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07,分27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留屯奏
劉郎鄉(xiāng)國
柳惲舊國
龍伯國人
魯國髽
潞國
呂尚封國
馬嵬坡
眉攢萬國
夢成燕國
項籍屠國
那須預(yù)人家國
南國紀(jì)
南國佳人(又作:南國貌)
烹小鮮治大國
典故
留屯奏

相關(guān)人物
趙充國


《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列傳·趙充國〉~2984~
時羌降者萬馀人矣。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作奏未上,會得進(jìn)兵璽書,中郎將卬懼,使客諫充國曰:「誠令兵出,破軍殺將以傾國家,將軍守之可也。即利與病,又何足爭?一旦不合上意,遣繡衣來責(zé)將軍,將軍之身不能自保,何國家之安?」充國嘆曰:「是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虜?shù)弥潦切埃客吲e可先行羌者,吾舉辛武賢,丞相御史復(fù)白遣義渠安國,竟沮敗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錢,吾謂耿中丞,糴二百萬斛谷,羌人不敢動矣。耿中丞請糴百萬斛,乃得四十萬斛耳。義渠再使,且費其半。失此二冊,羌人故敢為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決,四夷卒有動搖,相因而起,雖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獨足憂邪!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為忠言。」遂上屯田奏曰:臣聞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于外,則福生于內(nèi),不可不慎。臣所將吏士馬牛食,月用糧谷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鹽千六百九十三斛,茭?二十五萬二百八十六石。難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變,相因并起,為明主憂,誠非素定廟勝之冊。且羌虜易以計破,難用兵碎也,故臣愚以為擊之不便。計度臨羌東至浩亹,羌虜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墾,可二千頃以上,其間郵亭多壞敗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萬馀枚,皆在水次。愿罷騎兵,留弛刑應(yīng)募,及淮陽、汝南步兵與吏士私從者,合凡萬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八斛,分屯要害處。冰解漕下,繕鄉(xiāng)亭,浚溝渠,治湟?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田事出,賦人二十?。至四月草生,發(fā)郡騎及屬國胡騎伉健各千,倅馬什二,就草,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積畜,省大費。今大司農(nóng)所轉(zhuǎn)谷至者,足支萬人一歲食。謹(jǐn)上田處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許。上報曰:「皇帝問后將軍,言欲罷騎兵萬人留田,即如將軍之計,虜當(dāng)何時伏誅,兵當(dāng)何時得決?孰計其便,復(fù)奏?!钩鋰蠣钤唬撼悸劦弁踔?,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zhàn)。戰(zhàn)而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蠻夷習(xí)俗雖殊于禮義之國,然其欲避害就利,愛親戚,畏死亡,一也。今虜亡其美地薦草,愁于寄托遠(yuǎn)遁,骨肉離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師罷兵,萬人留田,順天時,因地利,以待可勝之虜,雖未即伏辜,兵決可期月而望。羌虜瓦解,前后降者萬七百馀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輩,此坐支解羌虜之具也。臣謹(jǐn)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虜,令不得歸肥饒之地,貧破其眾,以成羌虜相畔之漸,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農(nóng)業(yè),三也。軍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歲,罷騎兵以省大費,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臨羌,以羌虜,揚威武,傳世折沖之具,五也。以閒暇時下所伐材,繕治郵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虜竄于風(fēng)寒之地,離霜露疾疫瘃墯之患,坐得必勝之道,七也。亡經(jīng)阻遠(yuǎn)追死傷之害,八也。內(nèi)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shù)贸碎g之勢,九也。又亡驚動河南大?、小?使生它變之憂,十也。治湟?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大費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國材下,犬馬齒衰,不識長冊,唯明詔博詳公卿議臣采擇。上復(fù)賜報曰:「皇帝問后將軍,言十二便,聞之。虜雖未伏誅,兵決可期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謂今冬邪,謂何時也?將軍獨不計虜聞兵頗罷,且丁壯相聚,攻擾田者及道上屯兵,復(fù)殺略人民,將何以止之?又大?、小?前言曰:『我告漢軍先零所在,兵不往擊,久留,得亡效五年時不分別人而并擊我?』其意??帧=癖怀?,得亡變生,與先零為一?將軍孰計復(fù)奏?!钩鋰嘣唬撼悸劚杂嫗楸?,故多算勝少算。先零羌精兵今馀不過七八千人,失地遠(yuǎn)客,分散饑凍。、?、莫須又頗暴略其羸弱畜產(chǎn),畔還者不絕,皆聞天子明令相捕斬之賞。臣愚以為虜破壞可日月冀,遠(yuǎn)在來春,故曰兵決可期月而望。竊見北邊自敦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數(shù)千人,虜數(shù)大眾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萬人屯田,地勢平易,多高山遠(yuǎn)望之便,部曲相保,為塹壘木樵,校聯(lián)不絕,便兵弩,飭?具。?火幸通,勢及并力,以逸待勞,兵之利者也。臣愚以為屯田內(nèi)有亡費之利,外有守禦之備。騎兵雖罷,虜見萬人留田為必禽之具,其土崩歸德,宜不久矣。從今盡三月,虜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種中,遠(yuǎn)涉河山而來為寇。又見屯田之士精兵萬人,終不敢復(fù)將其累重還歸故地。是臣之愚計,所以度虜且必瓦解其處,不戰(zhàn)而自破之冊也。至于虜小寇盜,時殺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聞戰(zhàn)不必勝,不茍接刃;攻不必取,不茍勞眾。誠令兵出,雖不能滅先零,亶能令虜絕不為小寇,則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釋坐勝之道,從乘危之勢,往終不見利,空內(nèi)自罷敝,貶重而自損,非所以視蠻夷也。又大兵一出,還不可復(fù)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復(fù)發(fā)也。且匈奴不可不備,烏桓不可不憂。今久轉(zhuǎn)運煩費,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為不便。校尉臨眾幸得承威德,奉厚幣,拊循眾羌,諭以明詔,宜皆鄉(xiāng)風(fēng)。雖其前辭嘗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臣竊自惟念,奉詔出塞,引軍遠(yuǎn)擊,窮天子之精兵,散車甲于山野,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后咎馀責(zé),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之福也。臣幸得奮精兵,討不義,久留天誅,罪當(dāng)萬死。陛下寬仁,未忍加誅,令臣數(shù)得孰計。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充國奏每上,輒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計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習(xí)兵事利害,后將軍數(shù)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其計可必用也。」上于是報充國曰:「皇帝問后將軍,上書言羌虜可勝之道,今聽將軍,將軍計善。其上留屯田及當(dāng)罷者人馬數(shù)。將軍強食,慎兵事,自愛!」上以破羌、強弩將軍數(shù)言當(dāng)擊,又用充國屯田處離散,恐虜犯之,于是兩從其計,詔兩將軍與中郎將卬出擊。強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斬首二千級,中郎將卬斬首降者亦二千馀級,而充國所降復(fù)得五千馀人。詔罷兵,獨充國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國奏言:「羌本可五萬人軍,凡斬首七千六百級,降者三萬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饑餓死者五六千人,定計遺脫與煎鞏、黃羝俱亡者不過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詭必得,請罷屯兵?!棺嗫桑鋰衤枚€。
典故
劉郎鄉(xiāng)國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本紀(jì)上〉~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
典故
柳惲舊國

