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舞姿  拼音:wǔ zī
舞蹈的姿態(tài)。如:「舞姿曼妙」。
《國語辭典》:令牌  拼音:lìng pái
1.軍令牌。
2.道教法器,用以驅遣神將神兵的木牌?!段饔斡洝返诹呋兀骸改堑朗浚侯^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響,符水施為?!?/div>
《國語辭典》:課堂(課堂)  拼音:kè táng
1.教室。
2.教學活動的進行。如:「課堂的秩序良好?!?/div>
《漢語大詞典》:耶許(耶許)
象聲詞。本為勞動時眾人齊發(fā)的聲音。引申而有同聲共嘆之義。 清 錢謙益 《〈陳喬生詩集〉序》:“而況于同官為僚,耶許佽助?!?/div>
《漢語大詞典》:反沖
突然的、通常是劇烈的反向運動或回彈
內燃機在被曲柄開動時的后坐;工作件在推入機器(如圓鋸)時所產生的后坐
開槍后的后坐
《國語辭典》:幌子  拼音:huǎng zi
1.掛在店鋪門外,用來招徠顧客的招牌。《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紅小匱,油漆牌面,吊看幌子,甚是熱鬧?!?br />2.表現(xiàn)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紅樓夢》第七七回:「雖然,『聞名不如見面』,空長了一個好模樣兒,竟是個沒藥性的爆竹,只好裝幌子罷,倒比我還發(fā)訕怕羞。」
《國語辭典》:曲線(曲線)  拼音:qū xiàn
1.平滑彎曲的線段。如:「兒童的生長曲線圖,能幫助家長掌握寶寶成長及健康狀況。」
2.外圍的曲形輪廓、線條。多用以形容人的身材體態(tài)。如:「這件衣服剪裁合宜,完全貼合她的曲線。」
《漢語大詞典》:顳颥(顳顬)
(1).頭部的兩側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動時面部肌筋牽動狀。
(3).針灸穴位腦空的別稱。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頭直目上入發(fā)際五分卻行至腦空凡十八穴:“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后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div>
《漢語大詞典》:呀吁
集體勞動時的呼應聲。 唐 盧肇 《漢堤》詩:“疲癃鰥獨,奮有筋膂;呀吁來助,提筐負筥?!?/div>
《漢語大詞典》:杭育
象聲詞。抬物或打夯等集體勞動時的呼喊聲。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 茅盾 《鍛煉》五:“杭育杭育的合唱,這時又淹沒了大鋸的隆隆之聲。”
《國語辭典》:調頻(調頻)  拼音:tiáo pín
1.頻率調變(Frequency Modulation,F(xiàn)M)的簡稱。為電子通訊中常使用的一種訊號調變方法,常用于無線電載波通訊。在頻率調變中,其射頻載波之振幅維持不變,而頻率則隨著調變訊號電壓之大小而成比例變化。
2.在電力系統(tǒng)中,用以調整發(fā)電或供電設備輸出功率的一種操作方法??墒菇涣靼l(fā)電機或供電設備隨系統(tǒng)負載變動,調整其輸出功率,以維持系統(tǒng)功率平衡,并確保頻率在一定范圍內變化,以確保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
《漢語大詞典》:升力
物體與空氣相對運動時空氣對物體產生的一股向上的力,又叫“舉力”
《漢語大詞典》:撞鹿
形容激動時心頭亂跳。《水滸傳》第一○一回:“ 王慶 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div>
《國語辭典》:冰蝕(冰蝕)  拼音:bīng shí
冰河流動時,其攜帶的巖石碎塊,對地面進行磨蝕的現(xiàn)象。
《國語辭典》:顫音(顫音)  拼音:zhàn yīn
裝飾音名稱。Trill、Trillo的中譯名。主要音與相鄰音的快速交替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