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19,分135頁顯示  上一頁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邲之戰(zhàn)
巴夏禮
陳納德
程咬金
陳與義
陳友諒
陳其美
陽明山
貝多芬
紅與黑
海涅
達爾文
詹天佑
托爾斯泰
南北和議
《國語辭典》:邲之戰(zhàn)(邲之戰(zhàn))  拼音:bì zhī zhàn
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的重要戰(zhàn)役。楚莊王十七年(西元前597)攻伐鄭國,晉派兵救援,但因晉將領(lǐng)意見不合而無法順利作戰(zhàn),最后被楚大敗于邲(今河南滎陽東北),楚莊王因而取得霸主的地位。
《國語辭典》:巴夏禮(巴夏禮)  拼音:bā xià lǐ
Sir Harry Smith Parkes
人名。(西元1828~1885)英國外交官。出生于蘇格蘭史特拉??ぃ厴I(yè)于伯明罕愛德華王子學校,是最早到華的文職洋客。西元一八五七年他憑籍亞羅船事件,唆使英法聯(lián)軍進兵廣州,劫走總督,導(dǎo)致清廷門戶大開,并引來英法聯(lián)軍之役與列強侵略。
《國語辭典》:陳納德(陳納德)  拼音:chén nà dé
Chennault,Claire Lee
人名。(西元1893~1958)美國德克薩斯州人。西元年一九三七年被我國聘任為航空委員會總顧問,組織飛虎航空隊,協(xié)助我國抗戰(zhàn)。
《國語辭典》:程咬金  拼音:chéng yǎo jīn
人名。(西元?~665)后改名程知節(jié),唐濟州東阿人。善馬槊,隋末,盜賊四起,聚眾共保鄉(xiāng)里。后事李密,領(lǐng)內(nèi)馬軍。密敗,事世充,后拒之。授秦王府左三統(tǒng)軍,以功封宿國公。從太宗討建成、元吉,拜太子右衛(wèi)率,遷右武衛(wèi)大將軍。貞觀中改封廬國公,曾討賀魯。卒,賜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國語辭典》:陳與義(陳與義)  拼音:chén yǔ yì
人名。(西元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宋洛陽人。官至參知政事,時稱賢臣。工詩詞,其詩字句明凈,音調(diào)響亮。著有《簡齋集》、《無住詞》等。
《國語辭典》:陳友諒(陳友諒)  拼音:chén yǒu liàng
人名。(西元1320~1363)原姓謝,祖入贅于陳,因從其姓,元沔陽人。本業(yè)漁,元順帝時,徐壽輝兵起,友諒?fù)缎鋵⒛呶目△庀?,其后叛之,起兵攻下江西諸路,自稱漢帝,后與明太祖戰(zhàn)于鄱陽湖,中流矢死,立凡四年。
分類:入贅公元
《國語辭典》:陳其美(陳其美)  拼音:chén qí měi
人名。(西元1874~1916)字英士,浙江吳興人。留學日本東京警察學校,辛亥革命時為滬軍都督,民國成立,任工商總長,未就職,后因袁世凱稱帝,返滬策劃討袁大計,被袁世凱遣人暗殺,遂成仁。
《國語辭典》:陽明山(陽明山)  拼音:yáng míng shān
山名。位于臺北市之北,七星山之南。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由日本人山本義信開發(fā)為公園。臺灣光復(fù)后,劃定特別區(qū),進行有計畫的整建工作,開辟出前山公園與后山公園。山多溫泉、櫻花,為臺北近郊名勝之一。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初為花季,園內(nèi)茶花、杜鵑花等盛開,上山賞花者絡(luò)繹不絕。舊稱為「草山」,后為紀念明代大儒王陽明而改名為「陽明山」。
《國語辭典》:貝多芬(貝多芬)  拼音:bèi duō fēn
Ludwig Van Beethoven
人名。(西元1770~1827)德國作曲家。十七歲赴維也納,學于莫札特,后得海頓指導(dǎo),樂藝精進。三十歲后耳漸聾,作風漸趨幽怨悲愴。作品以鋼琴曲月光最著名,交響樂曲方面尤為出色,有〈英雄〉、〈田園〉、〈命運〉等九篇,影響后世音樂甚鉅。世稱為「樂圣」。也譯作「悲多芬」。
《國語辭典》:紅與黑(紅與黑)  拼音:hóng yǔ hēi
書名。法國小說家斯湯達爾的杰作,西元一八三一年出版。紅是當年軍人制服的顏色,代表革命與權(quán)勢。黑是僧袍的顏色,代表宗教與神圣。書名象徵二者的對立。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刻劃人物個性,分析心理,故事富于傳奇性。
《國語辭典》:海涅  拼音:hǎi niè
Heinrich Heine
人名。(西元1797~1856)德國浪漫詩人,也是評論家和專欄作家。由于是猶太裔,再加上早年即受宗教信仰及法國自由革命的影響,故多革命與抒情的創(chuàng)作,對社會有尖銳的批判。著有《北海之歌》、《西班牙詩集》、《新德國文學史》等。
《國語辭典》:達爾文(達爾文)  拼音:dá ěr wén
Darwin,Charles Robert
人名。(西元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達爾文曾從事美洲大陸及各島動植物分布與當?shù)卦∶裆罘矫娴难芯浚小段锓N起源》等書,主張演化論(或稱進化論),認為物種在漫長的時間中不斷地演化,而支配演化過程的主要機制則為自然選擇。
《國語辭典》:詹天佑  拼音:zhān tiān yòu
人名。(西元1861~1919)字眷誠,廣東省南海縣人。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科學士。曾參與中國最初的鐵路自造工程,歷任京張鐵路、粵漢鐵路總工程師。策劃潮汕、滬寧、道清、京張等鐵路,尤以平綏鐵路北平至張家口一段最為艱巨,成績斐然。著有《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書。
《國語辭典》:托爾斯泰(托爾斯泰)  拼音:tuō ěr sī tài
Leo Tolstoy
人名。(西元1828~1910)俄國小說家。出身貴族,曾就讀喀山大學,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戰(zhàn)后漫游歐洲。著有《復(fù)活》、《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小說,《人生論》、《藝術(shù)論》等論著,作品富于宗教精神及人道主義思想。
《國語辭典》:南北和議(南北和議)  拼音:nán běi hé yì
1.清宣統(tǒng)三年(西元1911),武昌起義后,革命軍與清廷在上海談判,結(jié)果北洋軍閥袁世凱趁勢要脅清帝退位,并取得政權(quán)。
2.民國七年北京政府徐世昌,南方軍政府岑春煊,雙方派人于上海開會議和,但遭到皖系軍閥段祺瑞破壞,未能達成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