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9詞典 2分類詞匯 77
《國語辭典》:生息  拼音:shēng xí
1.生殖蕃息。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大宇之下,生息理極?!埂读凝S志異。卷五。蓮花公主》:「圃中蜂一房,三十馀年矣,生息頗繁?!?br />2.生活、生存。宋。李覯惜雞〉詩:「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
3.獲得利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在臨賀置有田產(chǎn)莊宅,廣有生息?!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回:「原來我母親將銀子一齊都交給伯父帶到上海,存放在妥當(dāng)錢莊里生息去了。」
《漢語大詞典》:征利
取利。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趙岐 注:“征,取也?!?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第三書》:“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qiáng)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 光 不信也。”
分類:取利
《國語辭典》:纖手(縴手)  拼音:qiàn shǒu
稱從中獲取利益的中間人或介紹人。
《國語辭典》:黃牛(黃牛)  拼音:huáng niú
1.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因其毛多呈黃色,故稱為「黃?!埂?br />2.一種專門在車站或戲院等處壟斷票據(jù),再以高價售出而從中獲利的人。如:「警方大力掃蕩黃牛,以維護(hù)消費(fèi)者的權(quán)利?!?br />3.替人賄賂關(guān)說而牟取利益的人。如:「司法黃?!埂?br />4.爽約,說話不算話。如:「這回原諒你,下次再黃牛的話,我就不理你了!」
《國語辭典》:染指  拼音:rǎn zhǐ
春秋時,鄭靈公故意不讓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黿魚美食。子公大怒,伸指于鼎中沾點(diǎn)湯,嘗了一下黿魚的味道即走。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后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 酒中十詠詩一○首之四:「開眉既壓后,染指偷嘗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論秦蜀》:「夫鼎足之說始于蒯通。然通之說韓信,于此猶有漢之一足。當(dāng)三國時而為是說,則獻(xiàn)帝無復(fù)染指之望矣?!?/div>
《國語辭典》:取利  拼音:qǔ lì
謀取利益?!度龂萘x》第十四回:「使我兩人自相吞并,彼卻于中取利。」《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馀者任憑你們采取了去取利,年終算帳?!?/div>
《漢語大詞典》:奸貪(姦貪)
亦作“奸貪”。
(1).邪惡貪賄。后漢書·陳寵傳:“ 西州 豪右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shù)。”資治通鑒·唐則天后長安元年:“天官侍郎 安平 崔玄暐 ,性介直,未嘗請謁。執(zhí)政惡之,改文昌左丞。月餘,太后謂 玄暐 曰:‘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shè)齋自慶。此欲盛為姦貪耳;今還卿舊任?!?br />(2).指以非法手段取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商賈指東説西,皆為奸貪詭譎。”
(3).指邪惡貪賄的官吏。 元 曹伯啟 《休日陪漢陽諸名公登秋興亭觴詠》:“知音更有驄馬客,威稜坐可懲奸貪?!?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目前奸貪橫行,公道淪喪,誰肯仗義執(zhí)言?”
《國語辭典》:利路  拼音:lì lù
利益,取利的途徑?!缎咽酪鼍墏鳌返谖寤兀骸高€要得些利路才好,難道白白辛苦一場?」《廿載繁華夢》第一○回:「試想礦產(chǎn)兩字,是個無窮利路,老哥就從這里占些股兒,卻也不錯。」
《國語辭典》:販賣(販賣)  拼音:fàn mài
商人買入貨物而轉(zhuǎn)售給消費(fèi)者。《漢書。卷七二。貢禹傳》:「市井勿得販賣,除其租銖之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得些銀子,買馬去青州鎮(zhèn)州上販賣?!?/div>
《國語辭典》:牟利  拼音:móu lì
獲取利益。如:「采購公物,千萬不可從中牟利?!挂沧鳌钢\利」。
《國語辭典》:怙亂(怙亂)  拼音:hù luàn
趁情況混亂時謀奪利益。《左傳。僖公十五年》:「無始禍,無怙亂。」唐。孟郊感懷〉詩:「猶聞漢北兒,怙亂謀縱橫。」
分類:取利
《漢語大詞典》:市利
(1).貿(mào)易之利。孟子·公孫丑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趙岐 注:“罔取市利?!?span id="sgpoqpj" class="book">《商君書·外內(nèi)》:“故為國者,邊利盡歸于兵,市利盡歸于農(nóng)。” 漢 桓寬 鹽鐵論·園池:“與百姓爭薦草,與商賈爭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國家也。”
(2).牟取利益。 三國 魏 潘勖 《擬連珠》:“臣聞媚上以市利者,臣之常情,主之所患?!?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 康侯 既死,有妄人託 夏噩 姓名作《王魁傳》,實(shí)欲市利於少年狎邪輩?!?/div>
《國語辭典》:債主(債主)  拼音:zhài zhǔ
借錢給他人并收取利息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紅樓夢》第五○回:「如今來回老祖宗,債主已去,不用躲著了?!挂卜Q為「債家」。
《漢語大詞典》:利途
亦作“ 利涂 ”。 取利之途徑。管子·國蓄:“塞民之養(yǎng),隘其利途?!?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禁溢羨,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給人足也?!?/div>
分類:取利途徑
《國語辭典》:資本(資本)  拼音:zī běn
1.本錢、本金。《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年前帶了些資本,往京貿(mào)易,頗得些利息。」《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房子要租的,器具要買的,教習(xí)要請的,編書、譯書、印書都要資本的。」
2.一種生產(chǎn)要素。資本是為生產(chǎn)未來最終消費(fèi)財而生產(chǎn)的或培植的生產(chǎn)手段,因此除一般的生產(chǎn)設(shè)備外,也包括人力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