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074,分1739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司馬承禎(子微 別稱 赤城居士 道隱 天臺白云子、白云子 貞一先生 )
釋慧安( 衛(wèi) 招提 安并靜禪師 )
姚崇( 姚元崇、姚元之、元之、崇 元崇 文獻、文貞 梁國公、梁縣侯 名相 )
史德義(逸人 )
釋子儀(水月大師 )
張氳( 張?zhí)N 藏真 洪崖子 蘊 )
僧道岸( 大和尚 )
僧慧智(大周經(jīng)錄 )
僧慧云( 造寺祖師 )
賀知章(季真 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 世稱 四明狂監(jiān)、狂吟老監(jiān)、吳中四士、賀監(jiān) 行第 八 )
張鷟(文成 青錢學(xué)士、浮休子 )
李適(子至 東山子 )
源光裕(別稱 源光俗 清謹 世稱 良吏 )
僧玄覺(明道 真覺大師、無相大師、無相 別稱 一宿覺和尚 一宿覺 )
釋正壽(試塔和尚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7—735 【介紹】: 唐道士。洛州溫人,字子微。法號道隱。事潘師正,傳習(xí)辟谷道引術(shù)。遍游名山,止于天臺山,自號天臺白云子。武則天、睿宗時曾迎入京。玄宗開元時又兩次召至都,令于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隸,書法自成一體,號“金剪刀書”。以三體寫《老子》石經(jīng),刊正文句。初,盧藏用隱居終南山,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承禎徐曰:“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耳?!辈赜脩M。卒謚貞一先生。有《修真秘旨》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7—735 字子微,號白云子,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早年不屑為吏,遂為道士。師道士潘師正,傳其符箓及辟谷、導(dǎo)引、服餌之術(shù),又受上清經(jīng)法。后遍游名山,隱居于天臺山玉霄峰。武后時,被召至洛陽。睿宗時,召入長安。歸山時,朝士贈詩者300余人,后編為《白云記》。玄宗時,兩次被召,并奉詔居王屋山。卒謚貞一先生。為唐代道教上清派之重要人物,著有《坐忘論》、《天隱子》。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承禎字子微。河內(nèi)溫人。為道士。事潘師正。傳其符箓及辟谷導(dǎo)引服餌之術(shù)。止天臺山。武后聞其名。召至都。降手敕贊美之。景云二年。睿宗復(fù)召之。固辭還山。開元九年十五年。元宗兩召之。敕于王屋山建陽臺觀以居。卒年八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

人物簡介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慧安。姓衛(wèi)氏。荊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紺?青目。降神乃隋開皇初年也。安受性寬裕不染俗塵。修學(xué)法門無不該貫。文帝十七年敕條括天下私度僧尼??卑苍?。本無名姓亡入山谷。大業(yè)中開通濟渠追集夫丁。饑殍相望。安巡乞多缽食救其病乏。存濟者眾。煬帝聞之詔安。遂潛入太和山。至帝幸江都海內(nèi)擾攘。乃杖錫登衡岳寺行頭陀法。貞觀中。至蘄州禮忍大師。麟德元年游終南山石壁而止。時所居原谷之間早霜傷苗稼。安居處獨無。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災(zāi)矣天皇大帝聞而召焉。安不奉詔。永淳二年至滑臺草亭居止。中坐繩床四方坦露。敕造寺以處之。號招提是也。如是卻還家鄉(xiāng)玉泉寺。時神秀禪師新歸寂。咸請住持安弗從命。天后圣歷二年四月告門人學(xué)眾曰。各歸閉戶。至三更有神人至。扈衛(wèi)森森和鈴鉠鉠。風(fēng)雨偕至。其神旋繞其院數(shù)遭。安與之語丁寧教誡再拜而去?;騿柶涔试?。