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軍士(軍士)  拼音:jūn shì
1.兵卒?!逗鬂h書。卷七一?;矢︶詡鳌罚骸钙湎λ齑箫L,嵩乃約敕軍士皆束苣乘城,使銳士閒出圍外?!埂度龂萘x》第六八回:「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賞賜軍士?!?br />2.軍隊中軍官之下,士兵之上者,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級。
《漢語大詞典》:中權(中權)
合乎時宜或情勢。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遭亂世,身廢棄以免患,合於權也?!?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為也,前枉而后義者,謂之中權。雖不能成,春秋善之, 魯隱公 鄭祭仲 是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隗囂傳》:“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fā)中權?!?/div>
《漢語大詞典》:二廣(二廣)
(1). 春秋 楚國 軍制名,謂左右二部。左傳·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一卒,卒偏之兩?!?楊伯峻 注:“其君之戎謂 楚王 之親兵戎車也。 楚王 親兵分為左右兩部,每部皆名曰廣?!焙笠喾褐竷芍Р筷?。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三:“帝分軍為二廣,追躡數(shù)十里,獲 阿保機 之子?!?br />(2).指 宋 代 廣南西路 與 廣南東路 。即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與 廣東省 。 宋 岳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似此顯見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廣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胡蔓:“二 廣 有草生于山谷間,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即立死。”
《國語辭典》:師帥(師帥)  拼音:shī shuài
1.一師的統(tǒng)率。周代的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師帥皆中大夫。見《周禮。夏官。司馬》。
2.表率。《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附裰な?、縣令,民之師帥。」《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刺史,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div>
《國語辭典》:武衛(wèi)(武衛(wèi))  拼音:wǔ wèi
1.禁軍之稱,歷代多有之。如漢末曹操為丞相,設武衛(wèi)營。魏文帝置武衛(wèi)將軍以統(tǒng)率禁旅。隋置左右武衛(wèi),各置大將軍、將軍,唐因隋制,宋復因循。元初有武衛(wèi)軍,不久改稱侍衛(wèi)親軍。至元二十六年設武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質與前不同。清末也有武衛(wèi)軍的名稱。
2.強而有力的護衛(wèi)?!稌?。禹貢》:「二百里奮武衛(wèi)。」《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在揆文教,奮武衛(wèi),是為惟垣。」
《國語辭典》:馀子(餘子)  拼音:yú zǐ
1.其馀的人。《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馀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br />2.后備人員。古軍制,家致一人為正卒,其馀都為羨卒,稱為「馀子」?!吨芏Y。地官。小司徒》:「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馀為羨,……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br />3.弱齡未壯之子?!肚f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div>
《漢語大詞典》:受成
(1).接受已定的謀略。禮記·王制:“天子將出征……受命於祖,受成於學。” 孔穎達 疏:“受成於學者,謂在學謀論兵事好惡可否,其謀成定。受此成定之謀,在於學里,故云受成於學?!?br />(2).引申為辦事全依主管者的計劃而行,不自作主張。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元年:“ 豆盧革 受成而已,無所裁正?!?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所謂四局官,止於受成,坐肆而已。”
(3).聽受出師成功的稟告。為舊時軍制中的一種禮儀。清史稿·禮志九:“ 有清 武功燀赫,凡師征、受成、講肄、行圍諸禮節(jié),厥制綦備?!?/div>
《漢語大詞典》:上軍(上軍)
古代軍隊編制的稱謂。古軍制分上軍、中軍、下軍,以中軍為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國語·晉語一:“十六年,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 申生 將下軍以伐 霍 。”史記·齊太公世家:“ 晉 使 郤克 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 士燮 將上軍, 欒書 將下軍,以救 魯 衛(wèi) 伐 齊 ?!?span id="tutjrho" class="book">《后漢書·何進傳》:“是時置 西園 八校尉,以小黃門 蹇碩 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 袁紹 為中軍校尉,屯騎都尉 鮑鴻 為下軍校尉?!?/div>
《漢語大詞典》:刺面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德光 每獲 晉 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殺’縱以南歸?!?span id="pyhrys8"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專刺情犯兇蠹,而其他偶麗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諸奸》:“今后姦夫姦婦初犯,依在先體例斷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清 魏源 《軍儲篇一》:“竊謂禁煙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載在《大清律》,以防竊盜之再犯,所謂恥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終之刑也。”
(2). 宋 代軍制,在軍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標記。 宋 司馬光 《義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員教頭,利其家富,百端誅剝?!?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刺軍:“ 宋 健兒刺面,以防逃逸?!?/div>
《漢語大詞典》:刺手
(1).猶探手。 唐 韓愈 《調張籍》詩:“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br />(2). 宋 代軍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標記,防止逃亡。 宋 李綱 《論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權充鄉(xiāng)遂之兵,優(yōu)與贍給,事畢放還歸鄉(xiāng)?!?宋 李綱 《與呂相公書》:“此曹皆東北無所歸之人,縱之使去,又復為盜,已刺手、背團結,與舊兵同為隊伍,逐日訓練,假以時日,當皆為精兵矣。”
(3).舊時的一種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標記。 清 魏源 《軍儲篇一》:“儻有紈袴溫飽之家,恥鯨哀免者,許以金贖,視其職銜小大,為罰贖之輕重,僅免刺面而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誅,不得再贖?!?br />(4).猶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們就這么辦,先找小的,不刺手的辦?!?/div>
《漢語大詞典》:五軍(五軍)
(1).古代軍制。 春秋 時 晉 的上軍、中軍、下軍、新上軍、新下軍。國語·晉語四:“蒐於 清原 ,作五軍。” 韋昭 注:“ 晉 本有上軍、有中軍、有下軍,今有五軍,新上下也。”
(2).古代軍制。 漢 代前、后、中、左、右五營軍隊之稱。文選·張衡〈西京賦〉:“五軍六師,千列百重?!?李善 注:“漢官儀:‘ 漢 有五營。’五軍即五營也?!?br />(3).古代軍制。 明 代京軍三大營之一。 成祖 時,京衛(wèi)之步騎軍分為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謂之五軍。見明史·兵志一。
(4).泛稱朝廷的軍隊。 唐 賈至 《燕歌行》:“五軍精卒三十萬,百戰(zhàn)百勝擒單于?!?/div>
《國語辭典》:刺字  拼音:cì zì
古時在罪犯的肌膚上刺字后染墨。依罪刑輕重的不同,分為刺臂與刺面二種。
《漢語大詞典》:壯城(壯城)
宋 代軍制,專司修建城防的士卒稱“壯城”。宋史·兵志八:“沿邊州軍除舊有外,罷增招壯城?!?/div>
《國語辭典》:右行  拼音:yòu háng
1.古代軍制名?!蹲髠?。僖公十年》:「左行共華,右行賈華。」
2.右邊的行列。
《國語辭典》:管帶(管帶)  拼音:guǎn dài
營長的舊稱。如:「他是我入伍時的步兵管帶,全營都由他指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