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別善惡報應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中阿含鸚鵡經(jīng)之別譯也。
善惡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判善惡之性經(jīng)論諸師之說種種不一,菩薩瓔珞經(jīng)以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經(jīng)下曰:「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于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背第一義諦起為惡?!勾蟪肆x章七曰:「順名為善,違名為惡?!雇唬骸疙樌砻?,違理名惡?!狗ń绱蔚谏现略唬骸干祈樌頌榱x,息倒歸真,故云順理。惡以乖理為義?!刮ㄗR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于此世他世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若夫如人天之樂果,于此世雖為順益,于他世不為順益,故非是善,無記性也。又如惡趣之苦果,于此世雖為違損,于他世不為違損,故非是惡,亦無記性也。論五曰:「能為此世它世順益,故名為善。人天樂果雖于此世能為違順,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于此世他世違損,故名不善。惡趣苦果雖于此世能為違損,非于他世,故非不善?!箖粲凹s五乘而判三種之善惡:一順益為善,違損為惡。若依此義,則上通佛菩薩,下極人天,其所修之行,名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別報業(yè),名為惡。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者無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輪物存于意中,是違于無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輪之相,是順于理之無相行也。因之順理為善,違理為惡。若依此義則上從佛菩薩下極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總為有相行,名之為惡。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法界之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自體無如心不緣理,所謂隨心之欲而不超軌之境界也,是名為善。若依此義則凡夫二乘無論,即上至三乘,總其緣修之善行,齊為惡也。見大乘義章十二。天臺立六種,一人天之善。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報盡,則還墮于三途,故亦為惡。二二乘之善。二乘能離三界之苦故名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為惡。故大論謂寧起惡癩野干心,不生聲聞辟支佛意。當生死涅槃俱為惡也。三小乘菩薩之善。慈悲兼濟故是善,然彼身中未斷一毫之煩惱(小乘菩薩三大劫中不斷惑最后一坐成覺),如貯于毒器之食物,食者乃死,故亦為惡。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忍之煩惱,是善也,然墮于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故亦為惡。五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于理,亦是惡。故涅槃經(jīng)自白由此以前我等皆為邪見人,邪豈非惡耶?六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然此有二義:一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二達此圓理為善,著之為惡,圓之著尚為惡,況復其馀?止觀二之三曰:「唯圓法名為善,善順實相名為道,背實相名非道。若達諸惡非惡皆是實相名非道,若達諸惡非惡皆是實相即行非道。通達佛道,若于佛道生著不消甘露,道成非道。」同輔行曰:「唯圓為善,復有二意:一者以順為善,以背為惡。次以著為惡,以達為善?!褂衷唬骸敢灾鵀閻?,以達為善,圓著尚惡,況復馀耶?」以上諸說中凈影第一順益之義同于唯識論之說,第二順理與第三體順相兼,同于瓔珞經(jīng)之說。天臺別教之義與凈影第二順理之義同,圓教中之第一義與凈影體順之義及瓔珞經(jīng)之說同。其第二義以達著斷善惡之性,為天臺獨特之發(fā)揮。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于是釋然也。
【佛學常見辭匯】
合于理的叫做善;乖于理的叫做惡。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本業(yè)纓絡經(jīng)云:「順理起心者謂之善,違理起心者謂之惡?!?/div>
四種善惡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前所述善惡之性,其標準也,俱舍論分其種類各為四種:一勝義善,涅槃也。涅槃是最極安穩(wěn),眾苦永滅,如無病之體者。二自性善,慚愧之二與無貪無癡無瞋之三善根也。此五法不待馀之相應及等起而自為善,猶如良藥。三相應善,其他信勤等善法待慚愧與三善根相應而始為善故,猶如水。四等起善,身語二業(yè)也。由自性善與相應善等起而為善故,猶如良牛所出之牛乳。惡之四種反之。
善惡所起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分別善惡所起經(jīng)之略名。
善惡業(yè)果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賴耶三位之一。
善惡報應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分別善惡報應經(jīng)之略名。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俗語佛源】
謂行善得樂報,作惡得苦報,不會沒有報應,只是報應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說「三是因果報應」。依善惡業(yè)力的大小,或現(xiàn)世受報,稱為「現(xiàn)報」;或來生受報,稱為:「生報」;或隔二生以上才受報,稱為「后報」。這就是所謂「來早」或「來遲」的不同。如元·無名氏《砂擔》第二折:「休將奸狡昧神,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惯@句俗語的變式較多,且舉數(shù)例。如明·張景《飛丸記》第十六出:「善惡終有報,只爭早與遲。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丈夫相權(quán),善作威福,縉紳切齒,臺諫舌縮。不意天意昭昭,禍來忽倏。」又如《飛龍全傳》第八回:「可憐二魏平日千般兇惡,萬種強梁,今日雙雙俱遭鄭恩之手,了命歸陰。正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善惡必報,遲速有期。」也省為「善惡到頭終有報」。如峻青《寫在百花重放的時候》:「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善惡到頭終有報」。(李明權(quán))
善惡先徵夢
【三藏法數(shù)】
謂人凡有善惡吉兇之事,必先形于夢寐,以為徵驗也。
不說善惡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行慧施時,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隨所愿,普皆饒益,是名不說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