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多寶塔碑
【佛學大辭典】
(雜名)唐西京千福寺僧楚金之舍利塔,天寶間敕建。碑文為顏真卿書,為其中年筆法之最整齊而圓健者。世稱董香光書寶得力于此碑,蓋顏書師褚登善,董由顏以學褚,此碑最有蹊徑可窺也。清嘉道間館閣書禮,習此者甚多,當時有處處顏多寶之謠,則但取其結(jié)構(gòu)之嚴整而已。賞鑒家以「鑿井」之「鑿」字未泐損者為最初拓本。
托塔天王
【佛學大辭典】
(菩薩)佛經(jīng)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管領(lǐng)羅剎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稱托塔天王。唐宋時敕諸府州軍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時繪其像于旗。列于鹵簿之內(nèi)。
【俗語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為中國民間所熟悉。梵名毗沙門(Vaisramana),即北方多聞天王。其形象一般為綠身。相傳唐天寶年間,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為金甲神人卻退敵軍(見《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別院供養(yǎng)?!?a target='_blank'>陀羅尼集經(jīng)》卷一謂該天王「左手執(zhí)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謂:「其塔奉釋迦牟尼佛,即擁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cè)?!骨濉び衢小恫柘闶胰n》卷十九指出:「《宣和畫譜》:陸探微有《托塔天王圖》。余于《曲園雜纂》三十六引《元史·輿服志》,見托塔天王之說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時早見于圖畫矣。」提到托塔天王,就會想起唐初名將李靖。元·楊暹《西游記》雜劇中已有「毗沙門下李天王」之說。明代小說《西游記》則把北方多聞天王和托塔天王分為兩神。其第四回謂:「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那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雇兴焱跞绾闻c李靖聯(lián)系在一起,情況不詳,或為民間訛傳附會(參見《文獻通考·郊社考》)。(李明權(quán))
成佛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八塔之一。
身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大日之法生身,以塔婆為三昧耶形,故云身塔。大日經(jīng)疏曰:「慈氏印如窣都波形者,以一切如來法身塔故?!剐造`集七曰:「法性身塔。」
佛塔
【佛學大辭典】
(雜名)如來之塔婆也。
卵塔
【佛學大辭典】
(物名)昔南陽忠國師,對代宗謂為老僧作個無縫塔(傳燈錄忠國師章)。后之禪者托斯語。窆亡僧削堅石,團圞而無縫棱,無層級,呼為無縫塔。無縫塔之形如鳥卵,因名卵塔。雪峰存禪師錄難提塔銘曰:「土主曰松山,卵塔號難提?!拐谫澭┓遒澰唬骸杆缮叫∷咽?,亂疊幾層?!?/div>
金粟王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金粟王所造之塔。善無畏三藏于此塔下由文殊菩薩受毗盧遮那供養(yǎng)次第法,是大日經(jīng)第七卷不可思議疏之說也。金剛界曼陀羅大鈔一曰:「或說云:北天竺慕嚕陀國有王,名金粟王。歸依善無畏三藏,建塔置其寺?!?/div>
法身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安置法身舍利之塔也。密教以梵字鍐為法身塔,以此是法界之種子形,圓似塔故也。金剛頂義決曰:「鍐字法界種,相形如圓塔,是名法身塔?!?br />【佛學大辭典】
(堂塔)書法身偈而藏之者。寄歸傳四曰:「或積為聚,以磚里之,即成佛塔?;蛑每找?,任其銷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為業(yè)。(中略)當作之時中安二種舍利:一謂大師身骨,二謂緣起法頌。其頌曰: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參見:法身偈)
【佛學常見辭匯】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偈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佛有生身法身二種,故舍利亦有二種,八石四斗之遺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說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謂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頌舍利,略曰法身偈。說四諦中苦集滅三諦之偈頌也。而常約于其說苦諦之諸法從緣生一句,稱為緣生偈,又曰緣起偈,智度論十八引勒論中所說曰:「佛于四諦中或說一諦或二或三,如馬星比丘為舍利弗說偈:諸法從緣生,是法緣及盡。