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09,分274頁顯示  上一頁  194  195  196  197  198  200  201  202  20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唐括安禮(斡魯古 子敬 申國公 )
完顏宗賢(阿魯 景國公 )
蕭玉( 吳國公 )
謝諤(昌國 世稱 艮齋先生 別稱 桂山先生 艮齋、桂山老人 )
趙不息(仁仲 宣簡 崇國公 )
大興國( 邦基 )
胡元功(國敏 )
劉鄂(國相 )
移剌道(趙三 莘國公 )
陳觀國(用賓 )
范成大(致能、至能、幼元 石湖居士 崇國公 文穆 )
周必大(子充、洪道、弘道 省齋居士、平園老叟 益國公 文忠 )
胡锜(國器 )
季光弼(觀國 )
釋坦然( 大鑒國師 )
唐括安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1 【介紹】: 金女真人,本名斡魯古,字子敬。好學,通經(jīng)史,工詞章。世宗時為大興尹,察廉入第一等。世宗常與論政,主張用漢法。累拜平章政事,右丞相,封申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宗室,本名阿魯。太宗監(jiān)國,選侍左右,甚見親信。遷歸德軍節(jié)度使。世宗即位,率諸宗室見于遼陽,除同簽大宗正事,封景國公。官至婆速路兵馬都總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國奚人。以從蕭裕誣宗本罪,受海陵擢為參知政事,授猛安,子尚公主,分宗本家貲賜之。累官左丞相,封吳國公。世宗即位,降太原尹。后解職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1194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昌國,人稱艮齋先生,亦稱桂山先生。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攝樂安尉,有能聲。改吉州錄事參軍、知分宜縣,皆有惠政。擢監(jiān)察御史,上所創(chuàng)《義役法》,詔行于諸路,民以為便。光宗即位,獻十箴,又論當節(jié)宴飲、去妄費等。除御史中丞、權(quán)工部尚書。請祠,以提舉太平興國宮而歸。嘗學于郭雍,傳程頤之學,教弟子數(shù)百人,重躬行。有《性學淵源》、《艮齋集》等。
全宋詩
謝諤(一一二一~一一九四),字昌國,號艮齋,晚號桂山老人,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調(diào)峽州夷陵縣主簿,未至,先攝撫州樂安縣尉。三十一年至夷陵,移吉州錄事參軍,知袁州分宜縣。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領(lǐng)宮祠以便親。丁父憂,起授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除國子監(jiān)主簿、太學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十四年,除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十六年,為御史中丞,權(quán)工部尚書,未幾奉祠。光宗紹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著作僅《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七八存《艮齋集》一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八、《誠齋集》卷一二一《謝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九有傳。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二
謝諤(一一二一——一一九四),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樂安尉、吉州錄事參軍、知分宜縣。丁父母憂,服闋,除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遷國子監(jiān)簿,尋擢監(jiān)察御史。上義役法,遷侍御史,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光宗登極,獻十箴,又論二節(jié)三近,除御史中丞、權(quán)工部尚書。請祠,以煥章閣直學士知泉州,又辭,提舉太平興國宮而歸。紹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贈通議大夫。諤為郭忠孝門人,學者稱艮齋先生,又稱桂山先生,著述頗豐,有《性學淵源》、《論語詩書解》、《春秋左氏講義》、《柏臺諫垣奏議》、《經(jīng)筵總錄》、《孝史》、《艮齋集》等。見周必大《朝議大夫工部尚書贈通議大夫謝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八),楊萬里《謝公神道碑》(《誠齋集》卷一二一)及《宋史》卷三八九本傳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1187 【介紹】: 宋宗室,字仁仲。太宗六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通判永州,受命辦靖州獄事,辨冤者數(shù)十百人。累遷惠州防御史、知大宗正事。所至有政聲,立朝好言天下事。官終昭慶軍承宣使。卒謚宣簡。
全宋詩
趙不息(一一二一~一一八七),一作不??,字仁仲,太宗六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通判永州,遷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權(quán)知大宗正事(《宋會要輯稿》崇儒一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封崇國公,謚宣簡。事見《水心集》卷二六《故昭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贈開府儀同三司崇國趙公行狀》,《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全宋文·卷四八七八
趙不??(一一二一——一一八七),一作「不息」,字仁仲,宗室。初補保義郎,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易左宣義郎,調(diào)婺州金華丞。歷永州通判,知開州,改成都府路轉(zhuǎn)運判官,除成都提刑,轉(zhuǎn)江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尋授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惠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進明州觀察使,升昭慶軍承宣使。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封崇國公,謚宣簡。見葉適撰《崇國趙公行狀》(《水心集》卷二六),《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3 【介紹】: 金渤海人。事熙宗為寢殿小底,權(quán)近侍局直長,最見親信。后以事杖責。海陵與之勾結(jié),使夜開殿門,矯詔納海陵,因殺熙宗。海陵既立,累除武寧節(jié)度使,改河間尹,賜名邦基。世宗時磔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胡元功,字國敏(《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六),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質(zhì)弟。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吳郡志》卷二七、二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鄂,字國相,泰和(今屬江西)人。嘗應(yīng)詔上書論時事,又作《邊防龜鑒》七十卷。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王佐知吉州時,曾薦之朝,得旨免解。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七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4 【介紹】: 金咸平人,本名趙三。通女真、契丹、漢字。補刑部令史。世宗大定中累官西北路招討使。招討使到官時,諸部皆獻駝馬,多者至數(shù)百,道皆卻之。官至平章政事,罷為咸平尹,封莘國公,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觀國,字用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與王英孫友,和周密、鄧牧同時。事見《文東野語》卷一九、清乾隆《紹興府志》卷五四。今錄詩三首。
