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虞韻》:發(fā)于(發(fā)于)
晉書地理志陽平郡縣發(fā)于
分類:發(fā)于
《漢語大詞典》:新發(fā)于硎(新發(fā)於硎)
(1).謂刀剛從磨刀石上磨好。形容刀刃鋒利。硎,磨刀石。語出莊子·養(yǎng)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於硎?!?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 七郎 曰:‘此刀購諸異國,殺人未嘗濡縷。迄佩三世矣。決首至千計,尚如新發(fā)於硎?!币嗍∽鳌?新硎 ”。 清 顧炎武 《元旦》詩:“驅除欲淬新硎劍,拜舞思彈舊賜冠?!?br />(2).比喻初露鋒芒。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一:“今有同鄉(xiāng) 馬孝廉 ,新發(fā)於硎,索 長安 知交書,仍予以一函,囑進見?!?/div>
《漢語大詞典》:安行
(1).徐行,緩行。《詩·小雅·何人斯》:“爾之安行,亦不遑舍?!?馬瑞辰 通釋:“安行對疾行言,即緩行。”后漢書·崔駰傳:“縶余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李賢 注:“安行,不奔馳也。”
(2).謂發(fā)于本愿,從容不迫地實行。語本《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間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贈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環(huán)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順運安行,不動氣貌者,所學皆可用而未嘗為無用學也?!?清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至韋編三絶,不知繙閲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漢語大詞典》:蚓竅(蚓竅)
(1).舊誤蚯蚓能鳴,其聲發(fā)于孔竅。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亦用以謙稱自己的文才。語本 唐 韓愈 軒轅 彌明 《石鼎聯(lián)句》:“時於蚯蚓竅,微作蒼蠅鳴?!?宋 劉克莊 《和徐常丞洪秘監(jiān)倡和》:“公詩妙巧過 般輸 ,蚓竅何堪和大儒?!?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使山林者而與臺閣之事,蚓竅蠅鳴,豈諧《韶》《頀》?!?br />(2).泛指拙劣的詩文創(chuàng)作。 清 曹寅 《集唐詩跋》:“所謂奮蟲臂者不足以示 晉鄙 之椎,矜蚓竅者不足以喻驅山之鐸?!?清 趙翼 《題〈敦拙堂詩集〉》詩:“陽烏掩爝火,轟雷塞蚓竅?!?金一 《心聲》:“腐音溼響,纖態(tài)仄調;讋鯨呿於蛙鳴,諧鳳吹於蚓竅?!?/div>
《國語辭典》:盧胡(盧胡)  拼音:lú hú
擬聲詞。形容在喉間的笑聲?!逗鬂h書。卷四八。應奉傳》:「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div>
《國語辭典》:胡盧(胡盧)  拼音:hú lú
1.喉間的笑聲。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二出:「今日里相逢歧路,生和死總付一胡盧。」《聊齋志異。卷四。促織》:「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2.葫蘆作的貯酒器。宋。范成大 將至公安詩:「公安縣前酒可沽,不如且聽提胡盧?!挂沧鳌负J」。
分類:笑聲
《國語辭典》:抽心  拼音:chōu xīn
草木發(fā)芽、生長。南朝梁。吳均〈行路難〉五首之一:「昔時抽心曜白月,今旦臥死黃沙中。」宋。梅堯臣和師直早春雪后五壟道中作〉詩:「草凍未抽心,松枯猶抱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背(發(fā)背)
曲背。莊子·大宗師:“曲僂發(fā)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成玄英 疏:“傴僂曲腰,背骨發(fā)露。” 聞一多 解詁:“發(fā)讀為撥,撥剌,枉曲之貌也。發(fā)背即撥剌之背,謂曲背也?!?/div>
《漢語大詞典》:憤滿(憤滿)
(1).充盈于內而發(fā)于外。 漢 劉向 說苑·善說:“夫談説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寳之,珍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蘇竟傳》:“ 仲尼 棲棲, 墨子 遑遑,憂人之甚也。 屠羊 救 楚 ,非要爵祿; 茅焦 干 秦 ,豈求報利?盡忠博愛之誠,憤滿不能已耳?!?br />(2).見“ 憤懣 ”。
《國語辭典》:憤懣(憤懣)  拼音:fèn mèn
忿恨不平。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恐卒然不可諱,是以仆終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楊秉耿介于災異,陳蕃憤懣于尺一,骨鯁得焉。」也作「忿懣」。
《國語辭典》:有意識(有意識)  拼音:yǒu yì shì
有主觀知覺的,有目的或計畫的。如:「當救護車到場時,這位車禍的騎士仍有意識?!埂高@是一種有意識的舉動?!?/div>
《漢語大詞典》:外癰(外癰)
指發(fā)于體表肉眼可見到的各種化膿性感染。
《漢語大詞典》:蝦蟆瘟(蝦蟆瘟)
瘟疫名。一種即痄腮。多發(fā)于小兒,有傳染性。以一側或兩側腮部腫脹、疼痛為特征。常伴有惡寒、發(fā)熱。 清 袁枚 新齊諧·徐氏疫亡:“主僕出門未廿日, 杭州 蝦蟆瘟大作, 徐 一家上下十二口,死者十人,惟第三子與 阿壽 以外出,故免?!?/div>
《國語辭典》:怨而不言  拼音:yuàn ér bù yán
心中懷怨,卻不發(fā)于口?!蹲髠?。襄公二十九年》:「思而不貳,怨而不言?!?/div>
《國語辭典》:抱草瘟  拼音:bào cǎo wēn
一種常發(fā)于蝗蟲身上的傳染病。因發(fā)病后蝗蟲常成群死于草桿上,故稱為「抱草瘟」。
《國語辭典》:腸結核(腸結核)  拼音:cháng jié hé
病名。因結核桿菌侵入腸部而引起。常繼發(fā)于肺結核??煞譃闈冃约霸鲋承詢煞N。前者的癥狀包括腹痛、腹瀉與便秘交相發(fā)生,后者右下腹可能有塊狀物或發(fā)生腸阻塞的癥狀。早期抗結核治療有效,增殖性腸結核則有時須開刀治療。
《國語辭典》:反綰髻(反綰髻)  拼音:fǎn wǎn jì
一種唐代高髻發(fā)式。編法是梳發(fā)于后,集為一股,有的編成發(fā)辮,由下反綰于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