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09,分274頁顯示  上一頁  189  190  191  192  193  195  196  197  19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馬定國(子卿 薺堂先生 )
舒清國(伯原 )
朱良弼(國輔 )
朱輅(國器 )
馮康國(元通 康國 )
釋景元(別稱 護國元、元布袋、元布衲 景元 此庵 )
徒單恭(斜也 譚國公、梁晉國王 忠 )
徐國成
張浚(德遠 世稱 紫巖先生 忠獻 紫巖 魏國公、和國公 )
趙仲粥( 永國公 )
王觀國(彥賓 )
陳康伯(長卿 文恭、文正 福國公、魯國公 )
陳璹(國壽 )
完顏勖(烏野 勉道 秦漢國王、金源郡王 )
范正國(子儀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茌平人,字子卿。劉豫阜昌初,累官翰林學士。嘗考《石鼓》為宇文周時所造。
中州集
定國,字子卿,茌平人,唐中令周裔孫。少日志趣不凡,宣政末,題詩酒家壁,有蘇黃不作文章伯,童蔡翻為社稷臣之句。用是得罪,亦用是得名。阜昌初,游歷下亭以詩撼齊王豫,豫召與語,大悅,授監(jiān)察御史,仕至翰林學士。石鼓自唐以來無定論,子卿以字畫考之,云是宇文周時所造,作辨馀萬言,出入傳記,引據(jù)甚明,學者以比蔡正甫燕王墓辨。初學詩未有入處,夢其父與方寸白筆,從是文章大進。自號薺堂先生,有集傳于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舒清國(?~一一五三),字伯原,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清嘉慶《西安縣志》卷二六),調(diào)秀州士曹參軍,召為太學錄。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校書郎(《南宋館閣錄》卷八)。四年,以起居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四)。起知道州。二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六四)。事見《相浙名賢錄》卷二二。
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舒清國(?——一一五三),字伯原,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一說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政和八年進士。建炎初為秀州士曹參軍、太學錄。紹興間,又以禮部員外郎兼秘書省著作佐郎,起居郎兼權(quán)中書舍人。進直龍圖閣,知道州,二十三年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七四,《兩浙名賢錄》卷二二,《宋詩紀事補遺》卷三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朱良弼,字國輔,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紹興中為嚴州教授,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間為左奉議郎、通判靜江府。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三,《桂勝》卷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朱輅,字國器,桂陽(今屬湖南)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清嘉慶《桂陽縣志》卷四)。初授湘陰尉,遷長垣。歷通判邵州,知柳州、邵州。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為兵部員外郎,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二五)。十一年,入為太常丞(《宋史》卷一○三)。以母老乞近,授桂陽監(jiān)使,致仕(《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朱輅,字國器,郴州(治今湖南郴州)人。紹圣四年進士。通判邵州,再補郴州,有政聲,改知邵州。建炎間為桂陽知監(jiān),致仕。見嘉靖《衡州府志》卷一,萬歷《郴州志》卷四,《楚紀》卷四三,《宋詩紀事補遺》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遂寧府人,字元通。本名轓。為太學生。高宗建炎中苗傅、劉正彥作亂,奉張浚命往諭利害,言辭不屈,詔補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P麚岽?、陜,辟為主管機宜文字。坐事罷,復起知萬州、湖北轉(zhuǎn)運判官??0菹?,入為都官員外郎??Hノ唬w直顯謨閣、知夔州。后除都大主管川陜茶馬,卒。
