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無上乘(無上乘)
佛教浯。謂至極之佛法。大乘之別名。大寶積經(jīng)卷二八:“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名無上乘?!?清 王韜 《淞濱瑣話·煨芋夢》:“非忍心強制,不能超登無上乘也?!?/div>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義。《禮記·中庸》:“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孔穎達 疏:“從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漢書·董仲舒?zhèn)?/a>》:“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明 楊慎 丹鉛總錄·人品·尹和靖對宋高宗:“儒者對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yǎng)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義
《漢語大詞典》:華嚴(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br />(2).佛教語。天臺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wǎng)重重現(xiàn),廣樂鈞天竊竊聽。”
《國語辭典》:空門(空門)  拼音:kōng mén
1.佛教別稱?!蹲阽R錄》卷一:「性無有相,亦無有門,故云:『無門為法門?!灰嗝嚎臻T』,亦名『色門』。」
2.僧團。《釋氏稽古略續(xù)集。卷一》:「劉秉忠氣剛以直,學富而文,雖晦跡于空門,每潛心于圣道?!?/div>
《國語辭典》:大法  拼音:dà fǎ
1.基本法則。唐。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愚以為凡史氏褒貶大法,《春秋》已備之矣?!?br />2.國家的基本法。如:「憲法是我國的基本大法?!?/div>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的佛乘。獨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洞蟪饲f嚴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该钛萑私?,精微萬法全?!?/div>
《漢語大詞典》:楞伽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譯。在古 師子國 (今 斯里蘭卡 )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jīng)。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非圓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頂人?!?br />(2).指《楞伽經(jīng)》。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jīng)提出五法、三性、八識等大乘教義,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韋應物 《寄恒璨》詩:“今日郡齋閒,思問《楞伽》字?!?明 高啟 《楞伽寺》詩:“《楞伽》義未曉,塵累方自恥?!?清 姚鼐 《法源寺》詩:“欲偕投紱老,終日問《楞迦》?!?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法相名為《瑜伽師地》,雖與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師有幾’之文。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經(jīng)乾卦元、亨、利、貞四德?!兑捉?jīng)。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貞。」
2.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見《周禮。天官。九嬪》?!段倪x。范曄。后漢書皇后紀論》:「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挂卜Q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洞蟠鞫Y。衛(wèi)將軍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語。指四種特徵。《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div>
《漢語大詞典》:上乘
(1).佛教語。即大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若法愍禪師 ﹞注《大道經(jīng)》,究上乘理,永託茲嶺,克終厥生?!?五代 李中 《宿山中寺》詩:“瞑目忘塵慮,談空入上乘?!?span id="e9b6qd3"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樂天 一生精究內(nèi)典,勤脩上乘之業(yè),一心超脫輪迴,往生浄土。”
(2).上品;上等。 明 李贄 《雜說》:“雜劇院本,游戲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言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況周頤 《蕙風詞語》卷五:“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斯為無上上乘?!?/div>
《漢語大詞典》:有宗
(1).有宗旨。老子:“言有宗,事有君?!?南朝 宋 傅亮 《感物賦》:“墳素杳以難暨,九流紛其異封。領三百於無邪,貫五千於有宗?!?br />(2).佛教語?!翱兆凇钡膶ΨQ。如小乘的俱舍宗,大乘的法相宗。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按大乘有宗,上承小乘之一切有部。則有宗之禪,上接有部之法,固極自然?!?/div>
《漢語大詞典》:大空
佛教謂大乘徹底之空,既不執(zhí)有,亦不執(zhí)空。相對小乘之“偏空”而言。《入愣伽經(jīng)·集一切佛法品二》:“何者第一義圣智大空?謂自身內(nèi)證圣智法空,離諸邪見熏習之過?!?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禪院碑》:“分之則別位二事,合之則同列大空。”
見“ 太空 ”。
《國語辭典》:太空  拼音:tài kōng
1.天空。《三國演義》第三○回:「一霎時,火燄四起,煙迷太空?!?br />2.地球大氣外圍以及其上的空域,稱為「太空」。
《漢語大詞典》:密行
佛教語。小乘指持戒嚴密的修行,大乘指蘊善于內(nèi)而不外著的修行。 釋迦牟尼 弟子 羅睺羅 以“密行第一”著稱。《法華經(jīng)·授學無學人記品》:“ 羅睺羅 密行,惟我能知之?!?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 無著 弟子 佛陀僧訶 者,密行莫測,高才有聞。” 宋 張商英 《護法論》:“僧者,佛祖所自出也,有苦行者,有密行者?!?/div>
《漢語大詞典》:壁觀(壁觀)
佛教語。大乘虛空宗的修行方法。五燈會元·東土祖師·初祖菩提達磨大師:“﹝大師﹞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測之,謂之壁觀婆羅門?!?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六章第三節(jié):“ 菩提達磨 所修是大乘虛空宗的禪法,稱為壁觀。意思是外息諸緣,內(nèi)心無惴,心如墻壁,可以入道?!?/div>
《漢語大詞典》:小法
(1).小罪罰。史記·汲鄭列傳:“后數(shù)月, 黯 坐小法,會赦,免官。” 宋 李清臣 《明責》:“今則不然。罷退宰相皆攻其疵瑕,而未嘗指天下之不治為宰相罪,糾劾守令者,皆以小法,而未嘗指郡邑之不治為守令之罪?!?br />(2).佛教語。大乘稱小乘之法。《法華經(jīng)·方便品》:“鈍根樂小法。”
《漢語大詞典》:白牛車(白牛車)
佛教語。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壇經(jīng)·機緣品》:“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唐 杜甫 《上兜率寺》詩:“白牛車遠近,且欲上慈航。” 仇兆鰲 注引《法華經(jīng)》:“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體殊好,以駕寳車?!卑?,《法華經(jīng)·譬喻品》:“牛車為大乘,即菩薩乘?!币嗍∽鳌?白牛 ”。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jīng)〉歌》:“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自注:“《法華經(jīng)》以白牛喻大乘?!?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jīng)〉僧》詩:“持經(jīng)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wěn)行。”參見“ 三車 ”。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