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雁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西域記九曰:「有窣堵波,謂亙娑Ham%sa,唐言雁。昔此伽藍。習玩小乘,小乘漸教也。故開三凈之肉。而此伽藍,遵而不墜,其后三凈,求不時獲。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絕,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執(zhí),務從圣旨。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于是建窣堵波,式照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又】古歡堂集雜著五、西京記曰:唐慈恩寺西院浮圖,高三百尺。永徽五年,沙門玄奘造。國人謂之雁塔,塔在朱雀街第十五坊,南臨黃渠,木竹陰翳,最于京師。沈佺期詩曰:「雁塔丹青古,龍池歲月深。」即此。唐故事,進士及第,列名于慈恩寺塔,謂之雁塔題名。塔以石為壁,唐人游觀,留題甚多。不特進士題名而已,塔屢遭火,斷石遺字猶有存者。
普同塔
【佛學大辭典】
(雜名)禪林之語。藏亡僧之骨于一處,故云普同塔。又曰普通塔,海會塔。
普通塔
【佛學大辭典】
(雜名)同于普同塔。
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北涼法盛譯。與金光明經舍身品之事相同。
開塔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作塔印,其二大指間少開也。(參見:率都婆印)
率都婆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又曰塔印,有二種:一以外五鈷印為率都婆印。十八道鈔上曰:「又于一印有異名,外五鈷印,瑜祇經說率都婆印?!硅さo經拾古鈔上曰:「五部塔印指五鈷?!褂忠源蠡鄣队槁识计庞。嗝麩o所不至印。十八道鈔上曰:「塔印寶瓶印大慧刀印,此三印同印異名也。隨其所用改阿阇梨觀心也?!褂秩柯识计庞∶飨喈悾鸩恐识计庞?,出于攝大軌。蓮華部之率都婆印,出于觀音軌。金剛部之率都婆印出于瑜祇經。見日本安然瑜祇經疏二。
無緣塔
【佛學大辭典】
(雜名)不系屬于一人合葬多人之墳墓也。又謂無親戚故舊之緣者之墳墓。
無縫塔
【佛學大辭典】
(雜名)凡造塔用木或石疊累而成,故皆有縫棱級層,若以一塊石造之,則無縫棱級層,此之無縫塔,世所謂卵塔也。無縫塔之形如鳥卵,故云卵塔。無縫塔之語,出于忠國師。傳燈錄(南陽忠國師章)曰:「師以化緣將畢,涅槃時至,乃辭代宗。代宗曰:師滅度后,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么?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后,有侍者應真,卻知此事?!?/div>
智者大師真身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塔建于真覺寺內。智者大師之肉身在焉。
圓塔
【佛學大辭典】
(物名)金剛界之法身塔也。(參見:法身塔)。又謂為塔。顯修生之智也。見密門雜抄。
法身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種子形,圓似塔故也。金剛頂義決曰:「鍐字法界種,相形如圓塔,是名法身塔?!?br />【佛學大辭典】
(堂塔)書法身偈而藏之者。寄歸傳四曰:「或積為聚,以磚里之,即成佛塔?;蛑每找埃纹滗N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為業(yè)。(中略)當作之時中安二種舍利:一謂大師身骨,二謂緣起法頌。其頌曰: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參見:法身偈)
【佛學常見辭匯】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圖等。皆梵語窣堵波(Stu%pa,巴Thu%pa)之訛略也。高積土石,以藏遺骨者。又名俱攞。譯言聚、高顯、墳、靈廟等。別有所謂支提或制底(Chaitya),言不藏身骨者?;蛲ǚQ為塔。亦曰支提。法華義疏十一曰:「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無舍利名支提。地持云:莫問有無,皆名支提。明了論云:支提,此云凈處。」行事鈔下二曰:「雜心云:有舍利名塔,無者名支提。塔或名塔婆,或云偷婆,此云冢,亦云方墳。支提云廟,廟者貌也?!剐袅x六曰:「諸經論中,或作藪斗波,或作塔婆,或作兜婆,或云偷婆,或言蘇偷婆,或作支提浮都,亦言支提浮圖,皆訛略也。正言窣堵波,此譯云廟?;蛟品綁灒肆x翻也。或云大冢,或云聚相,謂累石等高以為相也。」西域記一曰:「窣堵波,即舊所謂浮圖也。又曰鍮婆,又曰塔婆,又曰私鍮簸,又曰數斗波,皆訛也?!狗ㄈA文句記三曰:「新云窣睹波,此云高顯,方墳,義立也。謂安置身骨處也。」寄歸傳三曰:「大師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并集以火焚之。(中略)即名此處以為制底。」塔有顯密二教之別。顯教以為揭高德之標幟,即所謂墓標,故限于佛乃至有德之比丘。密教以為大日如來之三昧耶形。五輪塔是佛體。非墓標。因而許為結緣追福。建于一般僧俗之墓處,俗曰石塔、塔婆、窣堵波者,指此五輪塔也。
