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衾被
被子。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食畢,夫人入宅,二青衣送床席裀褥,衾被香潔,皆極舖陳,閉戶繫之而去?!?span id="gxndasc"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三“乘服彩霞歸太極”注:“若臥在牀上,但以被覆身,隱念一遍,便卻出入,只見所臥衾被是身,不見被形?!?/div>
《漢語大詞典》:十三家
(1)指 晉 代《論語》注疏家十三人,即 衛(wèi)瓘 、 繆播 、 欒肇 、 郭象 、 蔡謨 、 袁宏 、 江湻 、 蔡系 、 李充 、 孫綽 、 周瓌 、 范寧 、 王珉 。 南朝 梁 皇侃 《論語義疏敘》:“今日所講,即是《魯論》,為 張侯 所學(xué), 何晏 所集者也。 晉 太保 河?xùn)| 衛(wèi)瓘 字 伯玉 、 晉 中書令 蘭陵 繆播 字 宣則 ……右十三家為 江熙 字 太和 所集。 侃 今之講,先通 何 集,若 江 集中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 南唐 至 南宋 十三個制墨家,即 李廷珪 (包括 李 之子 承宴 )、 沈珪 (包括 沈 之子 宴 )、 關(guān)珪 、 張遇 、 常遇 、 潘遇 、 張谷 、 潘谷 、 葉谷 、 胡景純 、 陳贍 、 梅贍 、 耿德真 。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十三家墨:“予為兒時,於 彭門 寇鈞國 家,見其先世所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家墨,斷珪殘璧,璨然滿目”。(3)指 明 末 高闖王 等十三支農(nóng)民起義軍。 崇禎 八年(公元1635年)農(nóng)民軍各部首領(lǐng)在 滎陽 集會。其中勢力強大的有十三家。即 高迎祥 、 張獻忠 、 馬守應(yīng) 、 羅汝才 、 賀一龍 、 賀錦 、 許可變 、 李萬慶 、 馬進忠 、 惠登相 、 橫天王 、 九條龍 、 順天王 。見明史·李自成傳。(4)指周禮等十三種注本。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齊、周、隋書四·十三家:“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jīng)論語 孔 、 鄭 、 王 、 何 、 服 、 杜 等注凡十三家……所舉凡六家,而云十三家者,偽 孔安國 尚書傳、 鄭康成 周禮、禮記注、毛詩箋、尚書、論語注、 王肅 周禮、禮記毛詩、尚書注、 何休 《公羊》學(xué)、 服虔 左傳解詁、 杜預(yù) 左傳集解也?!?/div>
《漢語大詞典》:魌頭(魌頭)
(1).古時打鬼驅(qū)疫時扮神者所戴的面具。 宋 代喪禮亦用之。《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漢 鄭玄 注:“冒熊皮者,以驚敺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吉兇典制·魌頭:“ 宋 朝《喪葬令》有方相、魌頭之別,皆是其品所當(dāng)用,而世以四目為方相,兩目為魌頭。按 漢 世逐疫用魌頭,亦周禮方相之比也?!?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則上天之祭,神怪魌頭之禓祓,自此始矣?!眳⒁姟?倛頭 ”。
(2).方言。猶便宜。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羅哥 的人,不比別的賣貨,可以讓他撿魌頭。”原注:“撿魌頭,即撿便宜的意思?!?/div>
《漢語大詞典》:倛頭(倛頭)
古代驅(qū)除疫鬼時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其狀猙獰可怖。后亦以指兇神。 清 汪價 《三儂贅人廣自序》:“ 伯有 、 彭生 ,斷不我厲,我豈畏倛頭惡剎者耶?”
