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疑謬(疑謬)
亦作“ 疑繆 ”。 可疑和謬誤之處。 三國 吳 韋昭 《國語解敘》:“遭 秦 之亂,幽而復光, 賈生 、 史遷 頗綜述焉。及 劉光祿 於 漢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謬?!?span id="cj6f92t"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顧譚傳》:“每省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fā)疑謬,下吏以此服之。”新唐書·崔義玄傳:“ 義玄 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jié)解,能是正之。”文獻通考·經籍二二:“雜史者,正史編年之外,別為一家,體制不純,事多異聞,言或過實,然藉以質正疑謬,補緝闕遺,后之為史者,有以取資。”
《漢語大詞典》:誣悖(誣悖)
謂言不由衷和謬誤無知。呂氏春秋·振亂:“固不知,悖也;知而欺心,誣也。誣悖之士,雖辨無用矣。” 高誘 注:“論説事情,固不知之,是為悖;實知之而自欺其心,是為誣?!?陳奇猷 校釋:“固不知其説之矛盾而説之是為悖,已知其説之矛盾而説之,則為欺心?!?/div>
《漢語大詞典》:災繆(災繆)
禍患和謬誤??姡ā?謬 ”。荀子·仲尼:“有災繆者,然后誅之?!?楊倞 注:“有災怪繆戾者,然后誅之,非顛倒其敵也?!?/div>
《漢語大詞典》:誣誤(誣誤)
歪曲和謬誤。 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若能在彼中設一西文報,辨其誣誤,昌言 中國 教化之善,及其可以振興之道,俾知吾國之尚有人在,則亦弭患無形之一術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