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郁多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又作優(yōu)多梨。仙人名。釋迦之本生,嘗于過去住波羅捺國,求正道之念深,自剝身皮為紙,折取身骨為筆,以血和墨,聽受書寫婆羅門所誦之頌偈。見賢愚經一,菩薩本行經下。
郁多羅僧
【佛學大辭典】
(衣服)Uttara%san%ga,又作嗢多羅僧,優(yōu)多羅僧,郁多羅僧伽,嗢怛羅僧伽等。袈裟名。三衣之一。譯曰上衣。玄應音義十四曰:「郁多羅僧,或云郁多羅僧伽,或云優(yōu)多羅僧,或作漚多羅僧亦猶梵言訛轉耳,此譯云上著衣也。著謂與身相合,言于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以名焉?;蛟聘沧蠹缫??!够哿找袅x十五曰:「郁多羅伽,梵語僧衣名也。即七條袈裟,是三衣之中常服衣也,亦名上衣?!硅べふ摱逶唬骸竼焘蛄_僧伽?!?br />【三藏法數】
梵語郁多羅僧,華言上著衣。即七條也。宣律師云:七條名中等衣;若從用為名,則曰入眾時衣,禮誦齋講時著也。
【三藏法數】
梵語郁多羅僧,華言上著衣。謂加于安陀會之上也。此衣于入眾禮誦時著。
郁多羅迦神
【佛學大辭典】
(神名)天竺雪山神也。有禪法擁護之誓。梵Uttaraka。
郁多羅拘樓
【佛學大辭典】
(界名)(參見:郁多羅究留)。
郁多羅鳩婁
【佛學大辭典】
(界名)(參見:郁多羅究留)。
郁多羅究留
【佛學大辭典】
(界名)Uttarakuru,又作郁多羅鳩婁、郁多羅拘樓、郁多羅鳩留、郁怛羅究琉、郁怛羅越、郁單越、郁單曰、殟怛羅句嚧、殟怛羅矩嚕、北拘盧、拘盧等。四大洲中,北方之大洲名。玄應音義十二曰:「郁單越或言郁怛羅越,或言郁多羅拘樓,或言郁多羅鳩留,正言郁怛羅究琉,此譯言高上作,謂高上于馀方也。亦言勝,鳩琉此云作,亦云姓也。不詳何義立名。」同十八曰:「郁單曰,或言郁怛羅越?!雇脑唬骸妇惚R洲此云上勝,亦云勝生。舊經中作郁單越?!谷A嚴疏鈔十三上曰:「郁單越,此云勝生。以定壽千歲衣食自然故?!蛊鹗酪虮窘浂唬骸赣泻我蚓墸f彼名曰郁多羅究留洲?諸此丘,其郁多羅究留洲,于四天下,比馀三洲,最上最妙最勝彼,故說郁多羅究留洲。郁多羅究留洲,隋言上作?!够墼芬袅x上曰:「郁單越。具正云:殟怛羅句嚧。言殟怛羅者。此云上也,勝也。句嚧所作也。謂彼洲人,于所作事,皆無我所,勝馀三洲故也。」西域記一曰:「北拘盧洲,舊曰郁單越,又曰鳩樓,訛也?!够哿找袅x一曰:「殟怛羅矩嚧,此譯為高勝。常受樂勝故為名。古郁單越Uttravatti,或郁拘樓?!?/div>
多聞十種利益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多聞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于世間出世間一切邪正之法,無不聞知,故獲此十種利益也。
一、知煩惱助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知自身及諸眾生,所有一切煩惱之惑,皆能資助業(yè)因,而受當來果報,故求出離,而不為所惑也。
二、知清凈助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悉知一切清凈梵行,皆能資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習,以證無上佛果也。
三、遠離疑惑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及外道邪魔等論,悉皆照了通達,而無所疑惑也。
四、作正直見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之法,無不明了,若有眾生,邪見邪論者,為作正直知見,而格其非心也。
五、遠離非道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善惡果報,諸法因緣,無不明了,故殺盜等一切非法之道,皆能遠離而不為也。
六、安住正路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諸法,無不明了,故不為非道所惑,而于如來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七、開甘露門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能深入如來之藏,了知無上法味,而復以此普潤眾生,令其善根增長,是為開甘露門也。
八、近佛菩提 梵語菩提,華言道,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常勤修習,則知戒定慧行,能趣圣果,是以心常在道,精勤無怠,而于佛果菩提為不遠也。
九、為作光明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知諸眾生,皆為無明所覆,常受長夜之苦,而能以智慧之燈,作諸光明,令其出離幽暗,而獲清升之樂也。
十、不畏惡道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曉了萬法體本空寂,無苦無樂,是以發(fā)廣大心,隨類化度一切眾生,而于險難惡道,悉無所畏也。
