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長星勸汝
 
勸星
 
墜長星
 
杯酒勸長星
 
長星醉否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78~
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云:「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典故
劉伶婦
 
諫伯倫
 
劉伶五斗
 
五斗解醒
 
五斗消酲
 
五斗醒
 
伯倫婦
 
劉伶酒為名
 
咒酒卮
 
伯倫從勸
 
婦人笑劉伶
 
劉伶病醒
 
劉伶有賢妻
 
劉妻嘆諫
 
一斗消醒

相關(guān)人物
劉伶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任誕〉~729~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dāng)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于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贡阋七M(jìn)肉,隗然已醉矣。
《晉書》卷四十九〈劉伶列傳〉~375~
劉伶字伯倫,沛國人也。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xì)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chǎn)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蛊溥z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當(dāng)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兒之言,[八]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復(fù)醉。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裴子語林》~6~
劉靈字伯倫,飲酒一石,至酲復(fù)飲五斗。妻責(zé)之,靈曰:「卿可致酒五斗,吾當(dāng)斷之?!蛊奕缙溲浴l`咒曰:「天生劉靈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莫可聽。」

簡釋

劉伶婦:喻勸戒酒之人。宋蘇拭《小兒》:“大勝劉伶婦,區(qū)區(qū)為酒錢。”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
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顾煸唬骸赋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dú)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shí)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shí)。獄訟止息。

簡釋

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p>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wù)農(nóng)。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典故
賦無勸


《法言義疏》卷三〈吾子〉~45~
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彫蟲篆刻?!苟矶唬骸笁逊虿粸橐?。」或曰:「賦可以諷乎?」晉·李軌注:「相如作大人賦,武帝覽之,乃飄飄然有陵云之志?!?/span>
典故 
近要離
   
