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3 【介紹】: 契丹名孛吉只。遼圣宗次子。封秦國王。圣宗死,欽哀皇后謀立重元,重元以告興宗。帝益重之,封為皇太弟,知元帥府事。道宗立,冊為皇太叔,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清寧末,其子涅魯古與同黨謀反,兵敗。重元知失計,遂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3—1062 【介紹】: 遼皇族,字去回。景宗孫。圣宗太平初,判武定軍節(jié)度使。歷奉圣、歸化、儒、可汗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累拜樞密使、大內(nèi)惕隱,封魏國王。歷事三朝,為時名臣。
戴國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光化人。仁宗慶歷間進士。仕終屯田郎中。忠信孝悌,為歐陽修所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洛陽人,字彥國。仁宗天圣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歷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wù)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fù)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謚文忠。有《富鄭公詩集》。
全宋詩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舉茂才異等,授簽書河陽判官。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開封府推官、知諫院。慶歷二年(一○四二),為知制誥。三年,拜樞密副使,與杜衍、范仲淹等主持慶歷新政。四年,出知鄆州。歷知青、鄭、蔡、河陽、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為樞密使。居二年,出判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責(zé),求歸洛陽養(yǎng)疾,不久即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今存《富鄭公集》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三有傳?!「诲鲈?,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卷四九《富鄭公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詩。另從《伊川擊壤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若干,編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天圣八年,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遷直集賢院、知諫院、史館修撰。慶歷二年,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曾兩使契丹。次年,拜樞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憂去位。英宗立,召拜樞密使,封祁國公,進封鄭。熙寧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時王安石用事,弼與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復(fù)以詆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請老,拜司空,進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贈太尉,謚文忠。弼諳熟邊事,與范仲淹分主西、北邊務(wù),又嘗與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有奏議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鄭公詩集》一卷。見《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鄭公行狀》,《東坡集》卷三七《富鄭公神道碑》,《韓南陽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七
蔣賁,字國華,吉州龍泉(今江西遂川)人。天圣八年進士及第。為人有心計,通判廣信軍,打造漕運新船,甚為便利,歐陽修奏請推廣。后為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实v中累遷都官員外郎、權(quán)鹽鐵判官。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三,《宋史》卷一八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七五。
侍其沔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6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國紀(jì)。治學(xué)貫穿經(jīng)傳。與人交似淡薄,遇急難,奮義以往,不避艱險。累舉不第,退為鄉(xiāng)先生。門人私謚夷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97 【介紹】: 宋汾州介休人,字寬夫。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慶歷七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鎮(zhèn)壓貝州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fù)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朝,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豐六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馬光薦,為平章軍國重事。五年,復(fù)致仕。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卒謚忠烈。有《潞公集》。
全宋詩