相關(guān)人物
柳惲


《南史》卷三十八〈柳元景列傳·柳惲〉~988~
歷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秘書監(jiān),右衛(wèi)將軍。再為吳興太守,為政清靜,人吏懷之。于郡感疾,自陳解任。父老千馀人拜表陳請,事未施行,卒。
典故  
鰲嶺
  
釣連鰲
 
龍伯釣鰲
 
龍伯國人
 
龍伯釣
 
巨鰲釣
  
龍伯翁
 
巨鰲連釣
 
龍伯啖
 
三島釣鰲
 
長竿釣巨鰲
  
鰲駕蓬萊
  
巨鰲
   
龍伯戲
 
一釣十五鰲


《列子·湯問》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
晉·張華《博物志》卷二引《河圖玉版》
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而死。
《列子集釋》卷五〈湯問篇〉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nóng)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

簡釋

釣鰲:詠仙,或喻事業(yè)非凡。唐李白《贈薛校書》:“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p>

龍伯國人:指仙人。唐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蒼水使者捫赤絳,尤伯國人罷釣鰲。”


例句

鰲冠三山安海浪,龍盤九鼎鎮(zhèn)皇都。 司空圖 淮西

此中即是神仙地,引手何妨一釣鰲。 李咸用 陳正字山居

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李商隱 異俗二首

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峰坼。 李德裕 羅浮山(番禺連帥所遺)

未誇觀濤作,空郁釣鰲心。 李白 贈薛校書

我欲東召龍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蒼水使者捫赤絳,龍伯國人罷釣鰲。 杜甫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龍伯驅(qū)風(fēng)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溫庭筠 拂舞詞(一作公無渡河)