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馮康國(?——一一四二),字元通,本名轓,遂寧(今四川遂寧)人。為太學生,負氣節(jié)。建炎中,苗傅、劉正彥作亂,往說調(diào)停,威武不屈,終至彌縫。以功補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更名康國。紹興初,主管川陜宣撫司機宜文字,遷荊湖宣諭使。三年,為言者所論,罷官。尋起知萬州、湖北轉(zhuǎn)運判官,入為都官員外郎。乞補外,遷右司員外郎,除直顯謨閣、知夔州。丁母憂,紹興八年五月起復,遷都大主管川陜茶馬監(jiān)牧公事。紹興十二年卒。見《宋史》卷三七五本傳,《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景元(一○九四~一一四六),俗姓張,永嘉(今浙江溫州)楠溪人。年十八依靈山希拱為僧,又謁圓悟于鐘阜。后住臺州護國寺,稱此庵景元禪師。為南岳下十四世,昭覺勤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六年卒(此據(jù)《嘉泰普燈錄》卷一五,《南宋元明僧寶傳》作紹興二十七年),年五十三。《嘉泰普燈錄》卷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八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46 【介紹】: 宋僧。溫州永嘉人,俗姓張,號此庵。年十八出家。初習天臺教,尋棄去,謁圓悟于鐘山,力參得悟,留充侍者,圓悟稱為聱頭元侍者。因常以布袋自隨,人稱元布袋。后居天臺護國寺。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景元號此庵。溫州永嘉張氏子也。年十八依靈山希拱和尚圓具戒。習臺教三?。棄去謁圓悟勤禪師于鐘阜。聞僧讀死心和尚小參語。云。既迷須得個悟。既悟須識悟中迷迷中悟。迷悟雙忘卻從無迷悟處建立一切法。元聞而疑。即趨佛殿以手托開門扉?;砣淮髲貦C辯逸發(fā)。圓悟目為聱頭元侍者。悟自贊像付之曰。生平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脫卻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zhuǎn)復沒刀刀。奮金剛椎碎窠窟。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并坫出。自爾鏟彩埋光不求聞達。后為括蒼太守耿延禧慕元欲致開法南明。物色得元于臺之報恩。迫其受命。僧問。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鐵。僧又問。興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么生。曰須彌頂上浪翻空。元后示疾。請西堂應庵華付囑院事。訓徒如常時。俄握拳而逝。荼毗得五色舍利。齒舌右拳不壞。塔于寺東北劉阮洞前。世壽五十三。 系曰。大慧既云峰悅之再來??芍^具大根器者。尚受湛堂痛拶不入。至三十馀方觸圓悟鉗錘。始得大悟。今元公年方二十一。聽傍僧讀死心語便乃徹證。其根器之利過于大慧概可知也。出世初住南明終居護國。叢林稱為元布袋。以其有圣者之風。耳簡堂機出于其門。說法拈椎詞雄氣偉機鋒圓捷。益見元公之垣墻者矣。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五
禪師名景元。永嘉楠溪張氏子。依靈山院希拱。年十八。剃度為大僧。習天臺教。通其說。棄之游方。參蔣山圜悟禪師。一日聞傍僧舉死心小參語云。既迷須得個悟。既悟須識悟中迷迷中悟。迷悟兩忘。卻從無迷悟處。建立一切法。諦味久之。因起行次?;砣挥形?。即以告圜悟。圜悟喜之。繇是容為侍者。閱十四年。咨參決擇。洞然無間。而機鋒卓絕。眾以聱頭目之。圜悟?qū)w蜀。遽問曰。向后有人問。你作么生道。師撫傍僧背曰。和尚問你何不祇對。圜悟大笑。已而袖木錦僧伽黎授之而別。紹興初。歸隱舊邦。括倉守龍學耿延禧命出世仁壽。遷連云。晚住真如。徙護國。衲子擁隨。法席日盛。師說法超格。量絕蹊徑。問。學人上來請師相見。師曰。劄問如何是相見底事。師曰。你眼在左邊右邊。進曰。恁么則萬機休罷正眼頃開。師曰。杲日當天。盲人摸地。問。相見與未相見時如何。師云。一時穿卻。問。忽遇上上人來。又作么生。師云。列向三椽下。問。還許學人承當也無。師云。兵隨印轉(zhuǎn)。問。如何是臨濟宗。師云。殺人活人不眨眼。曰。如何是云門宗。師云。頂門三眼耀乾坤。曰如何是溈仰宗。師云。推不向前。約不向后。曰。如何是法眼宗。師云。箭鋒相拄不相饒曰。如何是曹洞宗。師云。手執(zhí)夜明符。幾個知天曉。曰。向上還有路也無。師云。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師云。黑漫漫地。問。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時如何。師云。三十棒且待。別時僧禮拜。師乃云。釋迦彌勒尚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誰。是則是護國。則不然坐立儼然。頂天履地。十二時中。??著磕著。復是阿誰。還知么著力。今生須了卻。莫教累劫受沉淪。題如是軒頌曰。拈卻瞿曇閑露布。掀翻諸祖葛藤窠。只將如是當軒掛。鐵額銅頭不奈何。示禪者頌曰。棒頭取證猶勞力。喝下承當未足奇。撥轉(zhuǎn)頂門宗正眼。須教佛祖浪頭低。十六年正月九日。被微病而逝。塔于本山。壽五十有三。臘三十有五師資度豐碩。如世所??布袋和尚者。故人以之為稱深得圜悟機用而力行之。天下方想。聞其風彩。不幸早世。議者惜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景元。號此庵。永嘉楠溪張氏子。年十八。依靈希拱圓具。后習臺教。棄謁圓悟于鐘阜。因僧讀死心小參語云。既迷須得個悟。既悟須識悟中迷。迷中悟。迷悟雙忘卻。從無迷悟處。建立一切法。師聞而疑。即趨佛殿。以手托開門扉?;砣淮髲?。既而執(zhí)侍。機辨逸發(fā)。圓悟操蜀音。目為聱頭侍者。遂自題肖像。付之曰。生平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脫卻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zhuǎn)復沒刁刀。奮金剛椎碎窠窟。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并拈出。圓悟歸蜀。師還浙東。鏟彩埋光。不求聞達。括蒼守耿公延禧。嘗問道于圓悟。因閱其語錄至像贊。得師之為人。乃致開法南明山。遣使物色。至臺之報恩。獲于眾寮。迫其受命。方丈古公。乃靈源高弟。聞其提唱。亦深駭異。住南明幾二年。厭迎送。一日示眾。舉感鐵面頌畢。師曰。是則是忒殺露風骨。吾有頌曰休休休。夕陽西去水東流。唯有仰高云勢遠。摶風九萬過南州。將化。召應庵華與訣示訓。如常時。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齒舌右拳無少損。塔于劉阮洞前。年五十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二
