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07,分274頁顯示  上一頁  83  84  85  86  87  89  90  91  9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
坦尚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
黎巴嫩共和國
抗戰(zhàn)建國綱領
立陶宛共和國
盧森堡大公國
馬爾他共和國
馬拉威共和國
盧安達共和國
兩西西里王國
吉布地共和國
幾內亞共和國
《國語辭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拼音: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國家的興盛衰亡,每一個平民百姓都必須擔負責任。
《國語辭典》: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  拼音:xù lì yà ā lā bó gòng hé guó
Syrian Arab Republic
國名。位于亞洲西部,西臨地中海。面積十八萬五千一百八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二百五十萬。首都為大馬士革(Damascus)。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西元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七日獨立,訂四月十七日為國慶日。幣制為Syrian pound。簡稱為「敘利亞」。
《國語辭典》: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拼音:yuè nán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國名。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東南部。面積三十二萬九千五百六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七百萬。首都為河內(Hanoi)。人民多信仰佛教、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越語、法語。舊稱「安南」,原為法國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六年獨立為共和國,一九五四年日內瓦會議決定,沿北緯十七度分成南北越,一九七五年南越淪入北越共黨之手,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南北越正式合并,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慶日定為九月二日。幣制為Dong。簡稱為「越南」。
《國語辭典》: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  拼音:yīng guó huáng jiā kē xué yán jiù suǒ
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
英國國立科學研究所。創(chuàng)立于西元一七七九年,以普及產業(yè)革命技術知識為主,是近代基礎科學的研究機關。
《國語辭典》:坦尚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坦尚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  拼音:tǎn shàng ní yà lián hé gòng hé guó
United Repubic of Tanzania
國名。位于東非。面積九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五百九十七萬。首都為杜篤馬(Dodoma)。主要語言為Swahili語、英語。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于西元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由坦干伊加(Tanganyika)及尚西巴(Zanzi bar)兩國合并而組成坦尚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二十七日正式獨立,所以訂四月二十六日為國慶日。幣制為T.Shilling。簡稱為「坦尚尼亞」。
《國語辭典》:黎巴嫩共和國(黎巴嫩共和國)  拼音:lí bā nè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Lebanon
國名。位于亞洲西部,面臨地中海,面積一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多萬。首都貝魯特(Beirut)。人民多信仰基督教、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法語。原為法國委任統(tǒng)治地,于西元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獨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Lebanese Pound。簡稱為「黎巴嫩」。
《國語辭典》:抗戰(zhàn)建國綱領(抗戰(zhàn)建國綱領)  拼音:kàng zhàn jiàn guó gāng lǐng
民國二十七年,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確定抗戰(zhàn)與建國并行的方針,訂立「抗戰(zhàn)建國綱領」。外交上期消滅帝國主義的侵略;政治上以地方自治為基礎,準備實施憲政;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以期國防與民生合一;文化上發(fā)揚固有道德,提高科學知識。
《國語辭典》: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共和國)  拼音:lì táo wǎn gòng hé guó
Lithuania Republic
國名。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西瀕波羅的海,北與拉脫維亞為界,東、南面則與俄羅斯為鄰,面積六萬五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七十二萬,其中約百分之八十為立陶宛人。首都為維爾紐斯(Vilnius)。人民多信仰羅馬天主教。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遭前蘇聯(lián)并吞,為其附庸國之一。于西元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宣布脫離前蘇聯(lián)獨立,并將國名更改為「立陶宛共和國」,但不為前蘇聯(lián)承認。于獨立同時,立陶宛國會并通過廢除共黨專政,建立多黨體制。一九九一年八月前蘇聯(lián)政變失敗后,始獲世界各國承認。二月十六日為國慶日。
《國語辭典》:盧森堡大公國(盧森堡大公國)  拼音:lú sēn bǎo dà gōng guó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國名。位于西歐內陸,與法國、德國、比利時毗鄰。面積二千五百八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十六萬七千。首都為盧森堡市(Luxembourg)。人民多信仰天主教。使用語言有法語、德語、盧森堡方言等。于西元一八六七年獨立。幣制為Euro。簡稱為「盧森堡」。
《國語辭典》:馬爾他共和國(馬爾他共和國)  拼音:mǎ ěr tā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Malta
國名。為地中海中的共和國,由馬耳他島、戈佐島及科密諾島所組成。面積三百一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四十一萬。首都為瓦勒他(Valleta),人民信奉天主教,主要語言為馬爾他語及英語,另義大語亦被廣泛使用。于西元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獨立,并訂當天為國慶日。幣制為Euro。簡稱為「馬爾他」。
《國語辭典》:馬拉威共和國(馬拉威共和國)  拼音:mǎ lā wēi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Malawi
國名。位于非洲東南部,瀕尼亞沙湖西南岸,北界坦尚尼亞,南依莫三比克。面積約十一萬八千四百八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九百一十九萬,首都里朗威(Lilongwe),宗教多信奉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英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則使用Chichew語。本為英國托管地,于西元一九六四年七月六日獨立,國慶日訂為七月六日。幣制為Kwacha。
《國語辭典》:盧安達共和國(盧安達共和國)  拼音:lú ān dá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Rwanda
國名。位于非洲中部,是一個內陸國,面積二萬六千三百八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二十二萬。首都為吉佳利(Kigali)。人民多信仰天主教、拜物教、基督教等。主要語言為法語、Kinyarwanda 語。原為比利時托管地,于西元一九六二年七月一日獨立,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Rwanda Franc。簡稱為「盧安達」。
《國語辭典》:兩西西里王國(兩西西里王國)  拼音:liǎng xī xī lǐ wáng guó
Two Sicilies,Kingdom of the
國名。十三世紀時,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分別由法國安茹王朝與西班牙阿拉貢王朝統(tǒng)治,皆自稱為「西西里國王」。西元一四四三年,阿拉貢王朝的阿爾豐沙五世統(tǒng)治兩地,稱國號為「兩西西里王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成為義大利的一部分。
《國語辭典》:吉布地共和國(吉布地共和國)  拼音:jí bù dì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Djibouti
國名。位于非洲東北角,瀕紅海南端出口。面積二萬三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約四十一萬。首都為吉布地(Djibout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法語、阿拉伯語等。原為法屬阿法及依薩地區(qū),于西元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七日獨立,故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Franc Djiboutien。簡稱為「吉布地」。
《國語辭典》:幾內亞共和國(幾內亞共和國)  拼音:jī nèi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Guinea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面積約二十四萬五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四十五萬。首都為柯那克里(Conakry)。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語言為法語。原為法國殖民地,于西元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獨立,國慶日為每年的四月三日。幣制為Franc Guineen。簡稱為「幾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