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寒食  拼音:hán shí
1.約在清明前一、二日。參見「寒食節(jié)」條。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二月》:「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宋。王禹偁 寒食詩:「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風光亦可憐?!?br />2.吃冷的食物?!逗鬂h書。卷六一。周舉傳》:「太原一郡,舊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div>
《漢語大詞典》:冰食
冷食。 唐 韓愈 《苦寒歌》:“兼味養(yǎng)大賢,冰食葛製神所憐?!?/div>
分類:冷食
《漢語大詞典》:五齊(五齊)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濁,分為五等,合稱“五齊”。后亦泛指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沉齊?!?鄭玄 注:“自醴以上,尤濁縮酌者,盎以下差清?!?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3492' target='_blank'>《樂府詩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饋,五齊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種細切的冷食肉菜。周禮·天官·醢人:“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鄭玄 注:“齊當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細切為齏。” 賈公彥 疏:“五齏之內(nèi),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五齏、七醢與三臡,總是仙庖珍味。”
《國語辭典》:冷飲(冷飲)  拼音:lěng yǐn
清涼的飲料。如:「炎炎夏日,人們最喜歡喝冷飲?!埂赌鲜?。卷四六。列傳。張邵》:「俄而起坐,曰:『熱不可忍,乞冷飲。』嗣伯以水與之,一飲一升,病都差。」
《漢語大詞典》:冰盞(冰盞)
舊時賣冷食、冷飲或其他食品者所擊的銅盞。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編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聲磕磕,曰冰盞?!?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更間有下廟之博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擊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良可聽也?!?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遠遠在墻外賣涼貨的小販敲著‘冰盞’--那是一對小酒蠱似的黃晶晶的銅器,迭在掌中,可互擊作響--叮泠有聲?!?/div>
《漢語大詞典》:寒食散
古代藥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劑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因又稱五石散。相傳其方始于 漢 代, 魏 晉 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為一時的風氣。往往有服后殘廢致死的。世說新語·言語“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 劉孝標 注引 秦丞相 《寒食散論》:“寒食散之方,雖出 漢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 魏 尚書 何晏 首獲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尋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司馬遷二大罪》:“ 晏 ( 何晏 )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無足怪者。彼其所為,足以殺身滅族者日相繼也,得死於寒食散,豈不幸哉!”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普通發(fā)冷宜多穿衣,吃熱的東西。但吃藥后的發(fā)冷剛剛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澆身。倘穿衣多而食熱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眳㈤?span id="nsxuvtv" class="book">《余嘉錫論學雜著·寒食散考》。
《國語辭典》:冰瓶  拼音:bīng píng
用來保存冰棒之類冷食的容器。
《國語辭典》:冰棍  拼音:bīng gùn
將果汁、糖等倒入模型中,插入竹條或木條,置于冷凍箱中,凍結而成的棒狀冰品。也稱為「冰棒」。
《國語辭典》:冰磚(冰磚)  拼音:bīng zhuān
1.磚塊狀的冰。如:「這座晶瑩剔透的城堡,是用冰磚砌成的?!?br />2.一種冷凍食品。把水、奶油、糖、果汁等物攪和,在低溫下凍成的磚形硬塊。
《漢語大詞典》:清風飯(清風飯)
冷食名。 宋 陶谷 清異錄·饌羞:“ 寶歷 元年,內(nèi)出清風飯制度,賜御庖,令造進。法用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牛酪漿,調(diào)事畢,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進,惟大暑方作。”
分類:冷食
《漢語大詞典》:刨冰(鑤冰)
刨冰。 葉圣陶 《線下·橋上》:“侍者托著一個建漆小盤,盤中盛著兩杯鑤冰。”一本作“ 刨冰 ”。
《漢語大詞典》:麻飲雞皮(麻飲雞皮)
北宋 開封 夏日冷食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是月巷陌雜賣:“細料餶飿兒,麻飲雞皮,細索涼粉素簽。”
《漢語大詞典》:麻腐
北宋 開封 夏日冷食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夏月麻腐,雞皮麻飲,細粉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