太公取璜我不取,龍伯釣鰲我不釣。 皎然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獨向若耶溪上住,誰知不是釣鰲人。 翁洮 贈方干先生

河清海晏少波濤,幾載垂鉤不得鰲。 翁洮 贈進(jìn)士王雄

典故
魯國髽
 
魯人髽


《春秋左傳·襄公四年》
「臧紇救鄫,侵邾,敗于狐駘。國人逆喪者皆髽,魯于是乎始髽?!箷x·杜預(yù)注:「髽,麻發(fā)合結(jié)也。遭喪者多,故不能備兇服,髽而已?!?/span>
《禮記·檀弓上》
「魯婦人之髽而吊也,自敗于臺鮐始也?!箹|漢·鄭玄注:「敗于臺鮐,魯襄四年秋也。臺當(dāng)為壺字之誤也,《春秋傳》作狐鮐。時家家有喪,髽而相吊。去纚而紒曰髽?!固?#183;孔穎達(dá)疏:「此一節(jié)論二國失禮之事。」

例句

祀變荊巫禱,風(fēng)移魯婦髽。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

處處魯人髽,家家杞婦哀。 皮日休 卒妻怨

典故
潞公
 
潞國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文彥博列傳〉~0263~
紹圣初,章惇秉政,言者論彥博朋附司馬光,詆毀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崇寧中,預(yù)元祐黨籍。后特命出籍,追復(fù)太師,謚曰忠烈。
《宋宰輔編年錄》卷九〈元祐元年〉
四月壬寅,呂公著右仆射。……同日,文彥博太師、平章軍國事。
《宋宰輔編年錄》卷十〈哲宗元祐五年〉
二月庚戌,文彥博罷太師、平章軍國重事致仕?!瓘┎┳匝宰栽谠诩蔚v中封潞國公,經(jīng)今三十馀年為是鄉(xiāng)國,乞不改封。從之。
典故
呂尚封國

相關(guān)人物
呂尚(姜太公)
 
周武王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
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

例句

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杜甫 昔游

典故 
馬嵬塵
 
離馬嵬
 
馬嵬風(fēng)雨
 
馬嵬血
 
馬嵬恨血
 
相關(guān)人物
安祿山
 
楊國忠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列傳上·玄宗楊貴妃〉~280~
天寶中,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大立邊功,上深寵之。祿山來朝,帝令貴妃姊妹與祿山結(jié)為兄弟。祿山母事貴妃,每宴賜,錫賚稠沓。及祿山叛,露檄數(shù)國忠之罪。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jiān)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請,帝遂不行內(nèi)禪。及潼關(guān)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fù)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cè)。
《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3495~
初,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姨約為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jié)歡。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楊大懼,哭于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瘞道側(cè),年三十八。
《長安志》卷十四〈縣四·興平〉~53~
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孫景安征途記曰:「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難,未詳何代人,姚萇時,扶風(fēng)王駢以數(shù)千人保馬嵬故城。」
典故
眉攢萬國


《老杜浣花溪圖引》
拾遺流落錦官城,故人作尹眼為青。碧雞坊西結(jié)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纓。故衣未補新衣綻,空蟠胸中書萬卷。探欲度羲皇前,論詩未覺國風(fēng)遠(yuǎn)。干戈崢嶸暗宇縣,杜陵韋曲無雞犬。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飄零不相見。此公樂易真可人,園翁溪友肯卜鄰。鄰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魚鳥來相親。浣花酒船散車騎,野墻無主看桃李。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驢馱醉起。愿聞解鞍脫兜鍪,老儒不用千戶侯。中原未得平安報,醉里眉攢萬國愁。生綃鋪墻粉墨落,平生忠義今寂寞。兒呼不蘇驢失腳,猶恐醒來有新作。常使詩人拜畫圖,煎膠續(xù)弦千古無。宋。任淵注:《盧阜記》:「遠(yuǎn)法師……以書報淵明,淵明造焉。遠(yuǎn)因勉以入社,陶瓚眉而去?!苟旁姡骸腹蕠蠲纪猓L歌欲損神。」
典故
夢成燕國

相關(guān)人物
鄭文公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三年〉~368~
冬,鄭穆公卒。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辜榷墓娭c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构唬骸钢Z?!股鹿惶m。
典故   
咸陽三月火
 
