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婆羅門(婆羅門)  拼音:pó luó mén
1.印度的貴族。
2.詞牌名。本為唐大曲,曲調(diào)乃從大曲摘遍而來。詞為雙調(diào),七十六字,九平韻。也稱為「婆羅門引」。
3.梵語音譯,意譯為「凈行」、「凈裔」。印度早期社會,凡分四種階級,婆羅門是最高階級。婆羅門自稱是梵天的后裔,世襲祭司,事奉大梵天,專修凈行,掌握神權(quán);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卷一四:「見婆羅門,當愿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div>
《國語辭典》:婆羅門教(婆羅門教)  拼音: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婆羅門族專奉的宗教,有多種派別,都以梵王為主,以四吠陀論為經(jīng)。佛教興時大衰,佛滅后復(fù)興。
《國語辭典》:婆羅門舞(婆羅門舞)  拼音:pó luó mén wǔ
舞蹈名。相傳為天竺婆羅門教中的舞蹈?!短綇V記。卷四七五。昆蟲類三》:「昨上巳日,吾從靈芝夫人過禪智寺。于天竺院觀右延,舞『婆羅門』,吾與諸女坐北牖石榻上?!?/div>
《漢語大詞典》:婆羅門咒(婆羅門呪)
古代 印度 宗教咒語。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凝圓寺:“﹝ 盤陀王 ﹞向 烏場國 學(xué)婆羅門呪,四年之中,盡得其術(shù)?!?span id="fevlsbo"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三年》:“左金吾將軍 杜元談 誦婆羅門呪?!?胡三省 注:“今所謂 天竺 神咒也?!?/div>
《漢語大詞典》:梵志
(1).梵語意譯。指婆羅門。 印度 古代四個種姓之一。舊唐書·西戎傳·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span id="xzdpmav"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外道》:“婆羅門……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國即無。諸經(jīng)中梵志即同此名?!?br />(2).梵語意譯。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稱。大智度論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南朝 梁 蕭統(tǒng) 《同泰僧正講》詩:“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驚?!?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初,尊者( 脇尊者 )之為梵志師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宋 陳善 捫虱新話·〈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經(jīng)所説,菩薩善解回轉(zhuǎn)外道方便。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學(xué)經(jīng)法,精進勇猛,細密威儀,勝彼外道?!?/div>
《國語辭典》:一臘(一臘)  拼音:yī là
嬰兒出生七日。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育子》:「就蓐分娩訖,人爭送粟米炭醋之類?!呷罩^之『一臘』?!?/div>
《漢語大詞典》:韋陀(韋陀)
(1).梵語Veda的音譯。意為“知識”。古 印度 婆羅門所傳經(jīng)典名。參見“ 吠陀 ”。
(2).Vedda的音譯。通譯 維達 , 斯里蘭卡 的一種原始民族。 魯迅 《二心集·〈藝術(shù)論〉譯本序》:“從 薄墟曼 、 韋陀 、 印地安 以及別的民族引了他們的生活,狩獵,農(nóng)耕,分配財貨這些事為例子,以證原始狩獵民族實為共產(chǎn)主義的結(jié)合。”
(3).同“ 韋馱 ”。 艾蕪 《榮歸》:“兵士們一回到廟里休息的時候,不是躲在殿后 韋陀 足下去賭錢,便是坐在太陽曬著的石階上捉虱子?!?/div>
《國語辭典》:吠陀  拼音:fèi tuó
用古梵文創(chuàng)作的宗教詩歌。為婆羅門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贊歌、祭詞、咒語。為梵語veda的音譯。寫作年代不詳,大多數(shù)學(xué)者估計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間。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而《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則為吠陀的解釋書。也作「皮陀」、「毗陀」、「圍陀」、「韋陀」。
《漢語大詞典》:馬麥(馬麥)
做為馬糧的麥。佛教傳說,佛受 阿耆達婆羅門王 請,安居彼國,與五百比丘共食三月馬麥。是佛十難之一。 宋 張商英 《宗禪辯》:“ 釋迦如來 尚且不免金鏘馬麥之報,況初學(xué)凡夫哉?!?/div>
《國語辭典》:迦旃延  拼音:jiā zhān yán
katy?。幔睿?br />人名。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阿槃提國婆羅門之子。原出家修習(xí)外道,后跟隨釋迦牟尼學(xué)法,以能分別諸經(jīng),善說法相,有「議論第一」之稱。也稱為「摩訶迦旃延」、「大迦旃延」。
《國語辭典》:印度法系  拼音:yìn dù fǎ xì
世界主要法系之一。以婆羅門法的馬努法典為最古老,又采用佛教的達摩法典,行于西元前二百年至西元一千年間,注重階級制度,將國民分為僧侶、武士、庶民、奴隸四等。
大光明王舍頭施婆羅門
【佛學(xué)大辭典】
(本生)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四說:「釋迦如來于過去為波羅奈國王,稱為大光明?;菔┮磺?,不逆人意。敵國之王聞之,使婆羅門來乞王之頭。王許之,群臣諫,不聽。使婆羅門捉刀斫頭,以果其慈心?!菇?jīng)律異相二十五曰:「大光明王舍頭施婆羅門?!?/div>
大婆羅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婆羅門為四姓之上首,譯為凈行種。舍世染而專修凈行之種族也。佛非婆羅門種。而為大凈行者,亦稱為大婆羅門。涅槃經(jīng)十八曰:「如來名大沙門大婆羅門?!?/div>
大堅固婆羅門
【佛學(xué)大辭典】
(本生)釋迦如來昔為大國黎努王之輔相。名大堅固婆羅門。能治國。后修禪觀,感梵天王之來現(xiàn),由彼之勸而出家,修佛道。
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二卷,趙宋施護譯。說大堅固婆羅門之事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