我?guī)煷笫ブ?,是我如是說。此偈但說三諦,當知道諦已在中,不相離故。」即蓋諸法從緣生一句,說諸法之為因緣生,苦空無常無我,苦諦之相也。此法緣二字,說其生苦法之因緣之法,即集諦也,盡之一字說滅苦集,即滅諦也。道諦可以苦集為例而知,不必說也。智度論十一曰:「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言。」其他諸經(jīng)論所說之偈頌,總為生滅,即苦滅之二諦也。佛本行集經(jīng)四十八馬勝比丘對舍利弗說頌曰:「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是。」浴佛功德經(jīng)曰:「供養(yǎng)舍利有二種: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頌舍利。即說頌曰: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埂居帧看速拭髡f法身之不生不滅,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經(jīng)曰:「爾時世尊說是偈言: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善男子!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書寫置彼塔內(nèi),何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大日經(jīng)疏六曰:「法從緣生,即無自性。若無自性,即是本來不生。因緣和合時,亦無所起。因緣離散時,亦無有滅。是故如凈虛空,常不變易?!?/div>
法界塔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佛部之三昧耶印也。(參見:三昧耶印)
法界塔婆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塔婆為表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之三昧耶形,故曰法界塔婆。
法輪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心地觀經(jīng)所說佛八塔之一。在鹿野苑中,稱曰初轉(zhuǎn)法輪塔。
阿育王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阿育王為佛以后大興佛事,到處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養(yǎng)僧眾。據(jù)善見律毗婆沙一,謂阿育王統(tǒng)領(lǐng)之國,其數(shù)有八萬四千,故王敕諸國建八萬四千大寺,八萬四千寶塔云。阿育王傳一及阿育王經(jīng)一等,謂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懸記,詣王舍城,取阿阇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舍利,造八萬四千寶篋,一篋盛一舍利,復造八萬四千寶甕,八萬四千寶蓋,八萬四千疋?,為莊校,以建立八萬四千寶塔云。法顯傳及西域記等亦皆敘王造八萬四千塔。又雜譬喻經(jīng)上,謂阿育王希疾病平愈,造一千二百寶塔。其塔數(shù)雖不知孰確,而王由興教愛法之至情,多建寺塔,則非子虛也。今諸塔殆已無存,彼中印度之僧志古塔,是否為此中之一,亦不可考。又古來有傳說此阿育王塔我國亦有之者,如廣弘明集十五,舉鄮縣(今寧波鄞縣)塔已下凡十七塔,法苑珠林三十八列鄮縣塔以下凡二十一塔,謂皆為阿育王所造。案阿育王之領(lǐng)土,不及于我國,塔何從來?殆附會之說也??挤鹱娼y(tǒng)紀四十三,謂吳越王錢俶,慕阿育王造塔事,以金銀精鋼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咒經(jīng),布散部內(nèi),凡十年而功竣。其附會即由此歟。
剎即塔字
【佛學大辭典】
(雜名)清羅振玉面城精舍文甲,敬史君碑,建七層之寶剎。鈕樹玉說文新附考。謂古無塔字。寶剎即寶塔。其說極精。南史虞愿傳。帝以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以孝武莊嚴剎七層。帝欲起十層。不可。立分為兩剎,各五層。此尤寶剎即寶塔之明證。愚按說文亦無剎字。則作剎與作塔無異。同一后出字耳。
舍利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S/ari^ra-stu%pa,安置佛舍利之寶塔也。金剛童子軌曰:「此童子真言對舍利塔前念誦,馀所不應念誦,作法不成故?!箤殬情w經(jīng)下曰:「離喧鬧,密靜處建立精室,或舍利塔前。皆對佛像而向東方作吉祥坐及結(jié)跏坐?!?br />【佛學大辭典】
(堂塔)藏佛舍利者。若無舍利,則稱之為支提。單為表靈場古跡而立。
【佛學常見辭匯】
安置佛舍利的寶塔。
泥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以泥土作小塔,中納經(jīng)文而供養(yǎng)之。西域記九曰:「印度之法,香末為泥作小率堵波高五六寸,書寫經(jīng)文以置其中,謂之法舍利也。數(shù)盈積建大率堵波,總聚于內(nèi)常修供養(yǎng)?!姑芙逃衅涔B(yǎng)法,謂之泥塔供。為延命滅罪而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