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31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國昌,號正齋。弘治十五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參政,嘉靖二年致仕,隱居芳洲,十年卒。好繪事,喜詩篇。有《芳洲漫興集》。維基
俞泰,字國昌,號正齋,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官至戶部給事中。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聯(lián)捷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進士。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河間府興濟人。父張巒為孝宗孝康皇后父。孝宗即位,封鶴齡壽寧侯,與弟張延齡并驕肆橫行。正德中進太傅。世宗入繼,以定策功,進封昌國公。嘉靖十二年革爵,謫南京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后坐事被逮下獄,瘐死。
人物簡介
王國光,字君重,江西豐城縣(今江西省豐城市)云嶺屯溪人。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擢南京兵部武庫司主事,轉(zhuǎn)兵部武選司。大禮議時,參與左順門哭諫,受杖罷職。鄉(xiāng)舉讀書,僅與同鄉(xiāng)舒芬有所往來。
人物簡介
陳錠,字國珍。封川(今廣東封開縣)人。明武宗正德八年(一五一三)舉人。任榮澤、晉江教諭,升興化府教授。明方尚祖修、清胡璿續(xù)修康熙《封川縣志》卷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陳杰(1473年—1528年),字國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九名,三甲第一百四十二名進士。授景寧縣知縣,升南京監(jiān)察御史,十一年巡按南直隸鳳陽,父喪丁憂,哀毀廬墓,王守仁稱其「篤信好學,高潔自守。」年五十六卒。有《易經(jīng)綴屑》。
人物簡介
舒表 (1469年—?年),字民望,又字國中,號月川,四川銅梁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授戶部主事、升戶部員外郎。正德十一年,擔任陜西按察司僉事。正德十六年,擔任貴州按察副使,為官吏治精明,卓有治聲。
人物簡介
【生卒】:1476—1555 【介紹】: 明江西大庾人,字介夫,號梅國,改號雪臺,老稱涵虛翁。弘治十八年進士。歷浙江左布政使,在官尊重儒生,不以高官自居。官至刑部侍郎致仕。能詩文,有《春秋列傳》、《寶制堂錄》、《梅國集》等。維基
劉節(jié),字介夫,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二甲第四十二名進士。授兵部主事,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考察,貶宿松縣知縣,升廣德州知州,八年八月升四川按察司僉事、提調(diào)學校,十二年六月升云南副使、整飭金騰兵備,改廣西副使,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升浙江右布政使,轉(zhuǎn)左布政,八年九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九年三月改任總督漕運巡撫鳳陽,疏陳漕政五事,次第行之。曾經(jīng)疏舉人才,特薦泰州布衣王艮。十一年十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二年六月以考察被罷。卒年八十。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靖安人,字國用。正德十一年舉人。王守仁弟子。授歙縣訓導,以四禮五倫為教。歷官梧州府同知,從王守仁平田州盧蘇,以功遷南京刑部員外郎。官至南寧知府。有《亞學系言》。
人物簡介
【介紹】: 珙一作洪。明應(yīng)天府溧陽人,字國信。正德十二年進士。授桐鄉(xiāng)知縣,官至湖廣按察僉事。工詩能畫。維基
蔣珙(1477年—?),字國信,號??山,應(yīng)天府溧陽縣人,軍籍。原姓楊,后復姓蔣。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六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六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一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浙江桐鄉(xiāng)縣知縣,升工部主事,改刑部,升員外郎、郎中,出為湖廣按察司僉事,致仕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四川岳池人,字季瞻,號國棟。正德三年進士。授戶科試給事中,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武宗巡游,欲至宣府。天柱刺血書疏進諫,引隋煬帝游江都事為鑒。逾月,兵部尚書王瓊欲陷害都御史彭澤,天柱力爭,遂出為臨安推官。世宗即位,復舊職,遷大理寺丞。維基
石天柱(1479年—1524年),字季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順慶府岳池縣(今四川省岳池縣),正德戊辰進士。官都給事中時,以刺血上疏諫武宗南巡聞名。治《易經(jīng)》,行四,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舉人,年三十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十八名,第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當授給事中,吏科李憲請按照監(jiān)察御史例,給其試職一年,授戶科試給事中。乾清宮火災(zāi),石天柱上疏稱朝廷弊病,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正德十一年(1515年),都督馬昂獻其妹馬氏給武宗,而此女已有身孕。