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06—1194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謴椭e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為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為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謚文惠,改謚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峰真隱漫錄》等。全宋詩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為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召為太學正,遷國子博士。三十年,權建王府教授。建王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紹興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為侍讀學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謚文惠。有《鄮峰真隱漫錄》五十卷。《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傳?!∈泛圃?,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鄮峰真隱漫錄》為底本,參校清繆荃孫跋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新輯集外集另編一卷。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十五年第進士,調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太學正、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紹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繼位,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為岳飛雪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再相,因與孝宗意見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觀使。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謚文惠,改謚忠定。著有《尚書講義》(存)、《周官講義》、《論語口義》、《鄮峰真隱漫錄》(存)。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三《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07—1159 【介紹】: 金真定人,字伯堅,號蕭閑老人。父蔡靖,宋宣和末守燕山,降金。松年初為元帥府令史,后隨軍攻宋。熙宗時,為都元帥宗弼總軍中六部事。海陵王時,擢遷戶部尚書。海陵遷中都,徙榷貨務以實都城,復鈔引法,皆自松年啟之。官至右丞相,封衛(wèi)國公。文詞清麗,尤工樂府,與吳激齊名,時號吳、蔡體。有《明秀集》。詞學圖錄
蔡松年(1107-1159) 字伯堅,號蕭閑老人。真定(河北正定)人。與吳激齊名,稱吳蔡體。有《蕭閑公集》,詞《明秀集》。中州集
松年,字伯堅。父靖,宋季守燕山,仕國朝為翰林學士。伯堅,行臺尚書省令史出身,官至尚書右丞相。鎮(zhèn)陽別業(yè)有蕭閒堂,自號蕭閒老人。薨,謚文簡。百年以來樂府,推伯堅與吳彥高,號吳蔡體。有集行于世。其一自序云:王夷甫神情高秀,宅心物外,為天下稱首。言少無宦情,使其雅詠玄虛,不經世務,超然遂終其身,則亦何必減嵇阮輩。而當衰世頹俗,力不可為之時,不能遠引高蹈顛危之禍,卒與晉俱為千古名士之恨。又嘗讀山陰詩引,考其論古今感慨事物之變。既言脩短隨化,期于共盡。而世殊事異,興懷一致。則死生終始,物理之常。正當乘化歸盡,何足深嘆。乃區(qū)區(qū)列敘一時述作,刊紀歲月,豈逸少之清真簡裁,亦未盡忘情于此耶?故因作歌并及之。好問按:此歌以離騷痛飲為首句,公樂府中最得意者,讀之則其平生自處為可見矣。二子。圭字正甫,璋字特甫,俱第進士,號稱文章家。正甫遂為國朝文宗,特甫非其比也。自太學至正甫,皆有書名,其筆法如出一手。前輩之貴家學蓋如此。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07—1187 【介紹】: 即宋高宗,字德基?;兆诘诰抛印P统醴饪低?。欽宗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拒李綱、宗澤抗金主張,從黃潛善、汪伯彥南遷避敵之議,先退至揚州,繼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臨安,史稱南宋。鎮(zhèn)壓鐘相、楊么等起義。一度任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為求和,與宰相秦檜設計收諸大將兵權,殺害岳飛,割地、稱臣、納貢于金。紹興三十二年,傳位于趙慎。稱太上皇帝。在位三十六年。有《翰墨志》。全宋詩
宋高宗趙構(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初封蜀國公,廣平郡王。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封康王。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使金,得還。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帝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建行都于臨安,史稱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建元建炎、紹興。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傳位于孝宗趙慎,稱光堯壽圣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yè)興統(tǒng)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謚曰圣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著有《翰墨志》一卷,今存。事見《宋史》卷二四至三二《高宗本紀》?!∷胃咦谠?,據《寶慶會稽續(xù)志》等書所錄,編為一卷。詞學圖錄
趙構(1107—1187) 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欽宗弟。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寶山)。精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得晉人神韻,自謂:"余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于筆下,意簡猶存取舍,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明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陸游:"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余力。清閑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全宋文·卷四四三九