吾為嵩山神受菩薩戒也。天后嘗問安甲子。對曰。不記也。曰何不記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環(huán)乎。環(huán)無起盡何用記為。而又此心流注中間無閒。見漚起滅者亦妄想耳。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記耶。天后稽顙焉。聞安闕井。敕為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傷物。將及泉見蝦蟆金色。蠢然出沮洳間。合其懸記。帝倍加欽重。殆中宗神龍二年九月敕令中官賜紫袈裟并絹。度弟子二七人。復(fù)詔安并靜禪師入中禁受供施。三年賜摩納一副。便辭歸少林寺。至景龍三年三月三日囑門人曰。吾死已將尸向林間待野火自焚之。勿違吾愿。俄爾萬回和尚來。見安猖狂執(zhí)手言論移刻。旁侍傾耳都不體會。至八日閉戶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許歲。起開皇二年至景龍三年故也?;鸱偈吺丈崂耸!?nèi)五粒紅紫色進內(nèi)。馀散施。隨力造塔。先天二年。門人建浮圖焉。
神僧傳·卷第七
釋慧安。姓衛(wèi)氏。荊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紺?(音采)青目。修學(xué)法門無不該貫。大業(yè)中開通濟渠追集夫丁。饑殍相望。安巡乞多缽食救其病乏。存濟者眾。麟德元年游終南山石壁而止。時所居原谷之間。早霜傷苗稼。安居處獨無。圣歷二年四月。告門人學(xué)眾曰各歸閉戶。至三更有神人至。扈衛(wèi)森森和鈴鉠鉠。風(fēng)雨偕至。其神旋繞其院數(shù)遭。安與之語丁寧告誡。再拜而去?;騿柶涔试?。吾為嵩山神受菩薩戒也天后嘗問安甲子。對曰。不記也。曰何不記耶。乃曰。生死之身如循環(huán)乎。環(huán)無起盡何用記為。而又此心流注中間無間。見漚起滅者亦妄想耳。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記耶。天后稽顙焉。聞安闕井。敕為鑿焉。安曰。此下有赤祥慎其傷物。將及泉見蝦蟆金色。蠢然出沮洳間。合其懸記。帝倍加欽重。景龍三年三月三日。囑門人曰。吾死已將尸向林間。待野火自焚之。勿違吾愿。俄爾萬回和尚來。見安猖狂執(zhí)手言論移刻。旁侍傾耳都不體會。至八日閉戶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衛(wèi)。荊州支江人。安性寬??。不染俗塵。修學(xué)法門。無不該貫。大業(yè)中。開通濟渠。追集夫丁。饑殍相望。安巡乞多缽食。救其病乏。存濟者眾。煬帝聞之。詔安遂潛入太和山。至帝幸江都。海內(nèi)擾攘。乃杖錫登衡岳寺。行頭陀法。貞觀中。至蘄州。禮忍大師。游終南山石壁而止。時所居原谷之間。早霜傷苗稼。安居處獨無。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災(zāi)。天皇大帝。聞而召焉。安不奉詔。永淳二年。至滑臺草亭居止。中坐繩床。四方坦露。敕造寺以處之。號招提。卻還家鄉(xiāng)玉泉寺。時神秀禪師新歸寂。咸請住持。安弗從命。天后圣歷二年四月。告門人學(xué)眾。各歸閉戶。至三更。有禪人至。扈衛(wèi)森森。和鈴鉠鉠。風(fēng)雨偕至。其神旋繞其院數(shù)遭。安與之語。丁寧教誡。再拜而去。或問其故。曰吾為嵩山神受菩薩戒也。天后嘗問安甲子。對曰不記。曰何不記耶。曰生死之身。如循環(huán)。無起盡。何用記為。又此心流注。中間無閒。見漚起滅者。亦妄想耳。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只如此。何年月可記耶。天后稽顙焉。中宗神龍二年九月。敕令中官賜紫袈裟。并絹。賜號安并靜禪師。入中禁受供施。三年賜摩納一副。便辭歸少林寺。至景龍三年三月八日。閉戶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歲?;鸱?。收舍利八十粒。內(nèi)五粒紅紫色。進內(nèi)。馀散施。隨力造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0—721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開元年號,又改名。