一多法界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有一法界多法界。
一、一法界 六大不改其性,自然緣起而成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六大,六大即一切法也。然其在能生六大之位,則諸法差別之相亡泯,唯堅濕暖動無礙了知之法性六德而已,無相而平等,故云一法界,一者平等無差別之義也。
二、多法界 多法界者,于一切法根原能造之六大位,而事事物物差別之相,歷然存在也。
少見多怪
【俗語佛源】
見識不廣的人見到新鮮的事物,就以為怪誕,不可信,俗語謂之「少見多怪」。源于中國第一篇佛學論文,漢末牟融的《理惑論》。當時佛教傳入未久,有人問:說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恐怕只是說得好聽,未必是事實吧?牟子用了一句俗諺回答:「少所見,多所怪,睹駝(駱駝)言馬腫背?!挂馑际钦f少見多怪的人第一次看見駱駝,就說是背腫的馬。如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xù)集》卷三:「鐘十六以婦六月產即云不貞,可謂少見多怪矣?!褂秩玺斞浮肚医橥るs文·門外文談》:「在少見多怪的原始社會里,有了這么一個奇跡,那轟動一時,就可想而知了?!购笠嘧鳌杆娚賱t所怪多」。如晉·葛洪《抱樸子·論仙》:「云物各自有種,況乎難知之事哉!夫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褂秩缜濉こ讨合椤洞酥腥苏Z》卷三:「三足癩??;可知天地之大,無所不有,人但少所見、多所怪爾?!梗ɡ蠲鳈啵?/div>
泥多佛大
【俗語佛源】
原為禪宗之語,見《景德傳燈錄·曇華禪師》:「水漲船高,泥多佛大。」俗語用泥多佛大比喻用力多、附益眾,則造就也大。如宋·王安石《重游草堂次韻》詩云:「僧殘尚食少,佛古但泥多?!顾未铊底ⅲ骸改喽喾鸫?,俚語?!梗ɡ蠲鳈啵?/div>
僧多粥薄
【俗語佛源】
「僧」與「粥」是很有緣分的。據《佛本行集經》等記載,釋迦太子出家后,苦行六年,精疲力竭。他悟到單純的苦行不能解決生死煩惱,便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蘇耶妲奉獻的乳糜,又洗去了污垢,決心用智慧去成道?!溉槊印辜慈橹啵鄠鞴庞《热松朴谥笾?。粥因此而受到僧人的看重。五代僧齊己著有《粥疏》,稱「粥名良藥,佛所稱揚;義冠三種,功標十利。」寺院中一般早餐用粥,粥又名「小食」。俗語「僧多粥薄」,比喻人多東西少,不夠分。如《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師爺的席面是看得見的東西,再要來一個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吃不夠了。」又作「僧多粥少」。如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二十:「臨時政府只要設立五個部,粥少僧多,怎能容納這么多要做官的人呢?」(李明權)
十種利益──多聞十種利益
【三藏法數】
(出月燈三昧經)
謂修菩薩行者,于世間、出世間一切邪正之法,無不聞知,故獲此十種利益也。
〔一、知煩惱助〕,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知自身及諸眾生所有一切煩惱之惑,皆能資助業(yè)因,而受當來果報;故求出離,而不為所惑也。
〔二、知清凈助〕,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悉知一切清凈梵行,皆能資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習,以證無上佛果也。
〔三、遠離疑惑〕,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及外道邪魔等論,悉皆明了通達,而無所疑惑也。
〔四、作正直見〕,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之法,無不明了。若有眾生邪見邪論者,為作正直知見,而格其非心也。
〔五、遠離非道〕,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善惡果報,諸法同緣,無不明了,故殺盜等一切非法之道,皆能遠離而不為也。
〔六、安住正路〕,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于一切邪正諸法,無不明了,故不為非道所惑;而于如來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七、開甘露門〕,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則能深入如來之藏,了知無上法味,而復以此普潤眾生,令其善根增長,是為開甘露門也。
〔八、近佛菩提〕,梵語菩提,華言道。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常勤修習,則知戒定慧行能趣圣果,是以心常在道,精勤無怠,而于佛果菩提為不遠也。
〔九、為作光明〕,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知諸眾生皆為無明所覆,常受長夜之苦;而能以智慧之燈,作諸光明,令其出離幽闇,而獲清升之樂也。(無明者,無所明了也。)