文彥博(一○○六~一○九七),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歷御史、轉(zhuǎn)運副使、知州判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平章軍國事,拜太師,封潞國公。哲宗紹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兆诔鐚庨g預(yù)黨籍,后追復(fù)太師,謚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jié)鉞,出將入相五十馀年。著有《潞公集》四十卷?!睹急畟麋废录硪蝗?、《宋史》卷三一三有傳?!∥膹┎┰娏恚悦骷尉肝迥昶疥柾蹁诳獭段穆汗募匪氖肀緸榈妆荆ú乇本﹫D書館)。參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錫疇、瞿熙邦校本(簡稱季校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補本(簡稱傅校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另從《施注蘇詩》、《輿地紀(jì)勝》等輯得集外詩九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彥博(一○○六——一○九七),字寬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五年進士。歷殿中侍御史、河?xùn)|轉(zhuǎn)運副使、都轉(zhuǎn)運使,擢龍圖閣、樞密直學(xué)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慶歷八年拜同平章事?;实v三年罷,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fù)相。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國公。英宗朝入為樞密使。熙寧中因極論新法之害,力引去。拜司空,河?xùn)|節(jié)度使,尋以太師致仕。元祐初平章軍國重事,居五年,復(fù)致仕。紹圣四年卒,年九十二。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將相五十年。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安丘人,字君倚。楊光輔子。以五經(jīng)舉進士及第。為枝江尉,遷大理寺丞,入為國子監(jiān)直講。仁宗時為崇政殿說書,久之,進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xué)士,皆兼侍講。在經(jīng)筵二十七年,講說一以注疏為主,無他發(fā)明。累遷給事中。卒年七十余。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七年(1047)任冀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75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號贛叟。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益、利歲饑,為體量安撫使,緩賦調(diào)、逐貪吏、汰冗役,活饑民九十萬。寶元間進樞密直學(xué)士、陜西四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久在兵間,名重一時,天下稱韓范。后召為樞密副使,與范仲淹、富弼同時登用。慶歷新政敗,出知揚州,徙鄆州、定州。嘉祐中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仁宗有疾,琦力請立皇嗣。英宗即位,拜右仆射,封魏國公。英宗病重,又力請建儲。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尋改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卒謚忠獻。有《安陽集》。
全宋詩
韓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歷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諫。寶元初西夏事起,為陜西安撫使,久在兵間,功績卓著,與范仲淹并稱“韓范”。慶歷三年(一○四三)為樞密副使,與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出知揚州,徙鄆州、成德軍、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為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為相,封魏國公。神宗立,琦堅辭相位,出判相州,建晝錦堂。不久再次經(jīng)略陜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復(fù)請歸相州。河北地震、黃河決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撫使。后因反對青苗法,與王安石不合,熙寧六年還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獻。有《安陽集》五十卷。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韓忠獻公琦行狀》,《宋史》卷三一二有傳?!№n琦詩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陽張士隆河?xùn)|行臺刻《安陽集》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簡稱明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又從《吳禮部詩話》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韓琦(1008-1075) 字稚圭。相州人。弱冠舉進士第二名。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有《安陽集》,詞存五首,見《能改齋漫錄》及《青箱雜記》。
全宋文·卷八三二
韓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天圣五年擢進士甲科,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累遷起居舍人、知制誥。元昊反,歷陜西安撫使,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秦鳳經(jīng)略安撫使、觀察使,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同除樞密副使,時稱「韓、范」。以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揚州,徙鄆、定、并、相等州。嘉祐元年除樞密使,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封儀國公。立英宗,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進封衛(wèi)國公,再進封魏國公。英宗崩,又被顧命立神宗。固請罷相,乃以節(jié)度使兼侍中判相州,復(fù)為陜西、河北等路安撫使,判永興軍、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后極言青苗不便,請解四路安撫,還判相州。熙寧八年六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政和五年,加封魏郡王。著有《二府忠論》五卷、《諫垣存稿》三卷、《陜西奏議》五十卷、《河北奏議》三十卷、《雜奏議》三十卷、《安陽集》五十卷等。事跡詳神宗御制《兩朝顧命定策元勛碑》、佚名《韓魏王家傳》(《安陽集》附錄),《宋史》卷三一二有傳。
馮文顯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三二
