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虎魄
亦作“ 虎珀 ”。 樹脂入地多年,經(jīng)過石化而成。質(zhì)優(yōu)者,用作珍貴裝飾品;較差者,用作藥物。亦有用作器物,如杯、瓶、枕之類。今寫作“琥珀”。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 罽賓國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離?!?晉 郭璞 《玄中記》:“楓脂淪入地中,千秋為虎珀。”宋書·武帝紀(jì)下:“ 寧州 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時將北征,以虎魄治金創(chuàng),上大悅,命擣碎以付諸將?!眳⒁姟?琥珀 ”。
《國語辭典》:琥珀  拼音:hǔ pò
1.古代松柏等樹脂的化石。為淡黃色、褐色或赤褐色的半透明固體,光澤美麗,質(zhì)脆,燃燒時有香氣。可制琥珀酸和各種漆,也可做飾物。也作「丹珀」、「丹魄」、「虎魄」。
2.書名。由英國女作家溫索爾所作的歷史小說,以十七世紀(jì)的英國為背景,描寫復(fù)辟前后英國人的各種生活層面。書中女主角名琥珀,意謂如寶石琥珀般閃爍著懾人的光澤,故書名《琥珀》。
《國語辭典》:火車(火車)  拼音:huǒ chē
1.一種古代攻戰(zhàn)的器具。《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jì)上》:「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shù)道攻戰(zhàn)。相持移日,乃出輕兵攻賊西。」
2.泛指行駛于鐵路上的列車。因最初是藉火力產(chǎn)生蒸氣以牽引車廂,故稱為「火車」。目前多已電氣化。
《漢語大詞典》:博究
廣泛深入地查考研究。晉書·鄭沖傳:“﹝ 鄭沖 ﹞起自寒微,卓爾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經(jīng)史,博究儒術(shù)及百家之言?!?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至那仆底國:“學(xué)説一切有部,眾儀肅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學(xué)特為博究?!?span id="6imagkm" class="book">《明史·卓敬傳》:“ 敬 立朝慷慨,美豐姿,善談?wù)摚蔡旃?、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div>
《漢語大詞典》:洞觀(洞觀)
道觀。 宋 秦觀 《雨中花慢》詞:“正火輪飛上,霧捲煙開,洞觀金碧。”
分類:道觀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個大洞,水不斷涌入,船身逐漸下沉。」
《漢語大詞典》:博喻
(1).謂對各種知識能廣泛而深入地理解。《禮記·學(xué)記》:“君子知至學(xué)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 孔穎達 疏:“博喻,廣曉也……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者,前能廣解,后乃可為人作師也。”
(2).廣泛地運用比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韓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韓非子《內(nèi)外儲》、《說林》,多舉事例作喻?!?清 王晫 《快說續(xù)紀(jì)序》:“廣引博喻,錯襍無端?!?/div>
《國語辭典》:歿地(歿地)  拼音:mò dì
人死后埋入地下。唐。黃滔〈館娃宮賦〉:「吳王歿地兮,吳國蕪城?!挂沧鳌笡]地」。
《漢語大詞典》:松髓
(1).松脂。喻指老人眼中分泌物。 南朝 宋 鮑照 《在江陵嘆年傷老》詩:“方瞳起松髓,赬髮疑桂腦?!?br />(2).松脂。指茯苓。舊說松脂入地,化為茯苓。 宋 陳與義 《游峴山次韻》之二:“一丘儻許予,高臥飽松髓。”
《國語辭典》:樁子(樁子)  拼音:zhuāng zi
一端埋在土中的柱形物。如:「在這兒打個樁子做界標(biāo)?!?/div>
《漢語大詞典》:反根
返回本原。謂尸骨埋入地下。列子·天瑞:“ 黃帝 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盧重玄 解:“令神歸乎真,形歸乎地,向時之我,竟何在耶?”
《漢語大詞典》:錐探(錐探)
探測地層的一種方法。用手將錐形探測工具壓入地中,憑感覺辨別地層的情況,用于找水源和勘查堤身內(nèi)部的洞穴、縫隙以及土層中的磚石、木枓等。
《漢語大詞典》:倳耜
將耜插入地中。指翻耕土地。管子·輕重甲:“則春有以倳耜,夏有以決蕓。” 馬非百 新詮:“倳耜謂以耜插入田中而翻其土也?!?/div>
《國語辭典》:塞得港  拼音:sài dé gǎng
Port Said
城市名。埃及東北部的港口城市。位居蘇伊士運河入地中海之口。商業(yè)發(fā)達,為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加煤站。
《國語辭典》:闡述(闡述)  拼音:chǎn shù
說明敘述。如:「這位學(xué)者精辟的闡述人生真諦,擴大了大家的精神領(lǐng)域?!?/div>
《漢語大詞典》:傳世古(傳世古)
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傳人間的古銅器。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傳世古則不曾入水土,惟流傳人間,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其斑凸起,如上等辰砂,入釜以沸湯煮之良久,斑愈見。偽者以漆調(diào)朱為之,易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