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61,分118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奉國
國鈞
秉國
國憂
國法
國章
國師
國語
國柄
愛國
國主
國都
國信
國寶
國寶
《漢語大詞典》:奉國(奉國)
獻(xiàn)身為國。北史·裴佗傳:“ 裴矩 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朕未發(fā), 矩 輒以聞,自非奉國,孰能若是?!?/div>
分類:獻(xiàn)身
《漢語大詞典》:國鈞(國鈞)
猶國柄。 晉 王羲之 《遺殷浩書》:“任國鈞者引咎責(zé)躬,深自貶降,以謝百姓?!?唐 白居易 《去歲罷杭州今春領(lǐng)吳郡寄三相公》詩:“為問三丞相,如何秉國鈞?”舊唐書·李德裕傳:“﹝ 李德裕 ﹞以父再秉國鈞,避嫌不仕臺省,累辟諸府從事?!?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傳教》:“夫貶異端,即所以崇政體;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國鈞者,其熟思而審處之?!眳⒁姟?國均 ”。
分類:國柄
《漢語大詞典》:國均(國均)
(1).國家政務(wù)的權(quán)柄。均,同“ 鈞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圓盤,引申為權(quán)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 尹氏 大師,維 周 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毛 傳:“均,平?!?陳奐 傳疏:“均,漢書·律歷志作‘鈞’。均、鈞同。”北史·隋紀(jì)下·煬帝:“強(qiáng)臣豪族,咸執(zhí)國均,朋黨比周,以之成俗?!?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均?!?br />(2).國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傳舍哭范仆射》詩:“已矣余何嘆,輟春哀國均?!?/div>
《國語辭典》:秉國(秉國)  拼音:bǐng guó
執(zhí)掌國政。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君秉國之均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國語辭典》:國憂(國憂)  拼音:guó yōu
國家的憂患,國難?!段倪x。曹植。雜詩六首之五》:「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div>
《國語辭典》:國法(國法)  拼音:guó fǎ
1.國家法律制度的通稱?!盾髯?。大略》:「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br />2.規(guī)定國家組織及其作用的法規(guī),通常指憲法與行政法而言。
《漢語大詞典》:國章(國章)
(1).國法。南齊書·謝超宗傳:“﹝ 超宗 ﹞恣囂毒於京輔之門,揚(yáng)兇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國章何寄?” 唐 沈佺期 《被彈》詩:“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呵叱?!?br />(2).國之禮儀典章。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振民隱,修國章。” 呂延濟(jì) 注:“國章,國之禮儀也?!?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
《國語辭典》:國師(國師)  拼音:guó shī
1.國家的軍隊(duì)。《左傳。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齊之辱也?!?br />2.一國的師表?!逗鬂h書。卷二七。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趙典》:「公卿復(fù)表典篤學(xué)博聞,宜備國師。」
3.王莽時設(shè)立的官名。《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紅休侯劉歆為國師,嘉新公?!?br />4.六朝時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師」?!读簳?。卷四一。列傳。王承》:「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dāng)世以為榮?!?br />5.古代帝王對學(xué)德兼?zhèn)涞母呱o予的尊稱。《景德傳燈錄。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禪師》:「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與國師試驗(yàn),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于右邊。」
《漢語大詞典》:四輔(四輔)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jì)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2).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 、 華 、 岐 、 蒲 四州。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jì)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 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br />(4).星名。指東蕃四星。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br />(5).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cè),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div>
《國語辭典》:國語(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標(biāo)準(zhǔn)語,有別于方言。
2.本國特有的語言。如清代稱滿洲語為「國語」。
3.書名。春秋時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別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事跡,自周穆王起,至魯?shù)抗?,共歷五百馀年,為一分國紀(jì)事之史。也稱為「春秋外傳」。
《國語辭典》:國柄(國柄)  拼音:guó bǐng
一國的政治大權(quán)?!豆茏?。立政》:「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埂逗鬂h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陳元》:「專操國柄,以偷天下?!?/div>
《國語辭典》:愛國(愛國)  拼音:ài guó
愛護(hù)國家?!侗阕印M馄?。廣譬》:「烈士之愛國也如家,奉君也如親?!?/div>
分類:愛國自己
《國語辭典》:國主(國主)  拼音:guó zhǔ
1.一國的君主?!洞筇迫厝〗?jīng)詩話中》:「和尚師兄,豈不聞古人說:『人過一生,不過兩世。』便只住此中,為我作個國主?!?br />2.對皇帝的貶稱?!缎挛宕贰>砹?。十國世家。南唐世家》:「五月,景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奉周正朔,時顯德五年也?!?/div>
《國語辭典》:國都(國都)  拼音:guó dū
一個國家政治決策的中心都市。也作「首都」。
《國語辭典》:國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國與國間用以徵信的文書及符節(jié)。唐。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通海便應(yīng)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div>
《漢語大詞典》:國寶
1.國家的寶器。
2.特指傳國璽。
3.國家的寶貴人材。
4.國幣。
《國語辭典》:國寶(國寶)  拼音:guó bǎo
1.國家的寶器?!蹲髠?。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br />2.指國家極珍貴的事物或極卓越的人才。如臺灣北部關(guān)渡淡水河沿岸的水筆仔。
《國語辭典》:國幣(國幣)  拼音:guó bì
由政府鑄造而通行于全國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