此庵禪師者。東甌人也。出張氏。名景元。元以妙年謁圓悟勤公于鐘阜。公即許元入侍。時悟公左右皆顯名宿德。元與之抗?;蜃h其少叢林。公不顧。然元不離公榻下。洞徹玄旨。機發(fā)觸眾。有訴于公。公笑曰。我家聱頭侍者。汝姑避之耳。自是眾憚其鋒。靖康改元。圓悟歸蜀。元辭還淅。悟公曰。向去有人問。你作么生。元拊傍僧背。曰和尚問你。何不抵對。公大笑曰。我有些子禪。被元聱頭一布袋盛將去也。叢林又共稱為元布袋云。圓悟乃題小像而付元曰。平生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脫卻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zhuǎn)復沒刁刀。奮金剛錘碎窠窟。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并拈出。元既受囑。鏟彩埋光。不求聞達。耿龍學守括蒼。因閱圓悟錄。得元之為人。時南明虛席。遂遣使物色之。至臺之報恩。獲于眾中。迫授南明之命。眾尚咿唔。無信可意。有僧問曰。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意旨如何。元曰。八十翁翁嚼生鐵。進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么生。曰須彌頂上浪翻空。報恩方丈古禪師。乃靈源高弟。深駭異之。即推崇元。勉應其命。元受請日。古公先引座。舉白云見楊歧。歧舉茶陵悟道公案。請元批判。元乃升座曰。諸禪德。楊岐大笑。眼觀東南。意在西北。白云悟去。聽事不真。喚鐘作甕。檢點將來。和楊岐老漢。都在架子上。將錯就錯。若是新南明則不然。我有明珠一顆。切忌當頭錯過。雖然覿面相呈。也須一槌打破。舉拂子云。還會么。棋逢敵手難藏拙。詩到重吟始見工。于是海眾聞風。奔集南明。南明開堂日。僧問。昔年三平道場。重興是日。圓悟高提祖印。始自師傳。如何是臨濟宗。元曰。殺人活人不眨眼。目前抽顧鑒。領(lǐng)略者還稀。如何是云門宗。元曰。頂門三眼耀乾坤。未舉先知。未言先見。如何是溈仰宗。元曰。推不向前。約不退后。三界惟心。萬法惟識。如何是法眼宗。元曰。箭鋒相值不相饒。建化何妨行鳥道?;赝緩兔铒@家風。如何是曹洞宗。元曰。手執(zhí)夜明符。幾個知天曉。僧曰。向上還有路也無。曰有。曰如何是向上路。元曰。黑漫漫地。僧便喝。元曰。貪他一粒米。失卻半年糧。又問。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是甚么物。元曰。無孔鐵錘。曰天人群生髏。皆承此恩力也。元曰。莫妄想。又問。三世諸佛說不盡底。請師速道。元曰。眨上眉毛。乃曰。威音王已前。者隊漢錯七錯八。威音王已后。者隊漢落二落三。而今者隊漢坐立儼然。且道是錯七錯八落二落三。還定當?shù)贸雒础Ee拂子云吽吽。又曰。野干鳴。師子吼。張得眼。開得口。動南星。蹉北斗。大家還知落處么。金剛階下蹲。神龜火里走。又歷應仰山連云諸剎。晚遷天臺護國寺。寺久廢。元樂而新之。紹興丁丑。輒請西堂應庵禪師首眾。以后事囑之。俄頃握右拳蛻去。年五十有三。坐三十五夏。茶毗得五色舍利。齒舌右拳無少損。塔于寺東劉阮洞前。松窗居士錢端禮聞訃。乃喟然曰。吾師何獨行也。適平田簡堂禪師。并瑞巖國清二主人至。禮與詳敘達旦。遂書語別之。置筆顧曰。先師握拳而去。禮坐去好臥去好。簡堂哂曰。一去便了。理甚坐臥。禮合爪曰。法兄當為祖道自愛。正坐斂目而逝。簡堂。名行機。后住國清?;蜮肿〗股?。而元公之道大弘焉。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景元,字此庵,姓張氏,永嘉人也。年十八,依靈山希拱圓具戒,習臺教三,棄去。謁圓悟勤于鐘阜,間讀死心小參語云:“既迷須得個悟,既悟須識悟中迷、迷中悟,迷悟雙忘,卻從無迷悟處建立一切法。”元聞而疑,即趨佛殿,以手托開門扉,豁然大徹,機辯逸發(fā),圓悟目為聱頭元侍者。悟《自贊像》,付之曰:“生平只說聱頭禪,撞著聱頭如鐵壁。脫郤羅籠截腳跟,大地撮來墨漆黑。晚年轉(zhuǎn)復沒刀刀,奮金剛椎碎窠窟。他時要識圓悟面,一為渠儂并拈出。”自爾沈彩埋光,不求聞達。后為括蒼太守耿延禧慕仰元,欲致開法南明,得元于臺之報恩,迫其受命。僧問:“三圣道,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意旨如何?”曰:“八十翁翁嚼生鐵。”僧又問:“興化道,我逢人即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么生?”曰:“須彌頂上浪翻空?!痹笫炯玻埼魈脩秩A付囑院事,訓徒如常時,俄握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齒舌右拳不壞,塔于寺東北劉阮洞前,世壽五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 【介紹】: 金女真人,本名斜也。熙宗時以告吳十反,超授龍虎衛(wèi)上將軍,封譚國公,出為太原尹。以贓免。海陵時,以其為徒單后父,官至太師,封梁晉國王。卒謚忠。