應(yīng)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參軍。武周時,累擢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出為靈武道大總管。張柬之等謀誅張易之,崇參計議。睿宗立,進中書令,以奏請使太平公主出居?xùn)|都,貶申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崇奏治政十事,帝皆納之。復(fù)遷紫微令,罷冗職,修制度。開元四年,山東蝗蟲大起,崇奏請各道捕蝗,蝗災(zāi)訖息。后引宋璟自代,史稱姚宋。卒謚文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與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時以字行,至開元時,避帝號更名崇。陜州硤石(今河南陜縣東南硤石鎮(zhèn))人。高宗時舉下筆成章科,授濮州司倉參軍,入為司刑丞。武后天授中,歷夏官員外郎、郎中、侍郎。圣歷三年(700),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遷鳳閣侍郎。改司仆卿,猶鳳閣鸞臺三品。出充靈武道大總管。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尋遷中書令。出為申州刺史,轉(zhuǎn)揚州長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玄宗先天二年(713),復(fù)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紫微令,封梁國公。開元四年(716),以開府儀同三司,罷知政事。九年卒,贈揚州大都督,謚曰文貞(兩《唐書》本傳曰文獻)。十七年重贈太子少保。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張說《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揚州刺史大都督梁國公姚文貞公神道碑》。崇三居相位,為唐代名相之一。工詩善文,《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6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唐詩匯評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其先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硤石(今陜西陜縣),后家于洛陽。應(yīng)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武后朝,累遷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出為靈武道大總管,亳、宋、常、越、許等州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中書令。復(fù)出為申、徐諸州刺史。玄宗開元初復(fù)入相,遷紫微令,封梁國公。崇長于吏道,號為名相,與宋璟并稱“姚宋”。有《姚崇集》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六首。
全唐文·卷二百六
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人。本名元崇。以與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時以字行。至開元時。避帝號更名崇。為孝敬挽郎。應(yīng)下筆成章舉。授濮州司倉。五遷夏官郎中。超遷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尋遷鳳閣侍郎。為張易之所譖。改司仆卿。猶同鳳閣鸞臺三品。出充靈武道大總管。神龍元年。預(yù)謀誅張易之兄弟。以功封梁縣侯。睿宗立。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進中書令。先天二年改紫微令。進封梁國公。授開府儀同三司。罷知政事。