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5
詞典
8
分類詞匯
7
詞典
受敵
四面受敵
首尾受敵
表里受敵
八方受敵
腹背受敵
八面受敵
背腹受敵
分類詞匯
受降
受降城
寇難
距國
掩蔽部
德俄互不侵犯條約
賣陣
《漢語大詞典》:
受敵(受敵)
受攻擊。 銀雀山 漢 墓竹簡
《孫臏兵法·善者》
:“善者,敵人軍□人眾,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span id="n6lbioe" class="book">《
周書·李遷哲傳
》:“ 遷哲 謂其眾曰:‘納降如受敵,吾觀其使視瞻猶高,得無詐也?!比纾焊贡呈軘?。
分類:
受敵
攻擊
《國語辭典》:
四面受敵(四面受敵)
拼音:
sì miàn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脅或攻擊?!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shù)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敵,操必力攻,我當(dāng)先思退步?!?/div>
分類:
四面受敵
各個(gè)
面受
敵對(duì)
勢力
威脅
攻擊
《國語辭典》:
首尾受敵(首尾受敵)
拼音:
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敵人攻擊?!吨軙?。卷一。文帝紀(jì)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guān),悅躡其后,歡邀其前,首尾受敵,其勢危矣?!埂稏|周列國志》第七五回:「彼水陸路絕,首尾受敵,吳君臣之命,皆喪于吾手矣?!?/div>
分類:
前后
敵人
攻擊
《國語辭典》:
表里受敵(表里受敵)
拼音:
biǎo lǐ shòu dí
內(nèi)外皆受到敵人的攻擊威脅?!度龂?。卷二八。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鐘傳。諸葛誕》:「城固而眾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敵,此危道也?!埂吨軙?。卷一九。列傳。楊忠》:「攻守勢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勞師,表里受敵,非計(jì)也?!?/div>
分類:
內(nèi)外
皆受
敵人
攻擊
威脅
《國語辭典》:
八方受敵(八方受敵)
拼音:
bā fāng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脅、攻擊。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危險(xiǎn)。如:「如今這局面豈只是腹背受困,簡直是八方受敵!」也作「八面受敵」。
分類:
威脅
攻擊
處境
困難
危險(xiǎn)
《國語辭典》:
腹背受敵(腹背受敵)
拼音:
fù bè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段簳?。卷四二。酈范傳》:「腹背受敵,進(jìn)退無途?!固?。
陸贄
〈
論緣邊守備事宜狀
〉:「進(jìn)有腹背受敵之虞,退有首尾難救之患?!?/div>
分類:
后面
敵人
攻擊
《國語辭典》:
八面受敵(八面受敵)
拼音:
bā miàn shòu dí
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危險(xiǎn)。如:「你平常處處得罪人,如今八面受敵,看你如何自處?」也作「八方受敵」。
分類:
硯名
功力
深厚
應(yīng)付
《漢語大詞典》:
背腹受敵(背腹受敵)
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
:“吾無水戰(zhàn)之具,而使 淮 兵斷 正陽 浮橋,則我背腹受敵?!?范文瀾 蔡美彪 等
《中國通史》
第四編第五章第三節(jié):“ 朮虎 高琪 向南方‘?dāng)U地’的圖謀難以實(shí)現(xiàn),反而使 金 朝背腹受敵,兵力分散?!?/div>
分類:
前后
敵人
攻擊
《國語辭典》:
受降
拼音:
shòu xiáng
1.接受敵軍的投降。《后漢書。卷二二。朱祐傳》:「大司馬吳漢劾奏祐廢詔受降,違將帥之任,帝不加罪?!固?。
杜甫
〈
與嚴(yán)二歸奉禮別
〉詩:「山東群盜散,闕下受降頻?!?br />2.投降?!端疂G傳》第七九回:「潑賊,你走那里去!快下馬來受降,饒你命!」
分類:
接受
投降
受敵
敵人
《國語辭典》:
受降城
拼音:
shòu xiáng chéng
漢、唐筑以接受敵人投降的城。漢故城在今內(nèi)蒙古烏拉特旗北;唐則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靈州,東城在勝州。
分類:
城名
接受
受敵
敵人
投降
《國語辭典》:
受降城
拼音:
shòu xiáng chéng
漢、唐筑以接受敵人投降的城。漢故城在今內(nèi)蒙古烏拉特旗北;唐則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靈州,東城在勝州。
分類:
城名
接受
受敵
敵人
投降
《漢語大詞典》:
寇難(寇難)
謂由內(nèi)亂外患所造成的災(zāi)難。亦指蒙受敵人侵犯之難。
《
荀子·天論
》
:“禮義不修,內(nèi)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并至,夫是之謂人祅?!?北魏
酈道元
《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
:“昔 獻(xiàn)帝 東遷,逼以寇難?!?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
:“其后竟以兵權(quán)靜寇難,功蓋天下?!?宋
曾鞏
《瀛州興造記》
:“今 瀛 地震之所摧敗,與 鄭 之火災(zāi), 衛(wèi) 之寇難無異?!?/div>
分類:
內(nèi)亂
外患
造成
災(zāi)難
蒙受
受敵
敵人
侵犯
《漢語大詞典》:
距國(距國)
介于大國之間兩面受敵的國家。
《
管子·國蓄
》
:“前有千乘之國,而后有萬乘之國,謂之距國?!?/div>
分類:
介于
大國
兩面
面受
受敵
國家
《國語辭典》:
掩蔽部
拼音:
yǎn bì bù
使人員、物資免于敵方炮火傷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構(gòu)筑在地下。
分類:
軍事
事上
保護(hù)人
物資
受敵
敵方
炮火
損害
掩蔽
工事
《國語辭典》:
德俄互不侵犯條約(德俄互不侵犯條約)
拼音:
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戰(zhàn)初希特勒在發(fā)動(dòng)侵略歐洲行動(dòng)前為避免兩面受敵,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簽訂德俄互不侵犯條約,并訂有秘密瓜分波蘭的協(xié)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信號(hào)。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戰(zhàn)爭爆發(fā)后廢止。
分類:
二次大戰(zhàn)
希特勒
發(fā)動(dòng)
侵略
歐洲
行動(dòng)
避免
兩面
面受
受敵
《國語辭典》:
賣陣(賣陣)
拼音:
mài zhèn
受敵方收買而于戰(zhàn)場上故意戰(zhàn)敗。后引為受賄而暗遞消息。元。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二折:「某奉圣人的命,為你賣陣受財(cái),私自還家,著我來取你首級(jí)哩?!埂度龂萘x》第三六回:「汝未出軍時(shí)已慢吾軍心,今又賣陣,罪當(dāng)斬首。」
分類:
交戰(zhàn)
接受
受敵
敵人
賄賂
消息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