馮文顯(一○一○——一○八○),字晦之,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人,太尉守信之子。初以父任為右班殿直。景祐初以左侍禁監(jiān)定州酒稅,歷任唐、陳州巡檢,曹、潤、滑州都監(jiān),江東路、京西路提點刑獄,湖北路、益利路兵馬鈐轄,知莫、澧、祁、鄜州及廣信軍,所至以廉能稱。累官至左藏庫使、銀青光祿大夫,封始平郡開國公。元豐三年卒,年七十一。見楊杰《無為集》卷一四《馮侯墓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63 【介紹】: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始親政。在位時,西夏強盛,宋兵屢遭失敗。遼亦乘機索取關(guān)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納遼歲幣,又以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官吏軍隊員額和俸餉大增,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實施新政,但不久即廢罷。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詩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獻劉太后稱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親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廟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jì)》。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獻皇后養(yǎng)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二月即帝位,時年十三,太后稱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親政。康定初,宋夏戰(zhàn)起,任韓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戰(zhàn),后以歲賜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契丹乘機逾盟,索取關(guān)南地,乃增歲幣,任富弼以和之。慶歷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圖新,實行「慶歷新政」。然因權(quán)貴沮之,旋罷。在位恭儉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費日增,漸成積貧積弱之勢。在位四十二年,年號九: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jì)》,《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書》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79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初名旭,避神宗諱,以字行,改字旸叔。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封州、漢陽軍,入為監(jiān)察御史、右司諫。任言官五年,所上數(shù)十百事。擢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知瀛州、真定府。神宗熙寧二年,同制置三司條例司,助王安石行新政。數(shù)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既為相,遂請免條例司,并時與王安石小異。因善附會以取富貴,時人稱為“筌相”。卒謚成肅。
全宋詩
陳升之(一○一一~一○七九),字旸叔,初名旭,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后徙居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九)。仁宗景祐初進士,知南安軍南康縣。擢監(jiān)察御史,知諫院。嘉祐四年(一○五九)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宋大臣年表》)。出知定州、太原府。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復(fù)樞密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神宗立,歷知越州、大名府。熙寧二年(一○六九)同制置三司條例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拜樞密使(同上書卷二四一)。八年,罷判揚州(同上書卷二六三)。封秀國公。元豐二年致仕(同上書卷二九七),尋卒,年六十九。謚成肅。事見《名巨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五《陳成肅公升之傳》,《宋史》卷三一二有傳。
全宋文·卷九八八
陳升之(一○一一——一○七九),初名旭字升之,避神宗嫌名,以字行,改字旸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景祐初舉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右司諫,知諫院,侍御史知雜事。擢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知瀛州、真定府,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復(fù)知諫院。遷樞密直學(xué)士、知開封府。嘉祐五年,拜樞密副使。為臺諫所劾,出知定州,徙太原府。治平二年,復(fù)拜樞密副使。神宗立,為觀文殿學(xué)士、知越州。熙寧元年,知樞密院事。明年,與王安石同制置三司條例司。數(shù)月,拜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忤王安石,會母喪,去位。服除,復(fù)為樞密使。出判揚州,封秀國公。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九。謚成肅。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五《陳成肅公升之傳》,《宋史》卷三一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西安人,字國鎮(zhèn)。仁宗朝進士。以詩名,與趙抃同邑相得,為山林之樂。神宗元豐三年,知筠州,政平訟理。時蘇轍謫筠州,相與唱和。有《鳳山八詠》、《山房即事十絕》。
全宋詩
毛維瞻(一○一一~?生年據(jù)《清獻集》卷四《次韻張僑慶毛維瞻得謝》自注推算),字國鎮(zhèn),衢州江山(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以上殿劄子誤用字及不如式,由開封府推官罷為提舉洞霄宮(《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元豐三年(一○八○),知筠州(《欒城集》卷二三《筠州圣祖殿記》)。曾與蘇轍、趙抃唱和?!?a target='_blank'>兩浙名賢錄》卷四六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九九二
毛維瞻(一○一一——?),字國鎮(zhèn),蘇門詞人毛滂之父。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慶歷二年進士。慶歷中為縉云縣尉,皇祐中為義烏令。熙寧中任開封府推官、度支郎中。八年,罷為提舉洞霄宮,與致仕還鄉(xiāng)之趙抃相友善,為山林之樂。元豐三年以朝請大夫知筠州,與謫監(jiān)筠州酒稅之蘇轍多所唱和。五年致仕。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欒城集》卷二三、二四,雍正《廣西通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道光《東陽縣志》卷一○,《括蒼金石志》卷三,《宋詩紀(jì)事》卷一五,《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二八
王國臣,皇祐間潭州湘鄉(xiāng)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