《國語辭典》:崇文館(崇文館)  拼音:chóng wén guǎn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置崇賢館。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賢名,改為崇文館。設(shè)學(xué)士掌經(jīng)籍圖書,教授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設(shè)校書郎,掌校理書籍。
《漢語大詞典》:散燈(散燈)
古代風(fēng)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晚上在家中燃燈遍散各處以辟除不祥。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十三日,家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燈之,徧散井、灶、門戶、砧石,曰散燈也。其聚如螢,散如星,富者燈四夕,貧者燈一夕止?!?阿英 《“燈市”--〈金瓶梅詞話〉風(fēng)俗考之一》:“十三這一天,夜里張燈,家家以小錢(琖)一百零八枚,遍散在井、灶、門戶、砧石一些地方,叫做‘散燈’?!?/div>
《國語辭典》:閒蕩(閒蕩)  拼音:xián dàng
漫無目的的游蕩?!段拿餍∈贰返诙兀骸改阍诖私K日閒蕩,終究不是回事兒。」
《漢語大詞典》:愊臆
亦作“ 愊億 ”。亦作“ 愊憶 ”。亦作“ 愊抑 ”。
(1).憤怒、悲傷、憂愁之氣郁結(jié)胸中。《方言》第十三“臆,滿也” 晉 郭璞 注:“愊臆,氣滿之也?!?span id="oqq5qxr" class="book">《漢書·陳湯傳》:“﹝ 陳湯 ﹞策慮愊億,義勇奮發(fā)?!?顏師古 注:“愊億,憤怒之貌也?!?span id="1c148cj" class="book">《后漢書·馮衍傳下》:“講圣哲之通論兮,心愊憶而紛紜?!?李賢 注:“愊憶,猶鬱結(jié)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3684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望子舊車,覽爾遺衣,愊抑失聲,迸涕交揮?!?李周翰 注:“愊抑,哀憤也?!?br />(2).形容聲音的悲哀。 明 張煌言 《聞孤鳥有作》詩:“孤鳥孤鳥聲愊憶,風(fēng)雨中宵我心惻。”
(3).忠誠。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 徐樂 、 嚴(yán)安 ,愊臆見收;有嘉 秀伯 ,良亦其儔。”
《漢語大詞典》:會士
由一般教徒組成的許多兄弟會會員,他們須作苦修和善行,這類兄弟會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紀(jì),通常以會員所穿會服命名。例如:藍衣會士。
一種法國大學(xué)授予一個經(jīng)過嚴(yán)格的競爭考試及格,因而有資格被任命為國立中學(xué)的最高教學(xué)職位的教師或大學(xué)某個系科的教師
《漢語大詞典》:鵲踏枝(鵲踏枝)
(1).詞牌名。即《蝶戀花》。見《詞譜》卷十三。
(2).曲牌名。北曲仙呂宮、南曲商調(diào)均有同名曲牌,字?jǐn)?shù)均與詞牌不同。北曲常用于套曲中《那吒令》曲牌之后。南曲又名《滿園春》,用作過曲。
《漢語大詞典》:上下忙
清 雍正 十三年規(guī)定征收田賦,分上下二期。上期從農(nóng)歷二月開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從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稱“上下忙”。參閱《清文獻通考·田賦考三》
《漢語大詞典》:中徽
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jié)的標(biāo)志叫“徽”。居中的一個叫做“中徽”。 唐 白居易 《夜調(diào)琴憶崔少卿》詩:“何人解愛中徽上,秋思頭邊八九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文苑傳三·崔遵度》:“先儒謂八音以絲為君,絲以琴為君,愚謂琴以中徽為君,盡矣?!?/div>
《漢語大詞典》:大石調(diào)(大石調(diào))
商調(diào)樂律名。本作大食調(diào)。 唐 天寶 十三載,大樂署改諸樂名,太簇商時號大食調(diào)。 宋 樂與古樂差二律,故俗呼黃鍾商為大石調(diào),大呂商為高大石調(diào),太簇商為中管高大石調(diào)。燕樂二十八調(diào),用聲各別。大石調(diào)用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九聲;高大石調(diào)用下五、下凡、工、尺、上、下一、下四、六、合九聲。見 宋 王溥 唐會要·諸樂、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樂律》
《漢語大詞典》:總挈(總挈)
總提。謂提綱挈領(lǐng)。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古體上:“兼裒總挈,集厥大成?!?span id="wr1j5nd" class="book">《花月痕》第十三回 棲霞居士 評:“全篇分作四大段讀,以中奸計總挈,以斷情根總結(jié)?!?清 薛福成 《書漢陽葉相廣州之變》:“篇中頓挫停蓄,或順遞,或逆接,或明揭,或隱藏,或豫攝下意,或總挈全旨,用筆自有法度?!?/div>
《漢語大詞典》:支運(支運)
明 代漕運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樂 十三年(1415年),征調(diào)南糧,改海運為河運。在 淮安 、 徐州 、 臨清 等地設(shè)倉收囤,由官軍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縣 )等段,節(jié)節(jié)接運,名為支運。每年四次,運糧三百余萬石。 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兌運。一說,支運包括支糧和運糧兩個方面,指從前一糧倉支出稅糧,運往后一糧倉。運軍從各倉支出的糧,不必即當(dāng)年該倉的進倉糧;當(dāng)年各倉的進倉糧,不必即供當(dāng)年運軍支出運輸。明史·食貨志三:“自 成祖 遷 燕 ,道里遼遠,法凡三變。初支運,次兌運、支運相參,至支運悉變?yōu)殚L運而制定。”參閱 梁方仲 《明代糧長制度》、 唐文基 《明代漕糧“支運”考辨》
《漢語大詞典》:鈿徽(鈿徽)
鑲嵌在七弦琴上用螺鈿做的指示十三個音節(jié)的標(biāo)志。引申為樂音。 宋 賀鑄 《河傳》詞:“玉指鈿徽,總是挑人心眼。恨隨紅蠟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