【佛學常見辭匯】
一種形高而尖的建筑物,由五級到十幾級不等,藏佛遺骨的叫做塔,不藏遺骨的則叫做支提。
塔之層級
【佛學大辭典】
(雜語)探玄記八曰:「依長阿含經四人應起塔:一佛,二辟支,三聲聞,四輪王也。真諦三藏引十二因緣經云八人應起塔:一如來,露盤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薩,七盤。三緣覺,六盤。四羅漢,五盤。五那含,四盤。六斯陀含,三盤。七須陀洹,二盤。八輪王一盤。若見之不得禮,以非圣塔故也(所引之十二因緣經今不傳)。又依僧祇律,凡僧亦起塔。謂持律法師,營事比丘,德望比丘,應起塔,既非圣人。總無露盤。仍使在屏處。若違之。則結罪。準此等文,今方為師造塔,廣起露盤,非惟現人得罪,亦乃累彼先亡。深可悲也。」后分涅槃經上曰:「佛告阿難:佛般涅槃荼毗既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置七寶瓶,當于拘尸那伽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高十三層,上有相輪。」寄歸傳二曰:「或有收其設利羅為亡人作塔,名為俱攞。形如小塔,上無輪蓋,然塔有凡圣之別,如律中廣論。」毗奈耶雜事十八曰:「佛言:應可用磚兩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缽,隨意高下。上置平頭,高一二尺方二三尺,準量大小,中豎輪竿,次著相輪。其相輪重數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寶瓶。(中略)佛告長者:若為如來造窣睹波者,應可如前具足而作。若為獨覺勿安寶瓶,若阿羅漢相輪四重,不還至三。一來應二,預流應一,凡夫善人,但可平頭,無有輪蓋?!挂焉鲜蚓壗浰浦侗P,即為后分涅槃經所云之層,每級出四檐者。寄歸傳毗奈耶雜事所云之相輪,即今之所謂九輪。一就檐數,一就相輪而論差別也。資持記下一之四曰:「露盤即四檐也。(中略)凡僧不得出檐安級。今有出檐者由不知教,僭同上圣。(中略)相輪者,圓輪聳出,以為表相故也。」故凡圣皆許相輪。行事鈔下一之四亦引用上出探玄記所引之僧祇律辨之。然則相輪謂為露盤,或覆缽下之斗形,謂為露盤。非經意也。
造塔
【佛學大辭典】
(雜語)十誦律五十六曰:「起塔法者,給孤獨居士深心信佛,到佛所,頭面禮足,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尊游行諸國時,我不見世尊,故甚渴仰。愿賜一物,我當供養(yǎng)。佛與爪發(fā)言:居士!汝當供養(yǎng)此爪發(fā)。居士即時白佛言:愿世尊聽我起發(fā)塔爪塔。佛言:聽起發(fā)塔爪塔,是名起塔法?!垢呱畟髟唬骸缚瞪畷浅酁跏曛两?,孫權令求舍利,既得之。權為造塔,晉帝過江更修飾之。此中國造塔始也?!?/div>
天上四塔
【佛學大辭典】
(名數)帝釋天建佛之四塔:一箭塔,取佛為太子時所帶之一箭建塔。二發(fā)塔,取太子出家時之發(fā)建塔。三缽塔,取佛將成道時受牧女乳糜之缽建塔。四佛牙塔,取佛荼毗時之佛牙建塔。見佛本行集經十三、十九、三藏法數十三。
四處立塔
【佛學大辭典】
(雜語)諸佛之常法于四處立支提:一生處,二得道處,三初轉法輪處,四涅槃處。見法苑珠林三十七。
【三藏法數】
(出法苑珠林)
〔一、生處立塔〕,謂諸佛降生之處,即應起塔。如今釋迦牟尼佛,在毗藍園內無憂樹下降生,即于其處立塔也。(梵語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梵語毗藍,華言解脫處。梵語塔婆,華言高顯。)
〔二、得道處立塔〕,謂如來得道,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即于其處立塔也。(梵語摩竭提,華言善勝。梵語菩提,華言道。)
〔三、轉法輪處立塔〕,謂如來轉法輪其處不定,或在寂場,或在鹿苑,或在天上等,即于其處立塔也。
〔四、涅槃處立塔〕,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如來在俱尸那城娑羅雙樹間入滅,即于其處立塔也。(梵語俱尸那,華言角城。梵語娑羅,華言堅固。)
十塔
【佛學大辭典】
(名數)東晉法顯譯大般涅槃經下曰:「時八王既得舍利,踴躍頂戴,還于本國,各起兜婆。彼婆羅門從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諸力士等取其一分,于阇維處合馀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處兜婆?!拱⒂踅浟唬骸阜鹑肽鶚劊鸢松崂?,第九罌塔,第十炭塔。」又后分涅槃經條目曰:「閻浮中有十塔,八者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鼓鶚劷浭枞轮笟w二十曰:「即分舍利以為八分。瓶塔第九,灰塔第十。」此十塔之明證也。然般泥洹經下以為十一塔,謂「舍利八分為八塔,第九罌塔,第十定塔,第十一灰塔」云。其中八塔,謂拘尸國、波波國、遮羅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維羅國、毗舍離國、摩迦陀國之眾,各得一分舍利,歸于本國,以造立供養(yǎng)者。一說:頂塔、牙塔、齒塔、發(fā)塔、爪塔、衣塔、缽塔、錫塔、瓶塔、輿塔,號為十塔。然未詳所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