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40,分90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新和
和齊
和齊
和弦
和弦
和正
歸和
干和
南和
和土
和草
荊和
前和
和就
和釋
《韻府拾遺 個(gè)韻》:新和
柳宗元詩郡樓有遺唱新和敲南金
《漢語大詞典》:和齊(和齊)
(1).謂調(diào)配口味。齊,通“ 劑 ”,調(diào)味品。語本周禮·天官·食醫(yī):“食醫(yī)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齊?!?鄭玄 注:“和,調(diào)也?!?span id="bnxhd77" class="book">《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br />(2).謂調(diào)配劑量。《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教以案法逆順,論藥法,定五味及和齊湯法。”
《漢語大詞典》:和齊(和齊)
調(diào)和齊一;使和諧一致。荀子·非相:“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陳公墓志銘》:“蓋 魯 有 臧文仲 , 鄭 有 子產(chǎn) , 齊 有 晏嬰 , 晉 有 叔向 ,四人者當(dāng) 周 之末造,能新美舊學(xué)而和齊用之。”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 大皥 以降,力政經(jīng)營,并包殊族,使種姓和齊,以遵率王道者數(shù)矣。”
《國語辭典》:和弦  拼音:hé xián
1.樂曲中數(shù)個(gè)音三度重疊,同時(shí)發(fā)聲。
2.調(diào)音、調(diào)弦?!都t樓夢》第五四回:「賈母便說道:『你們兩個(gè)對一套「將軍令」罷?!欢寺犝f,忙和弦按調(diào)撥弄起來。」
《漢語大詞典》:和弦(和絃)
謂與他人的弦音相應(yīng)和。 明 陳子龍《偕熊令君伯甘游》詩:“和絃愧同調(diào),擊壤庶齊觀。”
《漢語大詞典》:和正
(1).形容樂音和平中正。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jìn)旅退旅,和正以廣?!?鄭玄 注:“和正以廣,無姦聲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4245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藝文類聚》卷四四引 漢 李尤 《琴銘》:“條暢和正,樂而不淫?!?br />(2).和順端正。 漢 揚(yáng)雄 《太玄·釋》:“震於庭,和正俱亡也?!?范望 注:“以德懷近則近和,以威懾遠(yuǎn)則遠(yuǎn)正?!?/div>
《分類字錦》:歸和(歸和)
何法盛徵祥記牡曰麒牝曰麟牡鳴曰游圣牝鳴曰歸和夏鳴曰扶幼秋鳴曰養(yǎng)綏
分類:麒麟
《漢語大詞典》:干和(乾和)
一種不攙水的釀酒法,轉(zhuǎn)指不攙水的酒。 宋 竇蘋 酒譜:“ 張籍 詩云:‘釀酒愛乾和’,即今人不入水也。 并 汾 間以為貴品,名之曰乾酢酒。”按,今本《張司業(yè)詩集·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作“朝和”。 元 宋伯仁 《酒小史》:“ 汾州 乾和酒, 山西 羊羔酒?!?
分類:干和釀酒
《駢字類編》:南和
漢書地理志廣平國縣南和信后漢書郡國志鉅鹿郡縣南和 宋史地理志 德府縣南和 明一統(tǒng)志南和縣在順德府城東四十里形又云笈七簽五道混回七門始分南和建節(jié)白帝彰
又五符經(jīng)云五符一通書以南和之繒南和赤色繒也仙公請問經(jīng)云道德上下經(jīng)及洞真元經(jīng)三皇天文上清眾篇詠等皆是太上所撰而為文書于南和之繒故曰題素也
又南方赤帝長來覺字南和守我口舌中
分類:南和
《駢字類編》:和土
淮南子以水和土以土和火以火化金以金治木木復(fù)反土五行相治所以成器用
分類:和土
《駢字類編》:和草
唐 方干 經(jīng)周處士故居 山蔬和草嫩,海樹入籬生。
分類:和草
《漢語大詞典》:荊和
(1).指 春秋 時(shí) 楚 人 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shí):“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jià),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jiān)之功。” 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縱饒 秦氏 ,當(dāng)時(shí)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dāng)路泣,良璞為誰明?”參見“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繼筑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jià)連城?!?/div>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xiàn)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國語辭典》:前和  拼音:qián hé
棺材的前頭?!秴问洗呵?。開春》:「昔王季歷葬于渦山之尾,欒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div>
分類:前額
《駢字類編》:和就
謝靈運(yùn) 撰征賦 總出入于和就,兼仁用于默語。
《漢語大詞典》:和釋(和釋)
和解,消除。 前蜀 杜光庭 《馬師穆尚書土星醮詞》:“和釋寃仇,銷平殃對。” 前蜀 杜光庭 《漢州太尉于仙居醮詞》:“往債前寃,未蒙和釋。”
分類:和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