徐國成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四年(1134)任江南東路提舉常平等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4—1164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張咸子?;兆谡桶四赀M士。高宗建炎初歷侍御史、禮部侍郎。三年金人南侵,留吳門節(jié)制軍馬。苗劉之變,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議經(jīng)營關(guān)陜,詔以為川陜宣撫處置使。決策治兵與金軍大戰(zhàn)于富平,雖失利,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賴以安。紹興五年,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曾鎮(zhèn)壓楊么。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御計,且謀北伐。以酈瓊叛引咎求罷。秦檜用事,被斥近二十年。金完顏亮南侵,復起用。孝宗隆興元年,除樞密使,督師北伐,符離之戰(zhàn)失利。旋再相,為主和派排去。卒謚忠獻。有《易傳》、《中興備覽》及文集等。
全宋詩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進士,調(diào)山南府士曹參軍。高宗建炎、紹興間,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知樞密院事,川陜宣撫處置使,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為著名抗金將領(lǐng)。紹興七年(一一三七)因酈瓊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大使。秦檜當政,被擯斥近二十年。檜死,復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封魏國公。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都督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二年,除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觀使,卒。近人輯有《張魏公集》。事見《晦庵集》卷九五《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誠齋集》卷一一六《張魏公傳》,《宋史》卷三六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張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遠,自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中政和八年進士第。靖康初,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劉之變,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得便宜黜陟。紹興四年,除知樞密院事;五年,除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十二年,封和國公。秦檜執(zhí)政,貶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南下,復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隆興元年,除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節(jié)制建康鎮(zhèn)江府池州江陰軍屯駐軍馬,進封魏國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謚忠獻。著有《易傳》十卷(存),《論語》、《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朱熹《張魏國公行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楊萬里《張魏公傳》(《誠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傳。
趙仲粥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
趙仲粥,宋宗室。紹興四年為知南外宗正事。見《中興禮書》卷六八、七一。又據(jù)《宋史》卷二三三《宗室世系表》一九,有宗室趙仲??,封永國公,疑即此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彥賓?;兆谡途拍赀M士。為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高宗紹興初,知寧化縣,累升祠部員外郎。十四年,被劾為萬俟卨腹心,出知邵州。有《學林》。
全宋詩
王觀國,長沙(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高宗紹興初知汀州寧化縣(《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于知邵州任被劾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著有《學林》十卷。
全宋文·卷三八○○