葬近要離
 
死近要離墓
  
眉前把酒勸
 
要離冢孤

相關(guān)人物
梁鴻
 
要離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梁鴻〉~2768~
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鼓朔缴嶂诩摇x櫇撻]著書十馀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閒,不歸鄉(xiāng)里,慎勿令我子持喪歸去。」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于吳要離冢傍。咸曰:「要離烈士,而伯鸞清高,可令相近。」葬畢,妻子歸扶風(fēng)。
典故
元侯勸駕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jì)下〉~70~
二月,詔曰:「欲省賦甚。今獻(xiàn)未有程,吏或多賦以為獻(xiàn),而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xiàn),及郡各以其口數(shù)率,人歲六十三錢,以給獻(xiàn)費(fèi)?!褂衷唬骸干w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jìn)!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zhí)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固?#183;顏師古注引文穎曰:「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
《國語辭典》:勸農(nóng)(勸農(nóng))  拼音:quàn nóng
鼓勵農(nóng)民耕種。《史記。卷一○。孝文本紀(jì)》:「農(nóng),天下之本,務(wù)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div>
《漢語大詞典》:勸農(nóng)使(勸農(nóng)使)
官名。 漢 承 秦 制,置大農(nóng)丞十三人,各領(lǐng)一州,以勸農(nóng)桑力田者,此勸農(nóng)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勸農(nóng)使。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撫字長民·勸農(nóng):“ 漢 承 秦 ,置大農(nóng)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勸農(nóng)桑力田者,此勸農(nóng)官之始也。 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勸農(nóng)名其官。《宋朝會要》曰: 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館 陳靖 言天下多曠土流民,請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為勸農(nóng)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諸路轉(zhuǎn)運(yùn)、 開封 知府、諸知州少卿監(jiān)以上并兼勸農(nóng)使,其餘知州軍通判并兼判農(nóng)事,令自今除授依此。” 宋 范成大 《離堆行》:“我昔官稱勸晨使,年年來激西江水。”
《韻府拾遺 哿韻》:勸我(勸我)
韋莊詩: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國語辭典》:相勸(相勸)  拼音:xiāng quàn
1.相互勸勉。《宋史。卷三四○。呂大防傳》:「凡同約者,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
2.勸告、勸解。宋。蘇軾岐亭〉詩五首之二:「相逢未寒溫,相勸此最急。」《三國演義》第九回:「呂布再三相勸,王允只是不肯去?!?/div>
《國語辭典》:勸酒(勸酒)  拼音:quàn jiǔ
勸人飲酒。北周。庾信 結(jié)客少年場行:「隔花遙勸酒,就水更移床。」唐。錢起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之二:「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div>
分類:勸酒飲酒
《漢語大詞典》:勸講(勸講)
猶侍講。古代給皇帝或皇太子講學(xué)之官。后漢書·楊秉傳:“ 桓帝 即位,以明尚書徵入勸講,拜太中大夫,左中郎將,遷侍中、尚書。” 李賢 注:“勸講,猶侍講也?!?明 張居正 《奏為辭免恩命事》:“﹝臣﹞既無才望,又鮮舊勞,徒以東朝勸講之微勤,幸逢圣主龍飛之景運(yùn),因緣際遇,驟被恩慈。”參見“ 勸學(xué) ”。
《國語辭典》:勸學(xué)(勸學(xué))  拼音:quàn xué
1.勸勉鼓勵人勤于學(xué)習(xí)。《左傳。閔公二年》:「敬教勸學(xué),授方任能。」唐。孔穎達(dá)。正義:「勸學(xué),勸民學(xué)問也。」《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序》:「今陛下昭至德,開大明,配天地,本人倫,勸學(xué)修禮,崇化厲賢,以風(fēng)四方,太平之原也。」
2.職官名。于宮廷、王府中專職主講經(jīng)史諸書。《漢書。卷一○○。敘傳上》:「伯少受詩于師丹。大將軍王鳳薦伯宜勸學(xué),召見宴昵殿。」
3.《荀子》篇名。東周戰(zhàn)國荀子著。全文論述求學(xué)的重要性,勉人為學(xué)精進(jìn)不輟,應(yīng)以達(dá)到圣人之境界為終。
《漢語大詞典》:激勸(激勸)
激發(fā)鼓勵。 漢 王充 論衡·別通:“人好觀圖畫者,圖上所畫,古之列人也。見列人之面,孰與觀其言行?置之空壁,形容具存,人不激勸者,不見言行也?!?唐 顏真卿 《懷素上人草書歌序》:“某早歲嘗接游居,屢蒙激勸,教以筆法?!?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四折:“若天朝不加褒賞,將何以激勸斯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清方檔案》:“在事各員,踴躍爭先。自應(yīng)量予奬勵,以資激勸?!?/div>
《漢語大詞典》:勸諭(勸諭)
勸勉曉喻。 宋 岳飛 《奏襄陽府路差補(bǔ)職官措置事宜狀》:“新復(fù)州軍全藉官員葺治,若不稍加恩數(shù),深恐無以勸諭。”金史·食貨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屬州縣,勸諭民戶,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輕重罪科之?!?span id="bycquzd" class="book">《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每至春間,親往各鄉(xiāng),課農(nóng)耕種,又把好言勸諭,教他本分為人?!?郭沫若 《今日新文字運(yùn)動所應(yīng)取的路向》:“反對新文字的人,我們應(yīng)該盡量的勸諭,能夠使他們掉過頭來加緊學(xué)習(xí),那是再好也沒有。”
《漢語大詞典》:勸課(勸課)
鼓勵與督責(zé)。后漢書·卓茂傳:“是時 王莽 秉政,置大司農(nóng)六部丞,勸課農(nóng)桑?!?宋 范仲淹 《答手詔五事》:“更嚴(yán)著勉農(nóng)之令,使天下官吏專於勸課,百姓勤於稼穡。”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jié):“ 文帝 時,多次下詔勸課農(nóng)桑,對努力發(fā)展生產(chǎn)的地主給予獎勵。”參見“ 勸農(nóng) ”。
《國語辭典》:勸農(nóng)(勸農(nóng))  拼音:quàn nóng
鼓勵農(nóng)民耕種?!妒酚洝>硪弧?。孝文本紀(jì)》:「農(nóng),天下之本,務(wù)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于勸農(nóng)之道未備。」
《漢語大詞典》:勸分(勸分)
勸導(dǎo)人們有無相濟(jì)。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貶食,省用,務(wù)穡,勸分,此其務(wù)也。” 杜預(yù) 注:“勸分,有無相濟(jì)?!?楊伯峻 注:“勸分者,勸其有儲積者分施之也。”國語·晉語:“懋穡勸分,省用足財(cái)?!?韋昭 注:“勸有分無?!?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兇年飢歲,發(fā)廩賑貸,不待勸分?!?清 黃宗羲 《趙州李公救菑記》:“從來救菑之法……曰發(fā)倉廩,曰勸分,如此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佩犢(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wù)農(nóng)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陳書·世祖紀(jì)》:“自頃寇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宋 曾鞏 《閱武堂》詩:“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div>
《國語辭典》:帶牛佩犢(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漢宣帝時,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yè)歸農(nóng)。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wù)農(nóng)。如:「古代太平盛世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
《國語辭典》:買牛賣劍(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棄盜歸農(nóng)。參見「賣劍買牛」條。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fēng)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xué)圃耘瓜?!?/div>
《漢語大詞典》:買犁賣劍(買犁賣劍)
猶言賣劍買牛。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币槐咀鳌?買犂賣劍 ”。
《國語辭典》:賣刀買牛(賣刀買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棄械歸農(nóng),改過遷善。參見「賣劍買?!箺l?!队讓W(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埂?/div>
《國語辭典》:賣刀買犢(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參見「賣劍買牛」條。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div>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也作「買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牛」、「賣劍渤海」。
《漢語大詞典》:眉案
案,盛食物的短足木盤。據(jù)東觀漢記·梁鴻傳:載:“ 鴻 字 伯鸞 ,與妻 孟光 (字 德曜 )隱居避患,適 吳 ,依大家廡下,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 鴻 前仰視,舉案常齊眉?!币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83350' target='_blank'>《后漢書》本傳。后以“眉案”為夫婦相敬的典故。 清 鈕琇 觚賸·湯素畹:“眉案未輸 鴻 與 耀 ,只愁時事正紛然?!?清 沈起鳳 《諧鐸·妙畫代良醫(yī)》:“男兒離繡幃三尺,便當(dāng)跳入云霄,是非 梁伯鸞 ,誰能謹(jǐn)守眉案?!?/div>
《漢語大詞典》:魂傍要離(魂傍要離)
東漢 梁鴻 字 伯鸞 ,為避世高士,“及卒, 伯通 等為求葬地於 吳 要離 冢傍。咸曰:‘ 要離 烈士,而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后因以“魂傍要離”為稱頌死者操守高潔之典。 清 王士禛 《挽姜貞毅先生》詩:“魂傍 要離 君愛弟,英靈來往怒濤飛?!?/div>
《漢語大詞典》:齊眉案(齊眉案)
矮腳桌。 宋 孫覿 《蜀婦新寡從何純中讀左氏戲呈純中》詩:“一揮斵鼻斤,便舉齊眉案?!?清 趙翼 《扈從途次雜詠·矮桌》:“或作齊眉案,侏儒所必需?!?/div>
《國語辭典》:齊眉舉案(齊眉舉案)  拼音:qí méi jǔ àn
比喻夫妻相互敬愛。參見「舉案齊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