楚沐猴
 
咸陽一火
 
冠服衣猿狙
 
沐猴冠帶
 
沐猴自笑
 
冠沐猿
  
沐猴不冠
 
項籍屠國
 
相關(guān)人物
項羽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
人或說項王曰:「關(guān)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鬼椡趼勚?,烹說者。
《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簡釋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蘇軾《代書答梁先》:“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p>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淺之人。宋蘇拭《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賢。”


例句

不獨凄涼眼前事,咸陽一火便成原。 吳融 廢宅

國為項籍屠,君同華元戮。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jiān)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牛滯東魯。 李白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謀生錯。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那須預(yù)人家國

相關(guān)人物
桓溫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輕詆〉~839~
桓公欲遷都,以張拓定之業(yè)。孫長樂上表,諫此議甚有理?;敢姳硇姆奁錇楫?,令人致意孫云:「君何不尋〈遂初賦〉,而彊知人家國事?」
典故
南國紀(jì)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滔滔江漢,南國之紀(jì)。盡瘁以仕,寧莫我有。」東漢·鄭玄箋:「江也,漢也,南國之大水,紀(jì)理眾川,使不雍滯。」

例句

東流既??,南紀(jì)信滔滔。 李百藥 渡漢江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jì)。 楊炯 西陵峽

典故 
南國貌

相關(guān)人物
曹植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雜詩六首〉~364~
南國有佳人,華容若桃李。朝游江北岸,日夕宿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例句

竇閨織婦慚詩句,南國佳人怨錦衾。 李紳 新樓詩二十首城上薔薇

虛傳南國貌,爭奈五陵心。 杜牧 為人題贈二首

典故  
小鮮烹
 
烹小鮮治大國
 
烹小鱗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老子·德經(jīng)·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得交歸。漢·河上公注:「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谷龂?#183;王弼注:「不擾也?!?/span>
《韓非子》卷六〈解老〉
「治大國若烹小鮮?!谷龂?#183;王弼注:「不擾也?!?jié)h·河上公注:「鮮,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靡也。」「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苦烹小鮮。』」

例句

家憐雙鯉斷,才愧小鱗烹。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寶劍誠可用,烹鮮是虛棄。 劉長卿 送薛據(jù)宰涉縣

彼鄉(xiāng)有令弟,小邑試烹鮮。 李頎 贈別穆元林

君作烹鮮用,誰膺仄席求。 杜牧 牧陪昭應(yīng)盧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罷府周歲公宰昭應(yīng)牧在淮南縻職敘舊成二十二韻用以投寄

