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903
典故
38
詞典
1747
分類詞匯
38
佛典
68
其它
12
共1903,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104
105
106
107
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10
111
112
113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口諧辭給
口型
口喧佛號
口血未干
口炎
口眼弗閉
口吟舌言
口淫
口壅若川
口語體
口燥唇乾
口燥唇干
口札
口脂面藥
口口聲聲
《漢語大詞典》:
口諧辭給(口諧辭給)
謂言辭詼諧敏捷。
《
漢書·東方朔傳
》
:“上以 朔 口諧辭給,好作問之?!?/div>
分類:
言辭
詼諧
敏捷
《漢語大詞典》:
口型
指說話或發(fā)音時(shí)的口部形狀。如:影片配音,必須對準(zhǔn)口型,使聲音與嘴部動(dòng)作緊密吻合,給觀眾以視覺和聽覺完全一致的印象。
分類:
發(fā)音
《高級漢語詞典》:
口喧佛號
大聲念佛
《國語辭典》:
口血未乾
拼音:
kǒu xuè wèi gān
語出《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比喻立誓不久就背棄盟約。《國語。吳語二》:「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結(jié)信矣?!埂端问贰>砣巳?。辛次膺傳》:「宣和海上之約、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乾,兵隨其后。今日之事當(dāng)識其詐。」
分類:
歃血為盟
結(jié)盟
誠信
《國語辭典》:
口炎
拼音:
kǒu yán
病名。癥狀為口腔黏膜紅腫、發(fā)炎、局部潰爛。多因消化不良或感染病菌而引起。
分類:
黏膜
發(fā)炎
癥狀
紅腫
《高級漢語詞典》:
口眼弗閉
放心不下;死不瞑目
《漢語大詞典》:
口吟舌言
謂說話含糊不清。
《
后漢書·梁冀傳
》
:“ 冀 字 伯卓 ,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記。” 李賢 注:“謂語吃不能明了?!?王先謙 集解引 周壽昌 曰:“案:非口吃之謂也??谝鳎谥朽絿?,聽之不絶聲,審之不成句,
《
傷寒論
》
中所謂 鄭 聲也。舌言,言出口即斂,不明白宣示,所謂含胡也?!?/div>
分類:
含糊不清
《高級漢語詞典》:
口淫
拼音:
kǒu yín
用口腔刺激陰莖以獲得性滿足的行為
《漢語大詞典》:
口壅若川
《
國語·周語上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焙笠蛞浴翱谯杖舸ā庇鹘浾撝?。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諧隱
》
:“夫心險(xiǎn)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币嗍∽鳌?口川 ”。 宋
朱熹
《次季通韻贈(zèng)范康侯》
:“口川失自防,心兵幾回觸。”
分類:
輿論
《漢語大詞典》:
口語體(口語體)
指白話文體。
《朱自清文集·自序》
:“
《給〈一個(gè)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
擬原書的口語體,可惜不大像。” 王古魯
《話本的性質(zhì)和體裁》
:“它(指話本)本身原是說話,所以是口語體?!?/div>
分類:
白話文
《國語辭典》:
口燥唇乾(口燥脣乾)
拼音:
kǒu zào chún gān
形容口渴、焦灼或費(fèi)盡口舌。漢。無名氏〈
善哉行
〉:「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dāng)喜歡?!挂沧鳌缚谇嘣铩?。
分類:
口渴
焦灼
過多
《漢語大詞典》:
口燥唇干(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形容口渴、焦灼或說話過多。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善哉行》
:“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dāng)喜歡。” 葉圣陶
《未厭集·小病》
:“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亂想都會(huì)集中到這上頭去。于是口干舌燥,頭里岑岑地作響?!?柯巖
《東方的明珠》
:“那時(shí),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計(jì)劃,一起講課,真是講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靜
《伏虎記》
第二回:“指導(dǎo)員跟他平心靜氣地講道理,講得口干舌焦?!?
分類:
口渴
焦灼
過多
《漢語大詞典》:
口札
猶口占。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儇弄》
:“有都押衙 蔡 姓者,戲謂 己公 曰:‘某有詩已絶,諸人不必措詞?!?己公 堅(jiān)請口札,押衙朗吟?!眳⒁姟?口占 ”。
《國語辭典》:
口占
拼音:
kǒu zhàn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也稱為「口號」。
分類:
作詩
口授
詩文
不起
起草
草稿
隨口
《分類字錦》:
口脂面藥(口脂面藥)
杜甫臘日詩口脂面藥承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注唐制臘日宣賜口脂面藥及賜宴群臣
分類:
臘日
《國語辭典》:
口口聲聲(口口聲聲)
拼音: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不停的陳述、表白或把某一說法經(jīng)常掛在嘴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后面領(lǐng)著一個(gè)雄赳赳的人,口口聲聲要會(huì)三老爺、四老爺。」《紅樓夢》第二九回:「口口聲聲說,從今以后,再不見張道士了?!?/div>
分類:
口口聲聲
不住
住地
陳說
歌唱
表白
法經(jīng)
經(jīng)常
口頭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