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十惡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十惡者:一殺生。二偷盜。新云不與取。三邪淫,非自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語,新云虛誑語。五兩舌,新云離間語。六惡口,新云粗惡語。七綺語,新云雜穢語。語含淫意者。八貪欲。九瞋恚。十邪見,撥正因果,求僻信福者。此十者,并乖理而起,故名惡。又此十惡為苦報之業(yè)因,故名曰十惡業(yè)。又云十不善業(yè)。又此十業(yè)能通苦報,故又名十不善道。又曰十惡業(yè)道。十善者,不殺生乃至不邪見也。此十者能順理,故名善,名十善業(yè),又名十善道,十善業(yè)道。準上可知。見法界次第上之下。俱舍論十六。此中受持十善曰十善戒,是為大乘之在家戒,以感欲界之樂果者。
【佛學常見辭匯】
十善與十惡。十善(參見:十善)十惡(參見:十惡)
十善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不犯十惡,則謂之十善。(參見:善惡)。天臺云: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但止前惡,不惱于他。行則修行勝德,利樂一切。此二通稱善者,善以順利為義。息倒歸真曰順理,止則息于重倒之惡。行則漸歸勝道之善。故止作二種,皆名曰善?;蛞约拥烂?,以能通至樂果也。
【佛學常見辭匯】
十種的善業(yè),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止,則止息己惡,不惱于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凈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斗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fā)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zhì)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欲〕,不貪欲者,謂不貪著情欲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欲,當行清凈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不瞋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zhí)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