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40,分9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和聲
和聲
和中
和云
惠和
和南
講和
議和
泰和
和詩
卞和
寡和
協(xié)和
和光
倡和
《國語辭典》:和聲(和聲)  拼音: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眾人應(yīng)和的部分。
2.音樂上指兩個(gè)以上的音按一定規(guī)律同時(shí)發(fā)聲。
《漢語大詞典》:和聲(龢聲)
(1).詞、曲中的襯詞。原為歌曲中常由他人應(yīng)和的部分,如“賀賀賀”、“何何何”之類。 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樂律一:“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 唐 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fù)用和聲?!?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一:“ 唐 人朝成一詩,夕付管絃,往往聲希節(jié)促,則加入和聲。凡和聲皆以實(shí)字填之,遂成為詞?!?br />(2).隨聲附和。 明 李贄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謂矮子觀場(chǎng),隨人説研,和聲而已?!?/div>
《分類字錦》:和中
元史食貨志延祐三年中糴和林糧二十三萬石五年六年又各和中二十萬石
分類:和中平糴
《駢字類編》:和云(和云)
唐 李端 山下泉 凈色和云落,喧聲繞石斜。
分類:和云
《漢語大詞典》:惠和
仁愛和順。左傳·昭公四年:“ 紂 作淫虐, 文王 惠和, 殷 是以隕, 周 是以興,夫豈爭諸侯!”《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政非惠和,不圖於心;制非舊典,不訪於朝?!?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睦族以惠和,煦下以慈愛?!?宋 曾鞏 《樞密遷官加殿學(xué)士知州制》:“某忠加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遺,以輔朕躬?!?/div>
分類:仁愛和順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語音譯。梵語作vand。古印度人對(duì)長上問候用語,表示敬禮、恭敬之意。此用語亦流行于佛教團(tuán)體。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書:「并有片物供養(yǎng),愿垂納受,路遠(yuǎn)不得多,莫嫌鮮薄,玄奘和南?!?/div>
《國語辭典》:講和(講和)  拼音:jiǎng hé
結(jié)束紛爭,彼此和解?!缎绿茣>硪欢?。張說傳》:「始為相時(shí),帝欲事吐蕃,說密請(qǐng)講和以休息鄣塞?!埂洞笏涡瓦z事。貞集》:「一時(shí)士大夫甘心講和,酣豢于湖山歌舞之娛,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div>
《國語辭典》:議和(議和)  拼音:yì hé
交戰(zhàn)國互相商議恢復(fù)和平、秩序。
《漢語大詞典》:泰和
(1).太平。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fēng)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眳⒁姟?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dú)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眳⒁姟?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國文》:“其至少數(shù)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fù)纖翳之留?!眳⒁姟?太和 ”。
《國語辭典》:太和  拼音:tài hé
1.陰陽會(huì)合,沖和之氣?!稘h書。卷一○○。敘傳上》:「是以六合之內(nèi),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br />2.太平盛世?!段倪x。曹植。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號(hào):(1)三國魏明帝的年號(hào)(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號(hào)(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號(hào)(西元829~835)。
《國語辭典》:和詩(和詩)  拼音:hè shī
依照他人詩的體裁、韻腳作詩?!都t樓夢(mèng)》第三七回:「且別給他看,先說與他韻。他后來,先罰他和了詩。」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xiàn)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晉 陸機(jī) 《演連珠》之二三:“是以南 荊 有寡和之歌,東野有不釋之辯?!?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詩:“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唐 元稹 《酬樂天雪中見寄》詩:“滿空飛舞應(yīng)為瑞,寡和高歌只自娛。”
分類:唱和
《國語辭典》:協(xié)和(協(xié)和)  拼音:xié hé
1.和諧融洽。三國魏。鐘會(huì)〈移蜀將吏士民檄〉:「布政垂惠,而萬邦協(xié)和?!埂段倪x。潘岳。笙賦》:「協(xié)和陳宋,混一齊楚。」
2.調(diào)和?!逗鬂h書。卷三九。劉般傳》:「協(xié)和陰陽,調(diào)訓(xùn)五品?!埂度龂尽>砣?。蜀書。后主禪傳》:「上下交暢,然后萬物協(xié)和,庶類獲乂。」
3.湊合、湊在一起。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二折:「四季中間無日無,惟有秋深更凄楚,怎當(dāng)他協(xié)和芭蕉夜窗雨。」
《漢語大詞典》:和光
(1).謂才華內(nèi)蘊(yùn),不露鋒芒。后漢書·王允傳:“公與 董太師 并位俱封,而獨(dú)崇高節(jié),豈和光之道邪?”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內(nèi)寳養(yǎng)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span id="jlsyeua" class="book">《魏書·釋老志》:“和光六道,同塵萬類。” 唐 王維 《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眳⒁姟?和光同塵 ”。
(2).共同照耀。 唐 韋展 《日月如合璧賦》:“分則列照於三無,聚則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輝。 宋 蘇軾 《妒佳月》詩:“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div>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隨聲相和?!抖Y記。樂記》:「倡和清濁?!固?。孔穎達(dá)。正義:「先發(fā)聲者為倡,后應(yīng)聲者為和?!骨?。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趙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br />2.一人先提議,他人再附和?!蹲髠?。昭公十二年》:「外內(nèi)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yǎng)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dāng)?!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敢粋€(gè)封袋上寫著『程儀』,一本書、一個(gè)詩卷,知縣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br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婦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內(nèi)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