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大辭典】(術(shù)語)佛者覺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覺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義也,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云性,如麥之因,麥之果,麥之性不改。華嚴經(jīng)三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涅槃經(jīng)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br />
【佛學(xué)常見辭匯】佛者覺悟之義,性者不改之義,佛性即是一切眾生永不變異的覺悟之性。涅槃經(jīng)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br />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次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者覺悟之義,性者不改之義。一切眾生,皆有通徹因果自體不改的覺悟性,謂之佛性。此之佛性,為一切眾生所皆有,凡有佛性,定當作佛。
【俗語佛源】「佛」,覺悟的意思;「性」,不變的意思。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意為人人都有覺悟之性,都可以成佛。現(xiàn)在尚未成佛,但可以成佛的本性是不變的。究竟什么是佛性?《華嚴經(jīng)》卷三九說:「佛性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這兩句偈文說明「佛性」也可稱為「法性」。《
北齊書·杜弼傳》中說魏帝召見杜弼,杜弼也說道佛性即是法性。帝問:「聞卿精學(xué),聊有所問,經(jīng)中佛性、法性為一為異?」杜弼回答道:「佛性、法性止是一理?!顾^佛性或法性,就是佛家所說的「空理」,空寂無相,甚深微妙。了悟證得此空理,即名為佛。所以成佛既難又不難。說它難,難就難在「空」不了。若能理解萬法皆空,真正證得諸法(宇宙萬有)本性空寂無相,那又與佛何異?「佛性」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義之一。我國古代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典籍尚不完備時,南朝梁·竺道生即持此主張,認為闡提(斷善根之人)也有佛性。他的這一大膽創(chuàng)見,當時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爭論,道生本人遭到圍攻。「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故事,就是由他的闡提也有佛性的主張引起的。后來大本《涅槃經(jīng)》流傳到南方,證明道生的見解不誤。一場爭論才平息下來。從而道生的聲望也就更高了。佛性一詞在小說中也有引用,如《水滸傳》第四五回:「那眾僧都在法壇上看見了這婦人,自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時間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馬?!梗o名氏)
【三藏法數(shù)】佛性者,覺性也。即諸佛所證真覺湛明之性,無染無凈,離過絕非,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