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8,分2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向使
向前
劉向
一向
北向
向陽
東向
向此
南向
西向
向上
日向
歸向
偏向
向時
《國語辭典》:向使  拼音:xiàng shǐ
假使、假設(shè)?!段倪x。李斯。上書秦始皇》:「向使四君卻客而弗納,疏士而弗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zé)o彊大之名也。」《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向使能瞻前顧后,援鏡自戒,則何陷于兇患乎!」
分類:假使
《國語辭典》:向前  拼音:xiàng qián
1.往前?!度龂萘x》第一一回:「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br />2.以前、先前。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坐重聞皆掩泣?!?br />3.努力上進(jìn)。元。秦??夫《東堂老》第二折:「那做買賣的有一等人肯向前,敢當(dāng)賭,湯風(fēng)冒雪?!?/div>
《國語辭典》:劉向(劉向)  拼音:liú xiàng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后因權(quán)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jīng)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范五行》等書。并且編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國語辭典》:一向  拼音:yī xiàng
1.從來、一直?!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缸阆率钦l?我一向不曾認(rèn)得?!埂段拿餍∈贰返谌寤兀骸副謩x經(jīng)過從前老佛爺巡幸,一向不準(zhǔn)閒人借住?!?br />2.同一趨向?!秾O子。九地》:「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文選。鐘會。檄蜀文》:「蓄力待時,并兵一向?!?br />3.片刻?!抖鼗妥兾募聲?。卷四。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于時一向子,上至梵天宮?!?br />4.一段時間?!豆卤驹麟s劇。云窗夢。第四折》:「妹子,你這病害了這一向,還不得好,可是甚么病?」《紅樓夢》第六五回:「只因這一向他病了,事多,這大奶奶暫管幾日?!?/div>
分類:一向片刻
《漢語大詞典》:北向(北嚮)
亦作“ 北鄉(xiāng) ”。亦作“ 北向 ”。 朝北;向北。呂氏春秋·季秋紀(jì):“司徒搢撲,北嚮以誓之?!?span id="9hauvfp" class="book">《史記·項羽本紀(jì)》:“ 項王 即日因留 沛公 與飲…… 沛公 北嚮坐, 張良 西嚮侍。”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quán)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權(quán) 親叉手,北向稽顙?!?唐 柳宗元 《嶺南節(jié)度向軍堂記》:“先是為堂於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賓眾南向?!?宋 董弅 《閑燕常談》:“以手加額,北鄉(xiāng)贊嘆?!?br />見“ 北嚮 ”。
分類:北向
《國語辭典》:向陽(向陽)  拼音:xiàng yáng
面向陽光?!段倪x。潘岳。閑居賦》:「蘘荷依陰,時藿向陽?!?/div>
《國語辭典》:東向(東向)  拼音:dōng xiàng
面向東方?!妒酚洝>戆艘?。廉頗藺相如傳》:「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div>
《韻府拾遺 紙韻》:向此
黃公度詩:胸蟠活國計,試手曾向此。
《駢字類編》:南向(南向)
一作鄉(xiāng),又作向。書顧命:牖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nèi)A玉仍幾 禮記曲禮見東鄉(xiāng)下。
又疏席南向,北鄉(xiāng)。,以西方為上者。,謂東西設(shè)席,南向北鄉(xiāng),則以西方為上頭也 周禮司幾筵:凡大朝覲、大享、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shè)黼依,依前南向。,設(shè)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幾。
又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
又小司寇:其位:。王南向,。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東面。策詩:。筑室百堵。西南其戶。傳:西向戶。南向戶也 戰(zhàn)國 莫敖子華曰:昔者葉公子高身獲于表薄,而財于柱國,定白公之禍,寧楚國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廉,名不挫于諸侯。當(dāng)此之時也,天下莫敢以兵南向。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 史記項羽本紀(jì)見東向下佞。又孝文帝本紀(jì)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寡人不 不足以稱宗廟,愿請楚王計宜者,寡人不敢當(dāng)。群臣皆伏,固請。代王西鄉(xiāng)讓者三,南向讓者再。
