héng
斗杓回轉(zhuǎn),參星橫斜。指天將亮的時(shí)候?!端问?。卷一四一。樂志十六》:「斗轉(zhuǎn)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骨濉P扃妗肚灏揞愨n。娼妓類。江寧之妓》:「獻(xiàn)酬既畢,人倦酒闌,回顧箯筍燈籠,早已在岸,主客歡揖而散,亦已斗轉(zhuǎn)參橫矣?!?/div>
《漢語大詞典》:傳著(傳著)
謂將明顯確實(shí)之事傳示于人。《穀梁傳·莊公七年》:“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