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36,分36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邊音
發(fā)曙
施事
瀟瑟
吟籟
光點
塞音
落簪
收發(fā)
底發(fā)
爨下音
拜發(fā)
鳴響
林濤
祝聲
《國語辭典》:邊音(邊音)  拼音:biān yīn
發(fā)音時,舌尖與齒齦或前顎接觸,使口腔中路阻塞,氣流分由舌邊泄出而成的輔音。如注音符號的ㄌ。也稱為「分音」。
《漢語大詞典》:發(fā)曙(發(fā)曙)
發(fā)出曙光,天明。文選·枚乘〈七發(fā)〉:“莫離散而發(fā)曙兮,內(nèi)存心而自持?!?李善 注:“發(fā)曙,發(fā)夕至曙也。説文曰:‘曙,旦明也?!?/div>
《漢語大詞典》:施事
(1).行事。史記·太史公自序:“立俗施事,無所不宜。”
(2).語法上指動作的主體,也就是發(fā)出動作或發(fā)生變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寫文章”的“作家”、“麥苗長高了”的“麥苗”。
《漢語大詞典》:瀟瑟(瀟瑟)
風吹草木所發(fā)出的使人感到凄涼的聲音。 宋 陸游 《秋雨排悶》詩:“空濛迷遠望,瀟瑟送寒聲?!?金 張宇 《哭侄》詩:“白楊半夜風瀟瑟,盡是吾兒《薤露歌》。”
《國語辭典》:吟籟(吟籟)  拼音:yín lài
風吹動時所發(fā)出的聲響。晉。無名氏〈武陵人歌〉:「鄣壑兮生音,吟籟兮相和。」
《漢語大詞典》:光點
亮點或發(fā)光點
發(fā)出光的點或物體
《國語辭典》:塞音  拼音:sè yīn
一種輔音發(fā)音方式。發(fā)音時氣流通道完全受阻,然后驟然除阻,使氣流破裂而出所產(chǎn)生的聲音。塞音在音節(jié)前是聲母的一種,如國音中的ㄅ、ㄆ、ㄉ、ㄊ、ㄍ、ㄎ。也稱為「破裂音」、「全閉音」、「暫音」、「塞聲」、「塞爆音」。
《漢語大詞典》:落簪
猶落發(fā)。剃發(fā)出家。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若斯人者,自誓始于落簪,立志形乎變服。”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神理風操似殊,不在 琳比丘 之后,寧當妄有毀人理,落簪于不實人之化哉?”
《國語辭典》:收發(fā)(收發(fā))  拼音:shōu fā
文件的簽收與發(fā)送。如:「他在公司里擔任收發(fā)工作?!?/div>
《漢語大詞典》:底發(fā)(底發(fā))
盡量發(fā)出。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西南有門曰 虎豹 ,左畫虎搏立,萬力千氣底發(fā)。”
《漢語大詞典》:爨下音
謂灶下焚燒良木發(fā)出的火烈聲。 金 元好問 《短日詩》:“零落溝中斷,酸嘶爨下音。”參見“ 爨下餘 ”。
《漢語大詞典》:拜發(fā)(拜發(fā))
謄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發(fā)出。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卻説那 河 臺一面委員摘去 安老爺 的印信,一面拜發(fā)摺子,由馬上飛遞而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凝思片刻,他低下頭來,看看 鄭崇儉 拜發(fā)奏疏的日期,計算一下?!?/div>
《漢語大詞典》:鳴響(鳴響)
發(fā)出聲響。 賀敬之 《放歌集·雷鋒之歌》:“驚蟄的春雷呵,浩蕩的春風?。诖蟮厣哮Q響?!?/div>
《國語辭典》:林濤(林濤)  拼音:lín tāo
樹林被風吹動時,所發(fā)出像波濤一樣的聲音。如:「夜宿山中小屋,林濤陣陣傳來,令人陶醉?!?/div>
《漢語大詞典》:祝聲(祝聲)
(1).祝禱時發(fā)出的噫歆之聲。禮記·曾子問:“祝聲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鄭玄 注:“聲噫歆,警神也。”
(2).以比喻類似的聲音。
(3).以特殊技法奏出的琴聲。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宥 師 董庭蘭 ,尤善汎聲、祝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