元詩紀事
癸辛雜識:陳觀國字用賓,永嘉勝士也。丙戌之夏,寓越,夢訪予于杭。壁間有古畫數(shù)幅,巖壑聳峭,竹樹茂密,瀑飛絕巘,匯為大池,池中菡萏方盛開,一翁曳杖坐巨石上,仰瞻飛鶴翔舞。煙云空濛中,髣髴有字數(shù)行,體雜真草,其辭曰:「水聲兮激激,云容兮茸茸。千松拱綠,萬荷湊紅。爰宅茲巖,以逸放翁。屹萬仞與世隔,峻一極而天通。予乃控野鶴,追冥鴻,往來乎蓬萊之宮。披海氛而一笑,以睹九州之同?!拱蝗酥冈疲骸复朔盼淘娨??!褂觅e驚寤,急書以見寄。詩語清古,非思想所及。異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孝宗初,知處州,修復通濟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除中書舍人。淳熙五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贈少師,追封崇國公,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徽州司戶參軍。三十二年,入監(jiān)太平惠民和劑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編類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檢討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為言者論罷。三年,起知處州。五年,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使金。使歸,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七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年召對,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拜參知政事,尋罷。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傳《石湖居士詩集》三十四卷,及《吳郡志》、《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冻纱笤?,以《四部叢刊》影印清康熙顧氏愛汝堂刊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蘭館銅活字本(簡稱明本)、康熙黃昌衢藜照樓刻《范石湖詩集》二十卷(簡稱黃本),并酌采清沈欽韓《范石湖詩集注》(簡稱沈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靜江知府、資政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工詩詞,以善寫田園詩著稱,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東回臨安,經(jīng)過武昌時曾數(shù)次登臨黃鵠山南樓,作《水調(diào)歌頭?中秋飲南樓》并載入其所撰《吳船錄》,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開登南樓題黃鶴樓詞之先河。并在南樓題詩七律《鄂州南樓》,描繪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達出對江城的贊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號此山居士,后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乾道元年升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三年,起知處州。五年,召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六年五月,遷起居郎。使金還,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九年,出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歸。入對,除權(quán)禮部尚書。五年知貢舉,尋兼直學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兼權(quán)修國史日歷。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帥江東兼行宮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閑。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紹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歸。四年薨,年六十八。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資政殿大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傳,于北山《范成大年譜》,孔凡禮《范成大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yīng)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diào)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兼權(quán)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士院。八年,兼權(quán)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鼙卮笤?,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詞學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宏詞科,授建康府學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quán)中書舍人。權(quán)給事中,繳駁不避權(quán)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七六四
胡锜,字國器,南宋處州(治今浙江麗水西)人,生平不詳。自稱「牛衣子」,蓋為布衣。著有《耕祿稿》一卷,收于左圭《百川學?!分?,則其人在咸淳前。本書所收《耕祿稿》之文,以一九九一年中國書店影印咸淳刊《百川學?!繁緸榈妆?。
季光弼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1183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觀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為鹽官縣主簿,擇師勸學,士咸奮勵。改寧德縣丞,勤于救荒,民無饑寒之憂。除知嵊縣,連歲饑荒,加意撫摩,置賑糶場、賑濟場、養(yǎng)濟坊凡三十余所,日夜課督之,民得安度。朱熹曾貽書慰勉之。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詩僧
大鑒國師坦然。筆跡精妙。詩格高淡。所過多題詠。三角山文殊寺詩曰。一室何寥廓。萬緣俱寂寞。路穿石罅通。泉透云根落。皓月掛檐楹。涼風動林壑。誰從彼上人。清坐學真樂。作四威儀頌。寄宋朝介諶禪師。師見而奇之。即以衣缽遙傳之。安信居士。位毗琴山白云庵。師嘗訪之。題詩于板。后有人竊此詩板欲去。已到山下。玄風官吏逆知之。收在官府。不知其真跡令在否(補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