王觀國,字彥賓,長沙(今湖南長沙)人。政和五年登進士第,簽書川陜節(jié)度判官。紹興中為左承務郎、知汀州寧化縣。累升祠部員外郎,任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十四年,御史論其附萬俟卨為腹心,出知邵州。著有《學林》十卷(存),以詳洽精核稱。見《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八,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5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長卿?;兆谛腿赀M士。高宗紹興中累除參知政事,拜右相,遷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廬州,朝臣遣家預避,獨康伯迎眷屬入浙,并奏請高宗親征。虞允文尋大敗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以病請去位。次年金兵復南犯,再任左相兼樞密使。卒謚文恭,后改謚文正。
全宋詩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弋陽(今屬江西)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授長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為敕令所刪定官,通判衢州。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為樞密院計議官。十三年,遷軍器監(jiān)。出知泉、漢州。二十七年,權(quán)吏部尚書,尋拜參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師,謚文恭,后改謚文正。有《陳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見本集卷七劉珙《陳魯國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遷太學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紹興中,為戶部、司勛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檜死,除吏部侍郎,兼禮、戶、刑部,遷吏部尚書。二十八年九月,除參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進左仆射。金人敗盟南侵,康伯主戰(zhàn)。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隆興改元,乞退,出判信州,進封福國公,又判紹興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謚文恭,慶元中改謚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傳、《宋史·藝文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璹(一○九七~一一五八),字國壽,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進士,權(quán)崇安縣丞。歷監(jiān)湖州梅溪鎮(zhèn),通判建康府,知饒州、靜江府、潭州、廣州。秦檜卒,遷兩浙轉(zhuǎn)運副使。以直徽猷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尋起知饒州,因疾歸。紹興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二。官至左朝散大夫。事見《文定集》卷二一《左朝散大夫直徽猷閣陳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9—1157 【介紹】: 金宗室,本名烏野,字勉道。盈歌第五子。好學問,能以契丹字為詩文,國人呼為秀才。年十六從太祖攻寧江州,襲遼主于石輦鐸。太宗時采摭遺言舊事,撰成《祖宗實錄》及《太祖實錄》。累官太師,封秦漢國王。海陵王時,稱疾重不能言。降封金源郡王,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范正國,字子儀,吳縣(今江蘇蘇州)個。純?nèi)实谖遄?。以父蔭補承奉郎,知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樞密院干辦官扈從隆裕太后如洪州。紹興間為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之六五、食貨二六之三○)。官終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秩港,卜居臨川。以疾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忠宣公集補編·宋朝請大夫荊湖南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范正國,字子儀,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純?nèi)实谖遄印R允a補承奉郎,遷知開封府延津縣。靖康之亂,避兵蔡州,旋丁母憂。建炎三年起為樞密院干辦官扈從,紹興初除廣南西路提刑,九年,知臨江軍,用舉為廣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累官至朝請大夫,除荊湖北路漕運使。晚卜居撫州。至吳省墓,遇疾卒,年六十二。有《斐然集》二十卷、奏議五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四、一三三,《宋朝請大夫荊湖漕運使贈中奉大夫子儀公傳》(《范忠宣公集》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