又武安侯傳見東鄉(xiāng)下 漢書陳湯傅: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訟湯曰: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仄席而坐。趙有廉頗、馬服彊,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由是言之,戰(zhàn)克之將,國之瓜牙,不可不重也。
又王尊傳:正月行幸曲臺。臨饗罷衛(wèi)士。衡與中二千石大鴻臚賞等會坐殿門下。衡南向,賞等西鄉(xiāng)。衡更為賞布東鄉(xiāng)席,起立延賞坐。私語如食頃之。后漢書龐參傳:昔孝文皇帝悟馮唐之言而赦魏尚罪,使為邊守,匈奴不敢南向。 晉書何曾傳:曾閨門整肅,自少至長,無聲樂嬖倖之好。年老之后,與妻相見,皆正衣冠,相待如賓。已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畢,便出就。宋書禮志:博士跪曰祠事畢,就燎。博士太常引皇帝燎位,當(dāng)壇東階,皇帝南向立,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體、爵酒、黍飯諸饌物,登柴壇施設(shè)之。又索虜傳:虜攻虎牢,未復(fù)南向,若便攝軍舍項城,則淮西諸郡,無所憑依。齊書禮志:永明十一年,兼祠部郎何佟之議。案禮記: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向于北墉下,荅陰之義也。鄭元云:荅,猶對也。北墉,社內(nèi)北墻也。王肅云:陰氣北向,故君南向以荅之。荅之為言,是相對之稱。知古祭社北向設(shè)位,齋官南向明矣。又王融傳:曲從物情,偽竊章服。歷年將絕,隱蔽無聞。既南向而泣者,日夜以覬;北顧而辭者,江淮相屬。兇謀歲窘,淺慮無方。
又垣崇祖?zhèn)鳎撼缱鎲⒚鞯墼唬夯幢笔棵瘢η?,南向之心,日夜以冀。崇祖父伯并為淮北州郡,門族布在北邊,百姓所信,一朝嘯咤,事功可立。名位尚輕,不足威眾,乞假名號,以示遠(yuǎn)近。北史齊高祖紀(jì):王若馬首南向,問鼎輕重,朕雖無武,欲止不能。必為社稷宗廟出萬死之策,決在于王,非朕能定。臣莊于明此以南向,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也。 呂覽: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向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王水經(jīng)注:昆崙山上有大鳥,名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星云笈七簽:招真有尊卑之差,求神有上下之序。若無 之時,天陰之夕,可于寢室南向存之,有星可出中庭,坐立任意。此所謂奔南辰之法,不傳地仙。 阮籍詠懷詩: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韓翃別汜水縣尉詩見 北臨下。
分類:南向
《漢語大詞典》:西向(西嚮)
見“ 西鄉(xiāng) ”。
分類:西向
《漢語大詞典》:西鄉(xiāng)(西鄉(xiāng))
亦作“ 西嚮 ”。 面向西方。禮記·檀弓下:“男子西鄉(xiāng),婦人東鄉(xiāng)?!?span id="xrjcx2i" class="book">《史記·項羽本紀(jì)》:“ 張良 西嚮侍?!?span id="sjskkmw" class="book">《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xiāng)?!?br />亦作“ 西嚮 ”。 復(fù)姓。 春秋 宋 有 西鄉(xiāng)曹 。見尸子。
《國語辭典》:向上  拼音:xiàng shàng
1.往上、朝上。如:「元旦升旗典禮中,大家朝著旗桿向上看,眼見國旗飄飄,心中都十分感動?!?br />2.上進(jìn)、進(jìn)取?!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懶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須經(jīng)商立業(yè);敗壞的,也只消天掙與家園,卻不把人間向上的心都冷了?」
3.上層、高貴的。唐。白居易 池上閒吟詩二首之一:「幸逢堯舜無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宋。陳著 卜算子。一自夢盧頭詞:「元是都門向上人,大用何嫌晚?!?br />4.前文或前言提及。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今日早朝下來,已與曹子建學(xué)士說知向上之事。」
《駢字類編》:日向
宋史日本國傳:西海道有筑前、筑后、豐前、豐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薩摩,凡九州。共統(tǒng)九十三郡。又熊曜瑯琊臺觀日賦:日向濛汜,云橫麗譙。戴叔倫寄呈王侍郎詩:日向江湖老,此心誰為論。
分類:日向
《國語辭典》:歸向(歸向)  拼音:guī xiàng
1.歸于、歸依。如:「天涯淪落,不知歸向何方?」
2.歸降、服從。元。李文蔚《蔣神靈應(yīng)》第一折:「我如今滅西梁、定西羌,西蜀遠(yuǎn)遠(yuǎn)皆歸向?!?/div>
《國語辭典》:偏向  拼音:piān xiàng
偏袒一方,不公正。元。關(guān)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不爭著你個陳良佐先登了舉場,著人道我將你個最小的兒偏向?!埂都t樓夢》第七三回:「大約這些奶子們,一個個仗著奶過哥兒姐兒,原比別人有些體面。他們就生事,比別人更可惡,專管調(diào)唆主子,護(hù)短偏向?!?/div>
《國語辭典》:向時(向時)  拼音:xiàng shí
以前?!段倪x。陸機。辯亡論下》:「夫太康之役,眾未盛乎曩日之師;廣州之亂,禍有愈乎向時之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