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內熱(內熱)  拼音:nèi rè
1.病名。中醫(yī)指人體陰陽不協(xié),虛火上升。
2.內心憂慮而感到煩燥悶熱?!逗鬂h書。卷五七。劉陶傳》:「每聞羽書告急之聲,心灼內熱,四體驚悚。」唐。李賀長歌續(xù)短歌〉:「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熱?!?/div>
《漢語大詞典》:飲冰內熱(飲冰內熱)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語本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 成玄英 疏:“ 諸梁 晨朝受詔,暮夕飲冰,足明怖懼憂愁,內心燻灼?!?明 楊慎 《送卞蘇溪歸敘州序》:“強予不從,必有飲冰內熱之患矣?!?/div>
分類:惶恐焦灼
《漢語大詞典》:中熱(中熱)
(1).內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熱,故溺赤也?!?元 郝經 《野菊》詩:“我欲摘以杯,飲之濯中熱?!?br />(2).猶熱中。 明 唐順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于強盛之年,非孝愛純至,一不中熱於世味有所不能,是無難耳?!?br />(3).內心激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今見大哥不能自發(fā)舒,不覺中熱,十九歲老童,當效駒馳也?!?/div>
《漢語大詞典》:內火
(1).內熱。 唐 孟郊 《路病》詩:“飛光赤道路,內火焦肺肝?!?span id="i0qu0gg" class="book">《再生緣》第二一回:“太后娘娘內火已散,再服一劑,須要參湯應用,以候宿食下來。”
(2).指世俗人熾熱的欲望。 唐 鮑溶 《宿悟空寺贈僧》詩:“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br />(1).禁止野燒;禁火。周禮·夏官·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咸從之。季秋內火,民亦如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以三月本時昬心星見于辰上,使民出火;九月本黃昏心星伏在戌上,使民內火。” 唐 皎然 《奉和陸中丞使君長源寒食日作》:“因逢內火千家靜,便覩行春萬木榮?!?br />(2).指心星移位退伏,說明季節(jié)更換,夏去秋來。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內火。內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 王筠 正義:“內音納……下內字衍文。” 顧鳳藻 集解:“八月日躔大火,心星蓋已伏矣。九月又言之內,因《記》出火而及之,故變伏言內也?!?/div>
《國語辭典》:熱中(熱中)  拼音:rè zhōng
沉迷、急切的希望得到,多指熱心于仕宦。如:「時下年輕人熱中于自助旅行?!埂睹献?。萬章上》:「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
《國語辭典》:吐舌  拼音:tǔ shé
伸出舌頭。表示驚訝的動作?!都t樓夢》第四一回:「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弧?/div>
《國語辭典》:心火  拼音:xīn huǒ
1.內心的浮躁或激動。唐。白居易 感春詩:「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
2.中醫(yī)稱人體內的熱氣為「心火」。心火大時,易引起煩躁、口乾、舌痛等癥狀。
3.星名。心宿二的別稱?!稌x書。卷七一。列傳。孫惠》:「夫心火傾移,喪亂可必,太白橫流,兵家攸杖?!挂卜Q為「大火」。
《國語辭典》:煩懣(煩懣)  拼音:fán mèn
心中郁悶不快活?!妒酚洝>硪弧鹞?。扁鵲倉公傳》:「頭痛身熱,使人煩懣?!?jié)h。枚乘七發(fā)〉:「況直眇小煩懣,酲醲病酒之徒哉!」也作「煩悶」。
《國語辭典》:煩躁(煩躁)  拼音:fán zào
1.煩心焦躁?!度辶滞馐贰返谖迦兀骸戈惸灸仙砩吓婧?,十分煩躁,起來脫去了一件衣服。」
2.令人煩悶急躁?!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改侨?,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
《漢語大詞典》:解熱
消除內熱。例如:解熱止咳。
《漢語大詞典》:沈結(沈結)
(1).指內熱引起的胸中煩悶。 漢 應劭 《風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今君所苦沉結,困無醫(yī)師。聞 汲 令好事,欲往語之。”
(2).郁結。 唐 元稹 《決絕詞》之三:“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沈結。”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古人意中有不得不言之隱,或有韻語以傳之……或忼慨吐臆,或沈結含悽,長言短歌,俱成絶調?!?/div>
《漢語大詞典》:清熱
中醫(yī)指用寒涼藥物清除內熱。例如:清熱解毒;清熱化痰。
《國語辭典》:郁火(郁火)  拼音:yù huǒ
中醫(yī)上指陽氣積結不散,而使臟腑內熱的癥狀。
《漢語大詞典》:比紹
幾內亞比紹首都。人口20萬(1992年)。市內熱帶林木蔥蘢,河流縱橫。有榨油、碾米等工業(yè)。重要港口,輸出花生及其制品。漁業(yè)較重要。有國際航空站。
《國語辭典》:內煩(內煩)  拼音:nèi fán
中醫(yī)指因內熱(實熱或虛熱)而引起心胸煩悶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