〔十、不畏惡道〕,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曉了萬法體本空寂,無苦無樂,是以發(fā)廣大心,隨類化度一切眾生,而于險難惡道,悉無所畏也。
十七種名──大乘修多羅有十七種名
【三藏法數】
(出妙法蓮華經論)
大乘即佛乘也。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法華文句云:論列十七種者,皆法華之異名,所以顯示此經,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議也。
〔一、無量義經〕,謂佛欲說法華一實相理故,先說此無量義處,蓋將以無量之義,會歸于一實相之理。實相之中,妙義無窮,故名無量義經。
〔二、最勝修多羅〕,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于三藏中,最勝極妙,更無有比,故名最勝修多羅。(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
〔三、大方廣〕,無外曰大,正理曰方,包富曰廣,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具此三義,故名大方廣。
〔四、教菩薩法〕,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如來以此教化一切善根成熟菩薩,隨順法器,令其得證佛果,故名教菩薩法。(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
〔五、佛所護念〕,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是佛自所證得;雖欲開示,但為眾生根鈍,久默斯要,不務速說,故名佛所護念。
〔六、諸佛秘密法〕,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此法甚深,唯佛能知,故名諸佛秘密法。
〔七、一切佛藏〕,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一切如來功德三昧,無不含攝,故名一切佛藏。(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八、諸佛秘密處〕,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佛以善根未熟眾生,非是受法之器,不即為其演說,故名諸佛秘密處。
〔九、能生一切諸佛經〕,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三世諸佛,莫不由此而得成就大菩提果,故名能生一切諸佛經。(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十、一切諸佛之道場〕,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聞此法者,則能成就佛果菩提,故名一切諸佛之道場。
〔十一、諸佛所轉法輪〕,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諸佛出世,無不以此法門,摧破一切眾生煩惱障礙,令得解脫,故名諸佛所轉法輪。
〔十二、諸佛堅固舍利經〕,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乃是諸佛真如法身舍利,亙古亙今,不遷不變,無有敗壞,故名諸佛堅固舍利經。(梵語舍利,華言骨身,謂生身舍利;此云舍利,乃法身舍利也。)
〔十三、諸佛大巧方便經〕,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諸佛由此法門,既成大菩提果已,復以廣大善巧方便,為諸眾生演說天人聲聞緣覺諸菩薩法,令其悟入佛之境界,故名諸佛大巧方便經。
〔十四、說一乘經〕,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顯示諸佛菩提究竟之體,非彼聲聞、緣覺之所能證,故名說一乘經。
〔十五、第一義住〕,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即是如來法身究竟所住之處,故名第一義住。
〔十六、妙法蓮華〕,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此之妙法,而獨以蓮華為喻者,蓋妙法則權、實一體,蓮華乃華、果同時,故名妙法蓮華。(權、實者,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為權;一佛乘即實也。華、果同時者,世間之華,先華后果;唯蓮華,華果同時,果即蓮實也。)
〔十七、最上法門〕,謂法華經唯談一乘實相之理,一切無量名句所詮法義,無不含攝,于諸經中,最勝最上,故名最上法門。
多聞比丘
【三藏法數】
樂誦經典,旁搜廣記,謂之多聞。比丘多聞,固為可稱,然學雖有馀,其心不誠,而行不逮,亦不足貴;此天神之所以不贊護也。
多病
【三藏法數】
多病者,謂因前世惱害眾生,令其不得自在,故感今生自身亦多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