《漢語大詞典》:六鰲(六鰲,六鼇)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fù)載五仙山的六只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暗劭至黛段鳂O,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事見《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yuǎn)?!?/a>詩:“登高丘,望遠(yuǎn)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zhèn)府》詩:“六鼇還鎮(zhèn)澥,八柱獨承天?!?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qū)島嶼飛千里,怒戰(zhàn)貔貅走六鰲?!?
《漢語大詞典》:連六鰲(連六鼇)
亦作“ 連六鰲 ”。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鰲十五,分三批輪流負(fù)山,五山始屹立不動?!岸?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币?span id="dw6x14u" class="book">《列子·湯問》。后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清 李調(diào)元 《金鰲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亦省作“ 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鰲賦》:“謂優(yōu)游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 明 楊基 《釣鰲??透琛?/span>:“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div>
《漢語大詞典》:連鰲(連鼇)
亦作“ 連鰲 ”。
1.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隨波而動。天帝遂命巨鰲十五,分作三批,輪流負(fù)山,五山始屹立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事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連鼇”作善釣之典。 唐 李商隱 《異俗》詩之二:“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明 楊基 《天平山十四題·釣魚磯》詩:“誰操百尺竿,重試連鰲手?!币酁榉Q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贈臨洺縣令皓弟》詩:“釣水路非遠(yuǎn),連鼇意何深?!?宋 劉攽 《次韻酬李推官》:“傾蓋強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釣連鼇?!?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詩序:“ 叔志 連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為欣抃。”
2.形容巋然屹立的樣子。
《國語辭典》:釣鰲(釣鼇)  拼音:diào áo
相傳龍伯國有個巨人,一次就釣起六只負(fù)載五山的大龜。典出《列子。湯問》。比喻舉止豪邁或抱負(fù)遠(yuǎn)大。唐。李白 贈薛校書詩:「未誇觀濤作,空郁釣鰲心?!?/div>
《漢語大詞典》:靈鰲(靈鼇)
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fù) 蓬萊之山 而抃舞?!?三國 魏 曹植 《遠(yuǎn)游篇》:“靈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隱 《韓碑》詩:“碑高三丈字如斗,負(fù)以靈鼇蟠以螭。” 元 周權(quán) 《九日偕友登東巖定香寺》詩:“當(dāng)時補天餘,偶墮靈鼇背?!?
《國語辭典》:鰲山(鰲山)  拼音:áo shān
元宵節(jié)時布置花燈,疊成鰲形,高峻如山,稱為「鰲山」。《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鰲山高燈,長一十六丈,闊二百六十五步,中間有兩條鰲柱?!埂端疂G傳》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jié)?懸花,張掛五七百碗花燈?!挂沧鳌个椛健?。
《國語辭典》:鰲山(鼇山)  拼音:áo shān
1.山名。位于湖南省常德縣北,相傳昔有名僧悟道于此。也稱為「虎齒山」。
2.元宵節(jié)時布置花燈,疊成鰲形,高峻如山,稱為「鰲山」。也作「鰲山」。
《國語辭典》:鰲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鰲用頭負(fù)舉大山的傳說,故后用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詞?!冻o。屈原。天問》:「鰲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鰲釣(鼇釣)
神話傳說謂天帝使十五只巨鰲輪番頂戴五座仙山,而 伯龍之國 巨人則一釣而連六鰲。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鼇釣”比喻豪邁的舉止或遠(yuǎn)大的抱負(fù)。 唐 元稹 《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詩:“鼇釣氣方壯,鶻拳心頗尊?!?明 李贄 《又書使通州詩后》:“公獨鼇釣 通海 ,視等鄉(xiāng)鄰,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國語辭典》:馬嵬(馬嵬)  拼音:mǎ wéi
地名。在陜西省興平縣西二十五里。相傳唐時安祿山作亂,玄宗奔蜀,次馬嵬驛,命高力士賜楊貴妃死。也稱為「馬嵬堡」、「馬嵬坡」、「馬嵬亭」、「馬嵬鎮(zhèn)」。
《國語辭典》:馬嵬坡(馬嵬坡)  拼音:mǎ wéi pō
1.馬嵬的別名。參見「馬嵬」條。
2.詩名。唐鄭畋所作七言絕句。全詩為:「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div>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獼猴的別名。參見「獼猴」條。
分類:沐猴獼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劉過 《水調(diào)歌頭》詞:“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div>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獼猴。猴子學(xué)人戴上帽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zhì)。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能而竊據(jù)名位?!妒酚?。卷七。項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jì):“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焙笠员扔鞑幌喾Q的官職。 宋 劉克莊 《解連環(huán)·甲子生日》詞之二:“已發(fā)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div>
《國語辭典》:衣冠沐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獼猴。比喻人虛有儀表而不脫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詩吟興濃〉曲:「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div>
《漢語大詞典》:南國佳人(南國佳人)
指南方的美女。 前蜀 韋莊 《憶昔》詩:“西園公子名 無忌 ,南國佳人號 莫愁 ?!?宋 梅堯臣 《依韻和禁煙近事之什》:“西州駿馬頭如剝,南國佳人頸似瑳。” 林學(xué)衡 《艷體》詩之一:“東家處子三年怨,南國佳人絶代容?!?/div>
《漢語大詞典》:烹小鮮(烹小鮮)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河上公 注:“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焙蟊扔髦螄忝裰馈?唐 高適 《過盧明府有贈》詩:“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鮮。”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烹小鮮之訛:“ 老子 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言烹小魚者不事割鱗剖腹,意在簡便耳?!?/div>
《漢語大詞典》:烹鮮(烹鮮)
(1).語本《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焙笠浴芭膈r”比喻治國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漢書·循吏傳贊:“政畏張急,理善烹鮮。”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烹鮮之戒,不欲其煩?!?唐 李頎 《贈別穆元林》詩:“彼鄉(xiāng)有令弟,小邑試烹鮮。” 宋 張元干 《水調(diào)歌頭·陪福帥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詞:“調(diào)鼎他年事,妙手著烹鮮。”參見“ 烹小鮮 ”。
(2).烹魚。 唐 李頎 《夏宴張兵曹東堂》詩:“重林華屋堪避暑,況乃烹鮮會嘉客?!?/div>
《漢語大詞典》:烹小鮮(烹小鮮)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河上公 注:“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焙蟊扔髦螄忝裰?。 唐 高適 《過盧明府有贈》詩:“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鮮。”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烹小鮮之訛:“ 老子 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言烹小魚者不事割鱗剖腹,意在簡便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