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開元九年薨。年七十二。贈揚州大都督。謚曰文獻。十七年重贈太子太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昆山人。隱居虎丘山,以琴書自適,或騎牛帶瓢,出入廛野,號為逸人。高宗聞其名,召赴洛陽,尋稱疾歸。武周天授初,周興薦之,復(fù)召赴都,擢朝散大夫。興死,免官歸,素譽頓衰。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子儀號水月大師。天授中樂清白鶴寺沙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晉州人,一名蘊,字藏真,號洪崖子。學(xué)道不娶,嘗寓李嶠家十余年。后隱居洪崖古壇。武則天及唐玄宗屢召不赴。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3—745 一名蘊,字藏真,號洪崖子,晉州神山(今山西浮山)人。道士。曾隱洞中15年,熟讀仙書秘典、九經(jīng)百氏。后歷游名山,善金丹、易形之術(shù)。武后圣歷間被召,不赴。后居洛陽李嶠家中13年。玄宗開元七年(719)召見于湛露殿,不久,仍聽其歸山。事跡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〇、《三洞群仙錄》卷七。著有《高士傳》10卷、《神仙記》20卷、《阿東記》30卷等,皆不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4—717 【介紹】: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經(jīng)史百家,及長,出家,為文綱法師高足,精《四分律》。居會稽龍興寺,時號大和尚。中宗時,徵召至京師,為菩薩戒師。后辭歸,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誦律》,乃請帝墨敕執(zhí)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間。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唐氏。其先潁川人。晉永嘉南渡遷光州。遂世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學(xué)奮。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夢迦葉波有所教戒。且閱經(jīng)所見。與夢中語合。由是慧解日進。而聲名日起。時初法師方以道德重揚。越俗號大和尚。岸從之。住會稽龍興寺。中宗朝。詔偕諸大德見內(nèi)殿。寵遇隆渥。上因從受菩薩戒。詔圖其形林光宮。且制贊其辭曰。戒珠皎潔?;哿髑鍍簟I砭治迤?。心融八定。學(xué)縱真典。觀通實性。維持法務(wù)。紀綱僧政。律藏冀以傳芳。象教因乎光盛。歷任白馬中興。莊嚴薦福罔極等寺。綱維之職。天下以為榮。錫賚山積云委。俄還鄉(xiāng)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變。復(fù)二紀于茲矣。迫鐘漏之期。念釣游之地。開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龍興。壽六十四。弟子。以禮葬。禮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誦至岸為天子師。動以墨敕從事。東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傳??堃喟吨e。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道岸。姓唐氏。世居穎川。是為大族。漢尚書令琳司空珍吳尚書仆射固雍州刺史彬涼鎮(zhèn)北將軍瑤之后也。永嘉南度遷于光州。衣冠人物暉映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在髫齔有若老成。齒胄膠庠侚齊墳典。猶恐聞見未博藝業(yè)有遺。遂浮江淮達洙泗探禹穴升孔堂。多歷年所矣。操翰林之鼓吹。游學(xué)海之波瀾。討論百家商攉三教。乃嘆曰。學(xué)古入官紆金拾紫。儒教也。餐松餌柏駕鶴乘龍。道教也。