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07,分274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歸國
國書
國老
國華
吳國
寧國
國軍
奉國
國鈞
秉國
國憂
國法
國章
國師
國語
《國語辭典》:歸國(歸國)  拼音:guī guó
返回自己的國家。如:「學成歸國」。
《國語辭典》:國書(國書)  拼音:guó shū
派遣國家元首介紹其使節(jié)給外國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節(jié)卸任時,向該國元首呈遞的辭別信。前者稱為「到任國書」,后者稱為「辭任國書」。
《國語辭典》:國老(國老)  拼音:guó lǎo
1.國家的元老。古代用以稱退休的公卿大夫。《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國老皆賀子文?!?br />2.中藥的甘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二。草部。甘草》:「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喻世明言。卷三三。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好甘草!性平無毒,能隨諸藥之性,解金石草木之毒,市語叫做『國老』。」
《國語辭典》:國華(國華)  拼音:guó huá
1.國家的榮耀?!秶Z。魯語上》:「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2.國家的菁英、杰出人物。唐。韓愈 除崔群戶部侍郎制:「地官之職,邦教是先,必選國華,以從人望?!?/div>
《國語辭典》:吳國(吳國)  拼音:wú guó
國名:(1)周代太王長子泰伯受封于吳地,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2)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國號吳,都建業(yè),后為晉所滅。(3)五代時楊行密所建的國家。都江都,在今淮南一帶。后為徐知誥所篡。
《駢字類編》:寧國(寧國)
晉書景帝紀詔曰公有濟世寧國之勛剋定禍亂之功
又唐書地理志宣州宣城郡寧國縣
《國語辭典》:國軍(國軍)  拼音:guó jūn
國家的軍隊?!侗笔贰>硪痪?。魏獻文六王列傳。彭城王協》:「昔聞國軍獲勝,每逢云雨。今破新野、南陽,及摧此賊,果降時潤,誠哉斯言?!?/div>
《漢語大詞典》:奉國(奉國)
獻身為國。北史·裴佗傳:“ 裴矩 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朕未發(fā), 矩 輒以聞,自非奉國,孰能若是。”
分類:獻身
《漢語大詞典》:國鈞(國鈞)
猶國柄。 晉 王羲之 《遺殷浩書》:“任國鈞者引咎責躬,深自貶降,以謝百姓?!?唐 白居易 《去歲罷杭州今春領吳郡寄三相公》詩:“為問三丞相,如何秉國鈞?”舊唐書·李德裕傳:“﹝ 李德裕 ﹞以父再秉國鈞,避嫌不仕臺省,累辟諸府從事?!?鄭觀應 《盛世危言·傳教》:“夫貶異端,即所以崇政體;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國鈞者,其熟思而審處之?!眳⒁姟?國均 ”。
分類:國柄
《漢語大詞典》:國均(國均)
(1).國家政務的權柄。均,同“ 鈞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圓盤,引申為權柄。《詩·小雅·節(jié)南山》:“ 尹氏 大師,維 周 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毛 傳:“均,平?!?陳奐 傳疏:“均,漢書·律歷志作‘鈞’。均、鈞同?!?span id="zesbug5" class="book">《北史·隋紀下·煬帝》:“強臣豪族,咸執(zhí)國均,朋黨比周,以之成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均?!?br />(2).國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傳舍哭范仆射》詩:“已矣余何嘆,輟春哀國均?!?/div>
《國語辭典》:秉國(秉國)  拼音:bǐng guó
執(zhí)掌國政。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君秉國之均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鼓铣R。王儉褚淵碑文〉:「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國語辭典》:國憂(國憂)  拼音:guó yōu
國家的憂患,國難?!段倪x。曹植。雜詩六首之五》:「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div>
《國語辭典》:國法(國法)  拼音:guó fǎ
1.國家法律制度的通稱。《荀子。大略》:「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
2.規(guī)定國家組織及其作用的法規(guī),通常指憲法與行政法而言。
《漢語大詞典》:國章(國章)
(1).國法。南齊書·謝超宗傳:“﹝ 超宗 ﹞恣囂毒於京輔之門,揚兇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國章何寄?” 唐 沈佺期 《被彈》詩:“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呵叱?!?br />(2).國之禮儀典章。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振民隱,修國章?!?呂延濟 注:“國章,國之禮儀也。”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div>
《國語辭典》:國師(國師)  拼音:guó shī
1.國家的軍隊?!蹲髠?。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齊之辱也?!?br />2.一國的師表?!逗鬂h書。卷二七。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趙典》:「公卿復表典篤學博聞,宜備國師?!?br />3.王莽時設立的官名?!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紅休侯劉歆為國師,嘉新公。」
4.六朝時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師」?!读簳?。卷四一。列傳。王承》:「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以為榮?!?br />5.古代帝王對學德兼?zhèn)涞母呱o予的尊稱?!毒暗聜鳠翡洝>砦?。西京光宅寺慧忠禪師》:「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與國師試驗,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于右邊。」
《漢語大詞典》:四輔(四輔)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2).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 、 華 、 岐 、 蒲 四州。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br />(4).星名。指東蕃四星。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br />(5).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div>
《國語辭典》:國語(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有別于方言。
2.本國特有的語言。如清代稱滿洲語為「國語」。
3.書名。春秋時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別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事跡,自周穆王起,至魯悼公止,共歷五百馀年,為一分國紀事之史。也稱為「春秋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