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8詞典 2分類詞匯 196
《國語辭典》:泥涂(泥塗)  拼音:ní tú
1.泥濘的道路。《后漢書。卷六一。黃瓊傳》:「所謂抵金玉于沙礫,碎圭璧于泥涂?!固?。高適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泥涂擁城郭,水潦盤丘墟?!?br />2.比喻地位卑下?!蹲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埂度龂尽>硪灰?。魏書。管寧傳》:「昔絳縣老人屈于泥涂,趙孟升之?!?br />3.比喻污濁。宋。范仲淹 桐廬郡嚴(yán)先生祠堂記:「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div>
《國語辭典》:末路  拼音:mò lù
1.路程的最后一段?!稇?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br />2.比喻沒落衰亡,窮困潦倒的境地。宋。陸游 晨起偶題詩:「幽居不負(fù)秋來睡,末路偏諳世上情?!?br />3.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臣聞秦倚曲臺(tái)之宮,懸衡天下,畫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節(jié)末路,張耳、陳勝連從兵之據(jù),以叩函谷?!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984' target='_blank'>謝靈運(yùn) 酬從弟惠連詩:「末路值令弟,開顏披心胸。」
4.末位、末列。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曩從末路,望聽玉音,竊動(dòng)心焉。」
《國語辭典》:地獄(地獄)  拼音:dì yù
多數(shù)宗教所描述的死后極苦的世界。在佛教中地獄屬于六(五)道之一,有八大地獄。它是造惡者投生的場所,投生此處的眾生,將受到種種極端的折磨。在基督教、猶太教、祆教、回教等宗教里,都認(rèn)為地獄是亡靈經(jīng)過最后審判而受處罰的最終場所。在中國民間觀念將地獄分作十八層,每層地獄各有閻王,執(zhí)行審判和處罰的責(zé)任?!段饔斡洝返谌兀骸甘种心前簦系秩?,下至十八層地獄?!挂卜Q為「泥犁」。
《漢語大詞典》:涸轍(涸轍)
(1).比喻窮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宋 司馬光 《西臺(tái)詩二十四韻》:“涸轍猶蒙潤,寒灰免附炎?!?明 張煌言 《長鯨行》:“跳梁寧復(fù)昔睚眥,涸轍應(yīng)憐舊饕餮?!?葉圣陶 《窮愁》:“豈久處涸轍,貪鄙漸萌,乃欲為此一擲,以冀非分耶?”參見“ 涸轍之鮒 ”。
(2).猶擱淺。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海獸》:“海潮退后,有一獸涸轍沙灘,長八尺餘,色純黑,毛如海虎?!?/div>
《國語辭典》:涸轍之鮒(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轍,車輪輾地所留下的痕跡。鮒,鯽魚。在乾枯車轍中的鯽魚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時(shí)間遠(yuǎn)去西江取水,則不過是空口白話,無法解決問題。典出《莊子。外物》。后比喻陷處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蘇軾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也作「涸轍枯魚」、「涸轍窮鱗」、「涸轍窮魚」、「涸轍之枯」、「涸轍之魚」。
分類:鮒魚
《漢語大詞典》:鳳沼(鳳沼)
(1).指鳳凰池。藝文類聚卷四八引 南朝 宋 謝莊 《讓中書令表》:“臣聞壁門天邃,鳳沼神深?!?宋 梅堯臣 《次韻景彝祀高禖書事》:“君門賜胙予何有,不似矜夸鳳沼傍?!?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之官徽州》詩:“鳳沼趍晨久,鸞臺(tái)典籍榮?!?br />(2).指超凡的境地。 唐 高適 《鶻賦》:“望鳳沼而輕舉,紛羽族以驚猜。”
(3).指琴底的洼處。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 雷 ( 雷文 ) 張 ( 張?jiān)?)製槽腹有妙訣,於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蓋謂於龍池鳳沼之弦,微令有脣餘處悉洼之?!?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又書:‘ 大歷 三年三月三日,上底 蜀郡 雷氏 斲。’鳳沼內(nèi)書:‘ 正元 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 士雄 記?!?/div>
《國語辭典》:絕地(絕地)  拼音:jué dì
1.孤絕險(xiǎn)阻之地?!豆茏?。兵法》:「徑于絕地,攻于恃固?!?br />2.無生路的地方?!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人情豈樂久屯絕地,不生歸哉?」《三國演義》第二五回:「吾今雖處絕地,視死如歸?!?br />3.風(fēng)水不好的地方。《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憑揀著好的所在,怕不是我們葬?怎么倒在那水渰的絕地?」
《漢語大詞典》:虎尾
比喻危險(xiǎn)的境地。《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唐 李為 《藺相如秦庭返璧賦》:“蹈虎尾而若閑,過鯨口而無惕。” 宋 陸游 《小舟》詩:“宦途?;⑽?,閑味美熊蹯?!?/div>
《漢語大詞典》:丈尺