宋高宗趙構(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韋賢妃。初授定武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大觀二年封廣平郡王。宣和三年進封康王。靖康元年冬,被詔使河北,至磁州,不進,轉赴相州,拜河北兵馬大元帥,開帥府。二年夏,聞金兵俘徽、欽二帝北去,遂南赴南京應天府。五月,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初用李綱為相,宗澤守汴,力謀恢復。然性素怯懦,拒絕李綱、宗澤抗金主張,復用黃潛善、汪伯彥逃跑之議,初退至揚州,繼渡江奔杭州。三年三月,苗傅、劉正彥發(fā)動政變,被迫退位,政變平,復位。尋為金人窮追至浙東海中,不得已,復任用岳飛、吳玠、韓世忠、劉锜等抗金名將,擊退金人,還駐臨安府,遂以為行都。然猥懦猜忌,坐失事機,相秦檜,殺岳飛,收諸大將兵權,乞和于金,于紹興十一年與金訂立割地、稱臣、納貢之屈辱和議,偷安忍恥達二十馀年。紹興三十二年傳位于孝宗,稱太上皇帝。后累上尊號曰「光堯壽圣」。在位三十六年,年號二:建炎、紹興。淳熙十四年崩,年八十一。喜書法。著有《翰墨志》一卷(存)、御集一百卷。見《宋史·高宗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玉海》卷二八等。
人物簡介
【生卒】:1108—1171 【介紹】: 金女真完顏部人。金源郡王完顏婁室子。善用長矛突戰(zhàn)。充牌印祗候。世宗大定初,為右副元帥,率軍鎮(zhèn)壓移剌寓斡,破之。以貪擄掠不追,窩斡得脫,改同判大宗正事。官至東京留守,封榮國公。
人物簡介
趙植(一一○八~?),徽宗十二子(《宋史》卷二四六)。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授武定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封吳國公。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改授檢校太保。宣和四年(一一二二)進封信都郡王,后改莘王,靖康之變,隨二帝被虜北去(《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四三)。
人物簡介
王楷(1109年—1146年),高麗王朝第17任君主(1122年—1146年在位)。字仁表,原名構,是高麗睿宗王俁與順德王后李氏所生之子,1115年被立為王太子,1122年繼承王位,到1126年為止由其外祖父李資謙執(zhí)政。王楷在位前半期,統(tǒng)治集團內訌頻繁,國內局勢動蕩不安。1126年,王楷欲除李資謙未果,旋在拓俊京的幫助下打倒李資謙,翌年又流放拓俊京。其后寵信和尚妙清,妙清等在勸王楷遷都西京(今平壤)、征伐金朝、稱帝建元均未果后,于1135年在西京發(fā)動叛亂,次年被金富軾鎮(zhèn)壓,政局才安定下來。王楷在位時正逢金朝興起、滅遼侵宋之際,高麗于1126年向金朝稱臣,1142年金朝冊封王楷為高麗國王,在這期間宋朝先后要求高麗協(xié)助攻金和假道入金,均被高麗拒絕,高麗與宋朝的邦交也宣告終結。王楷死后廟號仁宗,謚號恭孝,葬于長陵。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10—1174 【介紹】: 宋隆州仁壽人,字彬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遷禮部郎官。三十年使金,還奏所見,申言戰(zhàn)備。金兵入寇,受命犒師,臨危督戰(zhàn),獲采石大捷。出為川陜宣諭使,與大將吳麟共謀進取,收復陜西數(shù)處州郡。屢反對和議,多未見納。孝宗乾道元年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旋復出為四川宣撫使。五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八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后再宣撫四川,病卒。平生出將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薦胡銓、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謚忠肅。嘗注《唐書》、《五代史》藏于家,另有《經筵春秋講義》及詩文等。全宋詩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壽(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權知渠州。秦檜死,召為秘書丞,累遷禮部郎官。三十一年,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參謀江、淮軍事,大敗金兵于采石。三十二年,充川陜宣諭使。孝宗即位,知太平州。除湖北京西宣諭使,改制置使,因反對和議,改知平江府。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元年(一一六五),遷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五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出為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賜謚忠肅。事見《誠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傳。全宋文·卷四五八三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初以父任入官,紹興二十四年始登進士第,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渠州。入朝,歷官秘書丞、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紹興三十一年,奉命犒軍采石,時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侵,而宋軍主將未至,允文收合散眾,勉勵將士殊死戰(zhàn),遂獲采石瓜洲之捷。次年,充川陜宣諭使。隆興中,歷知夔州、太平州,除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宣撫使,改制置使,知平江府,累官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乾道初,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乾道五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使。八年,授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同年授少保、武安軍節(jié)度使、四川宣撫使,封雍國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肅。允文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每以知人鑒士為己任,所薦多為一時名臣。所著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等。見《宋史》卷三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