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40,分90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和頌
和笙
和靜
文和
鶴和
和客
動和
感和
鶯和
妍和
三和
琴和
還和
和民
和澤
《漢語大詞典》:和頌(和頌)
古代鄉(xiāng)射禮的五項(xiàng)要求之一。射時(shí)節(jié)奏要合《雅》《頌》之樂。論語·八佾“射不主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zhì);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儛,與舞同?!?/div>
《漢語大詞典》:和笙
小笙。 唐 李百藥 《笙賦》:“縱調(diào)文於雅笛,留神思於和笙。”宋史·樂志四:“匏部有六:曰竽笙,曰巢笙,曰和笙,曰閏餘匏,曰九星匏,曰七星匏?!?/div>
《漢語大詞典》:和靜
猶和諧;平和安靜。莊子·繕性:“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shí)得節(jié)?!?漢 張衡 《思玄賦》:“安和靜而隨時(shí)兮,姑純懿之所廬?!?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山遐 去 東陽 , 王長史 就 簡文 索 東陽 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 王統(tǒng)照 《沉思》:“畫室里充滿了和靜、深沉而安定的空氣?!?/div>
《韻府拾遺 歌韻》:文和
梁書柳慶遠(yuǎn)傳慶遠(yuǎn)字文和高祖之臨雍州問京兆人杜惲求州綱惲舉慶遠(yuǎn)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問未知者耳
分類:文和
《漢語大詞典》:鶴和(鶴和)
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焙笠浴苞Q和”謂唱和,應(yīng)答。 宋 程垓 《驀山溪》詞:“醉后百篇詩,儘從他龍吟鶴和。”
《駢字類編》:和客
三柳軒雜識姚氏殘語以常棣為俗客兄弟之義不可稱俗今改為和客
《駢字類編》:動和(動和)
張衡陳事疏君以靜唱臣以動和
分類:動和
《漢語大詞典》:感和
謂召致和氣。 南朝 宋 朱廣之 《咨顧道士〈夷夏論〉》:“夫禮以伸敬,樂以感和。”南齊書·樂志:“食舉歌辭:……含氣感和,蒼生欣戴?!?/div>
《駢字類編》:鶯和(鶯和)
杜甫 晴詩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shù)群。
《漢語大詞典》:妍和
美好和煦。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風(fēng)澹蕩俠思多,天色凈淥氣妍和?!?唐 白居易 《夢行簡》詩:“天氣妍和水色鮮,閑吟獨(dú)步小橋邊。” 清 蔣和寧 《酬王夢樓招游》詩:“ 六朝 風(fēng)物正妍和,珍重烏篷載酒過。”
分類:美好和煦
《漢語大詞典》:三和
(1).三次調(diào)弦演奏。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之三:“六變鼓鐘,三和琴瑟。”
(2).指三種祭品。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之六:“三和實(shí)俎,百味浮蘭。”
(3). 元 明 俗語,喂牲口謂之撒和,三和謂喂料三次。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便驢騾也與他槽頭細(xì)草添三和?!?/div>
《駢字類編》:琴和
唐 高適 宓公琴臺詩三首 其一 琴和人亦閑,千載稱其才。
分類:琴和
《分類字錦》:還和(還和)
張仲素玉磬賦練響而鳴球可諧還和而浮石非匹
分類:
《漢語大詞典》:和民(龢民)
(1).使民和順安定。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國語·周語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2).與民和洽。國語·周語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shí),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br />與民和洽。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順時(shí),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
《漢語大詞典》:和澤(和澤)
(1).仁德,恩澤。梁書·嚴(yán)助傳:“盛德上隆,和澤下洽?!?br />(2).指和潤的雨露。 晉 張協(xié) 《安石榴賦》:“含和澤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br />(3).溫暖濕潤。 晉 陶潛 《勸農(nóng)》詩:“氣節(jié)易過,和澤難久?!?晉 陶潛 《和郭主簿》詩之二:“和澤同三春,華華涼秋節(ji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