不出輪回之中俱非筏喻之義。豈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緇銖世間掌握沙界哉。遂落發(fā)出家洗心訪道。一音克舉四句精通。豎修律儀深入禪慧。夜夢迦葉來為導(dǎo)師。朝閱真經(jīng)宛契冥牒。由是聲名籍甚遠近吹噓。為出世之津梁。固經(jīng)行之領(lǐng)袖。十方龍象罔不師范焉。萬國鹓鸞無敢詶對者。向若回茲妙識適彼殊途。議才必總于四科。濟世雅符于三杰。有若越中初法師者。秘藏精微罔不明練。道高寰宇德重丘山。岸聞善若驚同聲相應(yīng)。乘杯去楚杖錫游吳。云霧一披鐘鼓齊振。期牙合契澄什聯(lián)芳。由是常居會稽龍興寺焉。揚越黎庶江淮釋子。輻輳烏合巷少居人。罕登元禮之門。且睹公超之市。岸身遺纏蓋心等虛空。不擇賢愚無論貴賤。溫顏接待善誘克勤。明鑒莫疲洪鐘必應(yīng)。皆窺天挹海虛往實歸。其利博哉。無得稱也。時號為大和尚。登無畏座講木叉律。容止端嚴。辭辯清暢。連環(huán)冰釋理窟毫分。瞻仰者皆悉由衷。聽受者得未曾有。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傾。捐棄舊聞佩服新義。江介一變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貫白業(yè)游藝玄樞。聞而異焉。遣使徵召前后數(shù)介。然始入朝與大德數(shù)人同居內(nèi)殿。帝因朝暇躬閱清言。雖天眷屢回而圣威難犯。凡厥目對靡不魂驚。皆向日趨風(fēng)滅聽收視。岸人望雖重僧臘未高。猶淪居下筵累隔先輩。惜帝有輪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实鄱闷涓呱?。伏以尊嚴偏賜衣缽。特彰榮寵。因請如來法味屈為菩薩戒師。親率六宮圍繞供養(yǎng)。仍圖畫于林光宮。御制畫贊。辭曰。戒珠皎潔。慧流清凈。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學(xué)綜真典。觀通實性。維持法務(wù)。綱統(tǒng)僧政律藏冀兮傳芳。象教因乎光盛。比夫靈臺影像麟閣丹青。功德義殊。師臣禮異。銓擇網(wǎng)管統(tǒng)帥僧徒者。有司之任也。以岸盛德廣大至行高邈。思遍雨露特變章程。所歷都白馬中興。莊嚴薦福罔極等寺綱維總務(wù)。皆承敕命深契物心。天下以為榮。古今所未有。中宗有懷罔極追福因心。先于長安造薦福寺。事不時就作者煩勞。敕岸與工部尚書張錫。同典其任。廣開方便博施慈悲。人或子來役無留務(wù)。費約功倍。帝甚嘉之頓邀賞錫。何間昏曉既荷天澤。言酬恩地遂還光州。度人置寺。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拘鄰比丘便為人寶。能事斯畢夫何恨哉。江海一辭星霜二紀。每懷成道之所。更迫鐘漏之期。遂去上京還至本處。將申顧命精擇門人僧行超玄儼者。是稱上足也。克傳珠髻之寶。俾賜金口之言。右脅而臥示其泡幻也。以開元五年歲次丁巳八月十日。滅度于會稽龍興道場。時年六十有四。海竭何依。山崩安仰。天人感慟道俗哀號。執(zhí)紼衣缞動盈萬計弟子龍興寺慧武寺主義海都維那道融大禹寺懷則大善寺道超齊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懷瑩香嚴寺懷彥平原寺道綱湖州大云寺子瑀興國寺慧纂等。秀稟圭璋器承磨琢。荷導(dǎo)蒙之力懷栝羽之恩。思播芳塵必題貞石。乃請禮部侍郎姚奕為碑紀德。初岸本文綱律師高足也。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以江表多行十誦律東南僧堅執(zhí)罔知四分。岸請帝墨敕執(zhí)行南山律宗。伊宗盛于江淮間者岸之力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梵人,兼通梵華語。時地婆訶羅、提云若那、寶思惟等所有翻譯,皆召慧智為證。于洛陽佛授記寺自譯《觀世音頌》一卷。后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父印土婆羅門也。東游生智。少慕出俗。從長年婆羅門僧為弟子。善天竺書語。三藏地婆訶羅。提云若那。寶思惟等。有所翻譯。皆召證文。兼度語。長壽二年。智于東都佛授記寺。出觀世音頌一卷。
