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訟堂(訟堂)
舊時(shí)審理訴訟案件的場所。 唐 王昌齡 《送歐陽會(huì)稽之任》詩:“緩帶屏紛雜,漁舟臨訟堂。” 元 王惲 《簡寄龐云卿》詩:“訟堂歸去早,揔是釣詩鉤?!?清 趙翼 簷曝雜記·鎮(zhèn)安民俗:“前后在任幾兩年,僅兩坐訟堂,郡人已嘆為無留獄,則簡僻可知也?!?/div>
《漢語大詞典》:鞫獄(鞫獄)
審理案件。魏書·廣川王略傳:“性明敏,鞫獄稱平?!?span id="mtpqcfj"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鞫獄官與被鞫人有親屬讎嫌者,皆聽更之?!?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 遷固 所録……仍其本語,無所增損,如鞫獄之録辭,此所謂口説也?!?/div>
《漢語大詞典》:察獄(察獄)
審理獄訟案件。《孔子家語·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獄必三訊焉?!?span id="30dzbo5" class="book">《書·無逸》“則若時(shí),不永念厥辟” 唐 孔穎達(dá) 疏:“君人者察獄必審其虛實(shí),然后加罪,不長念其為君之道,謂不審察虛實(shí)也。”
《漢語大詞典》:察判
審理判決。南齊書·武帝紀(jì):“戊戌,詔曰:‘水潦為患,星緯乖序,京都囚繫,可尅日訊決;諸遠(yuǎn)獄委刺史以時(shí)察判?!?/div>
《漢語大詞典》:覆驗(yàn)(覆驗(yàn))
重新審理;覆核。新唐書·李嶠傳:“會(huì) 來俊臣 構(gòu) 狄仁杰 、 李嗣真 、 裴宣禮 等獄,將抵死,敕 嶠 與大理少卿 張德裕 、侍御史 劉憲 覆驗(yàn)。”
分類:重新審理
《漢語大詞典》:理訴(理訴)
(1).申訴;控告。《唐律疏議·斗訟·邀車駕撾鼓訴事不實(shí)》:“車駕行幸,在路邀駕申訴,及於魏闕之下,撾鼓以求上聞……謂上文以理訴不實(shí),得杖八十。” 宋 洪邁 《夷堅(jiān)辛志·劉和尚犬》:“我是庵內(nèi) 劉和尚 之母……被兒打詈,思之悶絶,無處理訴,已自投溺於池?!?br />(2).審理訴訟。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發(fā)號(hào)施令,理訴決訟?!?/div>
《漢語大詞典》:訴理(訴理)
(1).謂接受申訴而重新審理。 宋 劉摯 《論太學(xué)獄奏》:“臣先準(zhǔn)朝旨,看詳訴理 熙寧 以來罪犯,并 元豐 后來探報(bào)斷遣,公事涉寃抑,情可矜憫。”
(2).指申訴請求重新審理。 宋 洪邁 容齋四筆·祖宗親小事:“ 饒州 卒妻訴理夫死,至召知州 范正辭 庭辯?!?br />(3).見“ 訴理所 ”。
《漢語大詞典》:訴理所(訴理所)
官署名。 宋 元祐 元年置。掌重新審理 熙寧 元年正月以后至 元豐 八年三月八日大赦以前,命官與諸色人等判罪案件。如有冤屈,予以申雪。宋史·哲宗紀(jì)一:“﹝ 元祐 元年﹞三月辛未……置訴理所,許 熙寧 以來得罪者自言。”亦省稱“ 訴理 ”。 宋 岳珂 桯史·永泰挽章:“其二言 元祐 置訴理,所以雪先朝得罪之人?!?/div>
《漢語大詞典》:科決
審理判決。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檢責(zé)軍司軍戶,鹽如有隱漏,并準(zhǔn)府縣例科決。”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詭怪不羈:“ 曼卿 詭怪不覊,謂主者曰:‘只乞就本廂科決?!?span id="bsfauwn"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一·贖刑》:“犯罪官吏并諸人有罪,年老或篤疾廢疾病妨礙科決不任杖責(zé)之人,贖罪錢多寡不一,終無通例?!?/div>
《國語辭典》:當(dāng)堂(當(dāng)堂)  拼音:dāng táng
審理案件的公堂。《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diǎn)鴛鴦譜》:「喬太守寫畢,叫押司當(dāng)堂朗誦與眾人聽了?!埂都t樓夢》第六九回:「察院便批:『張華所欠賈宅之銀,令其限內(nèi)按數(shù)交足,其所定之親,仍令其有力時(shí)娶回?!挥謧髁怂赣H來,當(dāng)堂批準(zhǔn)。」
《國語辭典》:公判  拼音:gōng pàn
1.在公開的法庭審理判決。
2.公眾評(píng)斷判別。
《國語辭典》:鞫治  拼音:jú zhì
審問后治罪。也作「鞠治」。
《國語辭典》:堂事  拼音:táng shì
1.正廳祭祀祖先的事?!抖Y記。禮器》:「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堂事交乎階。」
2.舊稱公堂的案件審理?!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高M(jìn)了大門,見出出進(jìn)進(jìn)人役甚多,知有堂事?!?/div>
《漢語大詞典》:理訟(理訟)
審理訴訟。后漢書·百官志五:“每縣、邑、道,大者置令一人,……禁姦罰惡,理訟平賊?!?span id="fossr4y" class="book">《魏書·世祖太武紀(jì)上》:“平政理訟,公卿之所司存?!?/div>
《漢語大詞典》:理決(理決)
審理判決。后漢書·烏桓傳:“有勇健能理決鬭訟者,推為大人。”元史·世祖紀(jì)九:“理決不平者,許詣登聞鼓院擊鼓以聞?!?/div>
《漢語大詞典》:審刑院(審刑院)
亦省稱“ 審刑 ”。 宋 代于禁中設(shè)立的官署,其職務(wù)是檢查大理寺所審理的案件,并上報(bào)中書省。宋史·職官志三:“ 淳化 二年,增置審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兩省充,詳議官以京朝官充,掌詳讞大理所斷案牘而奏之。凡獄具上,先經(jīng)大理,斷讞既定,報(bào)審刑,然后知院與詳議官定成文草,奏記上中書,中書以奏天子論決。”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刑法》:“至於 淳化 ,又置審刑院於禁中,防大理刑部之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