石天柱率領(lǐng)同僚聯(lián)名兩次上疏,不報。泰山有碧霞元君祠,宦官黎鑒請求徵收香火錢作為修葺費用。石天柱稱祀典中只祭祀東岳神,沒有所謂的碧霞元君,屬于不合禮法的淫祀,不能許可。正德十二年四月,武宗下詔清出西安門外鳴玉、積慶二坊民居,并所有修建,石天柱等上疏請求停止,武宗全然不省察。同年,武宗開始在塞外巡游,并在宣府修建鎮(zhèn)國府,石天柱率領(lǐng)同僚盡力進諫。孝貞純皇后將要安葬,武宗借動土名義又要巡游。石天柱念及皇帝游樂無度,朝廷大臣雖進諫,武宗仍不回心轉(zhuǎn)意,遂思感動的方法,于是決定寫刺血奏疏。大致為:奏疏共有數(shù)千字,當石天柱刺血時,恐怕被家人阻攔,他就躲到密室里面,即使妻兒也不知。上疏后,便換下衣服等待罪罰。得知此事的人都感到悲愴,而武宗仍然不省悟。一個月過后,兵部尚書王瓊欲借哈密戰(zhàn)事殺害都御史彭澤。群臣商議時,王瓊盛氣凌人,眾人不敢發(fā)言。石天柱與同僚王爌力辨彭澤無罪。最后,彭澤僅遭到罷免處分而已。王瓊為此報復,發(fā)天柱為臨安府推官。明世宗繼位后,王瓊免職。石天柱復職。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未任卒。嘉靖四年(1525年),其子石忠請恤,特予祭祀。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11 【介紹】: 明吳縣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少精文理,長稱文雄,詩甲海內(nèi),名滿士林。躋身江東三才子、吳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談藝錄》等。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昌谷吳縣人官博士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昌榖,一字昌國,吳縣人。弘治乙丑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左遷國子博士有迪功集又嘆嘆焦桐鸚鵡花間野興自慚等集明詩紀事·丁簽·卷二
禎卿字昌谷,一字昌國,吳人。弘治乙丑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降國子博士。有《迪功集》六卷,又有《嘆嘆》、《焦桐》、《鸚鵡》、《花間》、《野興》、《自慚》等集。 (《四庫總目》:禎卿論詩宗旨見于《談藝錄》及《與李夢陽第一書》。如云:「古詩三百可以博其源,遺篇十九可以約其趣,樂府雄高可以勵其氣,《離騷》深永可以裨其思。」又云:「繩漢之武,其流也猶至于魏;宗晉之體,其弊不可以悉?!箵?jù)其所談,仍北地摹古之門徑。特夢陽才雄而氣盛,故枵張其詞;禎卿慮澹而思深,故密運以意。當時不能與夢陽爭先,日久論定,亦不與夢陽俱廢。 《國寶新編》:昌谷專門詩學,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取充棟之草,刪存百一,成一家之言,至今海內(nèi)奉如圭璧。 皇甫涍《少玄集》:詩之為藝,獨異眾體。昌谷韻度鮮朗,情言超瑩,而原其趣,參之以神,要其構(gòu),極之以變。考則古昔,往往冥契。君之于詩,可以繼軌二晉,標冠一代。 《皇甫汸司勛集》:徐集獨綜菁英,莫可瑕類,非其佳穢自得,去取過嚴乎? 《環(huán)溪詩話》:徐迪功詩如洞天仙子,偶落人間,不作風塵中語。 《藝苑卮言》:徐昌谷詩如白云自流,山泉泠然,殘雪在地,掩映新月。又如飛天仙人,偶游下界,不染塵俗。昌谷自選《迪功集》,咸自精美,無復可憾。近皇甫氏為刻《外集》,袁氏為刻五集,即少年所稱「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lián)P州樹樹花」者是已。不知舞陽、絳、灌既貴后,為人稱其屠狗吹簫,以為佳事,寧不泚顙。 王世懋《藝圃擷馀》:詩有必不能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擅一家之長。如孟浩然洮洮易盡,止以五言雋永,千載并稱王、孟。明其徐昌谷、高子業(yè)乎?二君詩大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能以高韻勝,有蟬蛻軒舉之風;高能以深情勝,有秋閨怨婦之態(tài)。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廢興,二君必無絕響。 《國雅》:徐昌谷豪縱英裁,格高調(diào)雅,馳騁于漢唐之間,婉而有味,渾而無跡,諸體高妙,都無累句可刪。 《續(xù)吳先賢贊》;徐昌谷初與唐寅、文壁游,其詩逸麗。迨見李一何制作,遂變而益遒,研極詩之變。逆其初,由卿云以來,至西京之盛,沿魏、晉而下,其所攻論甚嚴,談藝之作,出鐘嶸矣。吳之文自昌谷始變而為六代。 《王稚登晉陵集》:武宗之時,文士輩出。李君赤幟于關(guān)西,徐子白眉于東海。李資弘亮,徐學精深。長才絕力,則徐不逮李;清聲古色,則李不逮徐。 《明詩選》:陳臥子曰:「昌谷似與仲默同源,然仲默俊逸,昌谷矜貴,又自有殊?!顾无@文曰:「昌谷如秋夜銀河,爛爛垂地。何、李刻意少陵,迪功獨宗太白,不若嘉清時七子同境也?!?王士禛《居易錄》:徐昌國《談藝錄》:「未睹鈞天之美,則《北里》為工;不詠《開雎》之亂,則《桑中》為雋。」當是既見空同之后,深悔其吳耳! 田按:昌谷才力不及李、何富健,而清詞逸格,矯矯出群,不授后人指摘。良由存詩不多耳?!墩勊嚒芬讳?,清言微旨,可儷嚴滄浪。)維基
徐禎卿(1479年—1511年),字昌榖,又字昌國。直隸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其先常熟縣人,遷居吳縣。早年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yīng)禎。年少時,與同郡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并稱“吳中四才子”。十六歲成《新倩集》,弘治十四年以國子生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七十二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因其貌不揚,不得入翰林,授大理左寺副。與李夢陽、何景明交游。因犯人逃亡牽連,降國子監(jiān)博士。正德六年(1511年)卒,年僅三十三歲?!?a target='_blank'>明史·文苑》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