(1).謂以丈、尺為單位來計(jì)量。《淮南子·泰族訓(xùn)》:“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數(shù)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此為絲線既經(jīng)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兩之輕重,端匹之修短?!?br />(2).喻深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汶水:“仰視巖石松樹,鬱鬱蒼蒼,如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br />(3).比喻侷促的境地。楚辭·嚴(yán)忌〈哀時(shí)命〉:“負(fù)擔(dān)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朱熹 集注:“丈尺,言行於丈尺之下也?!?/div>
《國語辭典》:地步  拼音:dì bù
1.地點(diǎn)、位置。《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于是都水使孟揆移撥十八掃官兵,分地步修筑?!埂都t樓夢》第四二回:「原先蓋這園子,就有一張細(xì)致圖樣,雖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錯(cuò)的。」
2.地位?!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杆惨阃.?dāng)?shù)牧?,若想到黃老爹的地步,只怕還有做幾年的夢。」《老殘游記》第四回:「今日見撫臺(tái)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以為托情謀保舉地步。」
3.空間,回旋的馀地?!都t樓夢》第五○回:「這正是會(huì)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與后人?!?br />4.程度、境地?!都t樓夢》第三三回:「賈政聽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該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埂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高@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xué)他們的調(diào)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xué),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
5.方法。《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一回:「該紳等率為稟請(qǐng)保留原任,無非出自該牧賄囑,以為沽名釣譽(yù)地步?!?/div>
《漢語大詞典》:爐炭(爐炭,鑪炭)
爐中的炭火。史記·刺客列傳:“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zé)o事矣。”晉書·宣帝紀(jì):“ 魏武帝 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法苑珠林卷十一:“於是沉浮鑊湯之里,偃仰爐炭之中?!?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盛夏無水,土氣毒熱,如爐炭燔灼。”
鑪炭:1.爐中的炭火。周禮·天官·宮人:“凡寢中之事,埽除、執(zhí)燭、共鑪炭,凡勞事。”左傳·定公三年:“自投于牀,廢于鑪炭,爛,遂卒。”墨子·備梯:“五步一灶,灶門有鑪炭?!?br />(2).比喻危急的境地。韓非子·初見秦:“聞戰(zhàn)頓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國語辭典》:刀俎  拼音:dāo zǔ
刀子和砧板,為切割魚肉的器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史記。卷七。項(xiàng)羽本紀(jì)》:「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漢語大詞典》:閫域(閫域)
(1).境地;境界。《敦煌變文集·八相變》:“出生死之塵勞,踐菩提之閫域?!?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恒山日記:“ 龍山 之名,舊著于 山西 ,而不知與 恒岳 比肩,至是既西涉其閫域,又北覽其面目?!?清 魏源 《〈董子春秋發(fā)微〉序》:“今以本書為主,而以 劉氏 釋例之通論大義近乎 董生 附諸后,為《公羊春秋》別開閫域?!?br />(2).內(nèi)宅范圍。 明 李贄 《答以女人學(xué)道為見短書》:“夫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钍敢陨渌姆?,見有長短,不待言也?!?/div>
《國語辭典》:鬼門關(guān)(鬼門關(guān))  拼音:guǐ mén guān
1.傳說中陰陽交界的關(guān)口。如:「據(jù)聞農(nóng)歷七月初一日,鬼門關(guān)大開。」后多用以指陰間。如:「他已一命嗚呼,進(jìn)了鬼門關(guān)?!?br />2.地名。位于今廣西北流縣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稱為「鬼門關(guān)」。后比喻極為兇險(xiǎn)的地方或極難度過的關(guān)頭。如:「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被駕駛?cè)艘暈楣黹T關(guān)?!?/div>
《國語辭典》:刀山  拼音:dāo shān
形容危險(xiǎn)的地方。如:「在混亂中趕路,不但路途崎嶇,簡直都是寸步刀山?!?/div>
《漢語大詞典》:疆境
(1).邊境;邊界。 南朝 梁武帝 《贈(zèng)鄭紹叔詔》:“作牧疆境,効彰所蒞?!?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 宋 興……養(yǎng)士少而形勢強(qiáng)。當(dāng)此之時(shí),疆境泰然,無北顧之憂。”宋史·張佶傳:“改左騏驥使,就命知 秦州 。至州,置 四門砦 ,開拓疆境,邊部頗怨?!?br />(2).境域;境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大沙磧:“絶無水草,途路彌漫,疆境難測,望大山,尋遺骨,以知所指,以記經(jīng)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