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五月飛霜
 
燕霜感
 
鄒衍囚燕
  
含悲系燕獄
 
鄒生哭
 
鄒衍感彼蒼
 
鄒衍系獄

相關人物
鄒衍


《后漢書》卷五十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劉瑜〉~856~
「鄒衍匹夫,杞氏匹婦,尚有城崩霜隕之異?!固?#183;李賢注引《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天為之下霜?!?/span>
《昭明文選》卷三十九〈上書啟·上書·詣建平王上書〉~786~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鄒衍盡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span>
《論衡》卷五《感虛》
鄒衍無罪,見拘于燕,當夏五月,仰天而哭,天為隕霜。

簡釋

燕霜:指冤獄。唐李白《送張秀才謁高中丞》:“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p>


例句

燕臣昔慟哭,五月飛秋霜。 李白 古風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于公慟哭三年旱,鄒衍含愁五月霜。 王巨仁 憤怨詩

古今何事不思量,盡信鄒生感彼蒼。 袁郊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駱賓王 疇昔篇

《國語辭典》:含悲  拼音:hán bēi
內心懷著悲傷。《文選。謝靈運。道路憶山中詩》:「懷故叵新歡,含悲忘春暖。」《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對繁弱以流涕,望曲阜而含悲。」
《國語辭典》:含悲忍淚(含悲忍淚)  拼音:hán bēi rěn lèi
形容強忍著悲痛。如:「雖然地震使得許多人失去親人與住所,但是我們仍要含悲忍淚,重振家園?!?/div>
分類:強忍悲痛
《國語辭典》:風木含悲(風木含悲)  拼音:fēng mù hán bēi
語本《韓詩外傳》卷九:「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弧贡扔鞲改竿龉?,兒女不得奉養(yǎng)的悲傷。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出:「先父公弼,作宦黃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風木含悲,年來獨與妻房柳氏,諧其伉儷?!挂沧鳌革L木之悲」、「風木之思」、「風樹之悲」、「風樹之感」。
《漢語大詞典》:風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yǎng)的悲傷。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清 錢謙益 《南京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曹汝蘭授文林郎制·母李氏仍前贈》:“哀此風木之悲,用霈《蓼蕭》之澤?!?清 鈕琇 觚賸·兩大文章:“ 溫嶠 之絶裾,自忘其母,風木之悲何及,缾罍之恥奚償?”亦作“ 風木含悲 ”。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先父 公弼 ,作宦 黃州 ,因而流寓 岐亭 ,不幸風木含悲,年來獨與妻房 柳氏 ,諧其伉儷。”參見“ 風樹 ”。
《高級漢語詞典》:含悲茹痛
忍受痛苦
《漢語大詞典》:含啼
猶含悲。 南朝 梁 蕭大圜 《竹花賦》:“附紫筍以含啼?!?隋 江總 《秋日新寵美人應令》詩:“翠眉未畫自生愁,玉臉含啼還似笑。” 后蜀 顧夐 《玉樓春》詞:“恨郎何處縱疎狂,長使含啼眉不展。” 明 陳子龍 《哭張?zhí)烊缦壬?/a>詩之二三:“少婦含啼方避室,萬人齊祝詠維熊?!?/div>
《漢語大詞典》:含愴(含愴)
猶含悲。懷著悲傷。 明 高啟 《顧榮廟》詩:“大夫過停轅,式瞻為含愴。”
分類:含悲悲傷
《漢語大詞典》:銜碑(銜碑)
含悲的隱語。碑,音同“ 悲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二九》:“奈何許,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
分類:含悲音同
《國語辭典》:飲恨吞聲(飲恨吞聲)  拼音:yǐn hèn tūn shēng
把愁恨咽到肚里,強忍哭聲。語本《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剐稳莺贡Ш薅鵁o法表態(tài)發(fā)泄。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出:「夫人過哀,眼見粉愁香怨,寡人不肖,豈能飲恨吞聲!亦有短歌,為卿一詠?!挂沧鳌革嫐馔搪暋?。
《漢語大詞典》:燕霜
初學記卷二引《淮南子》:“ 鄒衍 事 燕惠王 ,盡忠。左右譖之,王繫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后以“燕霜”為蒙冤之典。 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我無 燕 霜感,玉石俱燒焚?!?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后》:“由于內戰(zhàn),使得‘玉石俱焚’, 李白 本人正被囚在獄中等待處分。說‘我無 燕 霜感’,其實正是我有彌天的 燕 霜之感?!?/div>
分類:蒙冤
《國語辭典》:飛霜(飛霜)  拼音:fēi shuāng
1.降霜。《文選。張協(xié)。七命》:「飛霜迎節(jié),高風送秋?!?br />2.白色的鹽。宋。柳永煮海歌〉:「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糇糧?!?/div>
《國語辭典》:飛白(飛白)  拼音:fēi bái
1.飛白書的簡稱。參見「飛白書」條。
2.白,白字、別字。飛白指將語言中的方言、俗語、吃澀、錯別,故意加以記錄或援用的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