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叔本華(叔本華)  拼音:shú běn huá
Arthur Schopenhauer
人名。(西元1788~1860)德國哲學家。提倡意志哲學。認為生活意志為宇宙的本體,由此意志以生欲望,則欲望永不得滿足,故苦痛亦無終了時,世稱「厭世主義」。著有《意志與表象之世界》等。
《國語辭典》:蓋然性(蓋然性)  拼音:gài rán xìng
有可能但又不必然的性質(zhì)。與「必然性」相對。如:「這件案子有高度蓋然性由公司得標,所以我們要更積極爭取?!?/div>
《國語辭典》:多元論(多元論)  拼音:duō yuán lùn
一種哲學派別。認為宇宙的本源為多數(shù)之實在所成,與一元論相對。
《漢語大詞典》:對立面(對立面)
(1).哲學上指處于矛盾統(tǒng)一體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斗爭的兩個方面。 毛澤東 《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一:“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tǒng)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講課提綱》第八章:“其實一切矛盾著的對立面,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們相互間都可以說是處于根本對立的地位,而它們之間都是具有著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
(2).指社會生活中立場、觀點等互相對立的方面。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后》:“意外的是,他這時和十年前的詩友 高適 卻成為了對立面?!?/div>
《漢語大詞典》:非決定論
與“決定論”相對。否認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約性和規(guī)律性的哲學學說。它無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揚盲目力量。
《漢語大詞典》:方法論(方法論)
哲學上關(guān)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學說。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講課提綱》第一章:“哲學是關(guān)于人們的世界觀的學問,世界觀對于人們的認識又具有方法論的作用?!?span id="62m6yws" class="book">《光明日報》1987.3.15:“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是提供給人們一個觀察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把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各種具體問題時,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千差萬別的?!?/div>
《漢語大詞典》:反杜林論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從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方面批判杜林對馬克思主義的“變革”,系統(tǒng)闡述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理論。
《漢語大詞典》:煩瑣哲學(煩瑣哲學)
(1). 歐洲 中世紀在學院中講授的以解釋天主教教義為內(nèi)容的哲學,實際上是一種神學體系。由于采用煩瑣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稱為“煩瑣哲學”。
(2).指羅列表面現(xiàn)象,拼湊枯燥條文,使人得不到要領(lǐng)的作風和文風。
《國語辭典》:泛神論(泛神論)  拼音:fàn shén lùn
認為自然與神,本質(zhì)上為一體,世界萬物不外乎神的表現(xiàn)的理論。代表學者有布魯諾和史賓諾沙。也稱為「萬有神論」。
《漢語大詞典》:反映論(反映論)
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同唯心主義的先驗論根本對立的哲學學說。認為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反映,不是先天就有的。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認識論,不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guān)系,把認識只看做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這是消極的直觀的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認為認識依賴于實踐,認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能動地指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hǔ)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漢語大詞典》: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馬克思作于1845年初。共十一條。提出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基本點,概述了新的世界觀。其核心是實踐觀點,闡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出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國語辭典》:不可知論(不可知論)  拼音:bù kě zhī lùn
一種唯心的認識論。認為除了感覺之外的世界是無法認識的。
《漢語大詞典》:辯證法唯物論提綱
毛澤東作于1937年。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哲學的記錄稿整理而成。分唯心論與唯物論、辯證法唯物論、唯物辯證法三章。實踐論和矛盾論是重點展開論述的兩節(jié)。
《漢語大詞典》:辯證邏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組成部分,是研究思維辯證法的科學。辯證邏輯要求人們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的總和,從事物本身矛盾的發(fā)展、運動、變化來觀察它,把握它,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zhì)。
《國語辭典》:柏林大學(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為德國著名國立大學之一。在1809年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創(chuàng)設(shè),為強調(diào)研究的現(xiàn)代大學。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劃入東德。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學于西柏林。東德的柏林大學乃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東西德統(tǒng)一后,兩校仍各自獨立,名稱未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