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5詞典 2分類詞匯 93
《漢語大詞典》:穿過
從…一邊走到另一邊。例如:穿過布雷區(qū)。
橫過,越過或從…上延伸過。例如:穿過花園的一條小徑。
延展到或占據(jù)某一空間或地點。例如:一條小道穿過山谷。
克服阻力而進(jìn)入。例如:釘子…夠長的,足以穿過絕緣部分。
指氣流通過。例如:微風(fēng)穿過房間。
《國語辭典》:新任  拼音:xīn rèn
1.初接新職?!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咐罾系@幾年在新任老爺手里著實跑起來了,怕不一年要尋千把銀子?!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九三回:「新任藩臺到了,接過了印,那原任巡道,應(yīng)該要回本任的了。」
2.初接新職的官吏。《?;萑珪>砣?。蒞任部。親查閱》:「新任盤查時,先請前任,及佐貳等官俱至,然后諸庫門序坐?!?br />3.初接任職位的地方或機(jī)關(guān)?!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覆坏揭蝗?,便到了新任,只見那人煙輻輳,地道繁華?!?/div>
《國語辭典》:對開(對開)  拼音:duì kāi
1.車、船等由兩個地點相向開行。如:「由臺北到高雄的火車,每天都有不少對開班次。」
2.白報紙一張三十一英寸長,二十四英寸寬,對分成兩半,稱為「對開」。
3.店鋪相對而開設(shè)。如:「他們兄弟倆的店就對開在一條馬路上。」
4.指一對一的較量。
《國語辭典》:押赴  拼音:yā fù
押解送往。《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押赴門首斬首來軍前獻(xiàn)酒,泄了咱一肚憤氣!」
《漢語大詞典》:歲漕(歲漕)
謂每年由水路運(yùn)輸糧食至京師或指定地點。 宋 歐陽修 《泗州先春亭記》:“ 泗 ,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span id="ggevkwf" class="book">《宋史·食貨志上三》:“ 宋 歲漕以廣軍儲、實京邑?!?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三:“ 嘉祐 四年,詔所運(yùn)菽,減漕船三百艘。自是歲漕三河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原地
原來的地點;起始點。 林斤瀾 《母女》:“車到眼前,抓住,一拽,車轉(zhuǎn)彎,人轉(zhuǎn)身,轉(zhuǎn)到車后,扶住,往前推,開跑,撒手,返回原地。”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fēng)波》詩:“現(xiàn)在我服從你們的意見,在原地移栽一棵!”如:原地不動;原地開步走。
《漢語大詞典》:繼燭(繼燭)
一支接一支地點燃蠟燭。 唐 戴叔倫 《留別宋處士》詩:“留歡方繼燭,此會豈他人?!?宋 蘇軾 《次韻李公擇以詩相迎》之二:“相從繼燭何須問,蝙蝠飛時日正晨。”
《漢語大詞典》:坐班
(1). 清 代常朝之日,群臣各就班列侍朝,謂之“坐班”。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常朝:“上駐蹕大內(nèi)日,王公皆於 太和門 坐班,賜茶始散?!?span id="lz6vzea"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七》:“ 乾隆 初,敕大小各官依內(nèi)廷官例,黎明坐班?!眳㈤?span id="cdaelyf" class="book">《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一》。
(2).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指辦公室等)工作。
《國語辭典》:出殯(出殯)  拼音:chū bìn
辦喪事時,將靈柩移到埋葬或安厝的地方?!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骸缸源耍摭S、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埂都t樓夢》第一四回:「次日早,便進(jìn)城來料理出殯之事?!?/div>
《漢語大詞典》:勻注
均勻地點染;化妝。 宋徽宗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詞:“裁翦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宋 王易簡 《水龍吟·白蓮》詞:“ 西子 殘妝, 環(huán)兒 初起,未須勻注。”
《國語辭典》:半空中  拼音:bàn kōng zhōng
空中。如:「他緊張得一顆心猶如懸在半空中一般?!?/div>
《國語辭典》:集材  拼音:jí cái
將已造材完畢的木材,匯集至適當(dāng)?shù)攸c,以便于一起運(yùn)出。
《漢語大詞典》:會車(會車)
相向行駛的車輛或列車交錯通過同一地點。在單線鐵路上,兩列車會車時,一般由先到站的列車停車等候,待對方駛來的列車到達(dá),然后開出。俗稱交車、錯車。 黃宗英 《小木屋》:“懸崖深壑之夜,是這般靜、這般靜。連會車也極少?!?/div>
《國語辭典》:場合(場合)  拼音:cháng hé
一?定??的?時間、地點?、?情?況?。如:「這里是公共場合,不宜大聲喧嘩?!?「在這嚴(yán)肅的時候,不要隨便開玩笑,說話要看場合?!?/div>
《國語辭典》:分洪  拼音:fēn hóng
將洪水分引,以免下游受災(zāi)的方法。如:「這次臺風(fēng)帶來超大豪雨,但因分洪得當(dāng),下游免去一場災(zāi)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