宋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慧智。其父印度人。婆羅門種。因使游此方。而生于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時從長年婆羅門僧。奉敕度為弟子。本既梵人善閑天竺書語。生于唐國復(fù)練此土言音。三藏地婆訶羅提云若那寶思惟等。所有翻譯皆召智為證。兼令度語。后至長壽二年癸巳。智于東都佛授記寺自譯觀世音頌一卷。不詳所終。有沙門明佺者。不知何許人。出家隸業(yè)悉在佛授記寺。尤善毗尼兼閑經(jīng)論。天冊萬歲元年。敕令刊定經(jīng)目。佺所專纂錄。編次持疑。更與翻經(jīng)大德二十馀人。同共參正。號曰大周經(jīng)錄焉。智升云。雖云刊定繁穢尤多。徒見流行。寔難憑準。蓋此錄支經(jīng)別品雜沓不倫。致為升公之所黜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5—? 【介紹】: 唐僧。湖湘人,俗姓姚。十歲時從南岳初祖禪師出家,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戒,專營福事,為士庶所欽。住東京相國寺。歷游荊郢江浙,所至勸人舍資造寺廟,前后共成二十余所,多有靈異之相。時號造寺祖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姚氏。湖湘人。麟德初。云十歲。辭父母。出家于南岳。弱冠受具戒。游歷幽勝。隨有廢弛。輒營治。如是至凡寺宇二十馀。所久視初。駐錫浚郊。夜宿繁臺。望有異氣。起汴水北園池中。且訪其地。乃知其為歙州司馬鄭景宅也。因杖屨以往。見池闊甚。瀾漪浩渺無際涯。下布天影。而參差轇轕。有宮殿樓閣狀。獨嘆曰。此可以致吾力矣。神龍二年。徙居濮州報成寺。發(fā)愿募金。寫就丈八彌勒像。樹殿池旁。且擬名其寺為?;?。以安奉之。伐材聘工。將底功緒。景龍二年。始從景購得其宅?;虺龉彭偻林?。記曰齊天保六年乙亥歲。創(chuàng)建國寺。于是行部使者。命迎像其地。仍撤殿材。以定建國額。會刑部尚書王志愔。以采訪使。將詔指盡撤天下無名額寺宇。并收銅鐵像。送近寺。時云規(guī)模已備。所欠者僅繪飾爾。既值此詔。竟中輟。云乃焚香涕泣。日夕膜拜于像前曰。茍事必成。當現(xiàn)奇瑞。頃之像首發(fā)金色光。輝燭天壤。合城聚觀嘆異?;虿_視謗言。則目盲口喑。云為像前悔過而愈。皆誓奴役終其身。未機上聞詔賜額相國。先是上于潛邸。嘗符夢想云。復(fù)詔佛授。記寺大德明干。撿挍功德。毋令官府煩擾。中書舍人賈曾。侍郎平章事岑羲。悉捐俸貲以助。玄宗受內(nèi)禪。先天中。上皇躬御翰墨。書額以賜。詔大德真諦。并弟子品官。并持幡華以侈之。久而卒。葬東郊。至今寺莊影堂在焉。號造寺祖師。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慧云。姓姚氏。湖湘人也。性識精明氣貌疏朗。高宗麟德元年。正十歲矣。邈然有出塵之志。二親多厭沮之。其心匪席不可卷也。父哀其所愿。從往南岳初祖禪師稟承慈訓(xùn)。而能黠慧好味經(jīng)教。沈默如也。至于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法。自專護戒且善毗尼。尋罷講科專營福事。發(fā)言響答化俗風(fēng)從。立事絕私士庶欽揖。乃出重湖而游荊郢。江南振錫浙汭攜囊。務(wù)在勸人令舍慳病。隨處蓋造葺修寺宇二十馀所。皆功成不宰。天后久視元年江北行化因緣未會。長安元年來觀梁苑。夜宿繁臺。企望隨河北岸有異氣屬天。質(zhì)明入城尋睹。乃歙州司馬宅西北園中池沼。云徙步臨岸見瀾漪中有天宮影。參差樓閣合沓珠瓔。門牖?繪而九重儀像逶迤而千狀。直謂兜率之宮院矣。云睹茲異事喜貫心膺。吾聞智嚴經(jīng)說。琉璃地上現(xiàn)宮殿之影。此不思議之境界也。今決擬建梵宮答其徵瑞。乃掛錫于安業(yè)寺。神龍二年丙午往濮州屬縣報成寺。發(fā)愿為國摹寫彌勒像。舉高一丈八尺。募人出赤金。于時施者委輸逡巡若丘阜矣。遂振橐籥程巧工。一鑄克成。相好奇特殆景龍四年庚戌六月屬溫王讓位奉睿宗。叔父也。景云元年云于寺東廊南隅造別殿安圣容。始云治材方議版筑。檀越眾議紛紜未成建樹。至二年辛亥于?;鬯陆?jīng)坊北。貿(mào)新安典午鄭景宅。方事興工掘得古碑。則北齊天保六年乙亥歲置建國寺。乃高歡嗣子文宣帝也。睹之者皆驚嘆。同舍利弗悲蟻垤焉。采訪使君稱異再三。遂沿此記改福慧為建國寺。迎取安業(yè)圣容及殿材至寺。太極元年五月十三日。改元延和。是歲刑部尚書王志愔為采訪使。至浚郊宣敕。應(yīng)凡寺院無名額者并令毀撤。所有銅鐵佛像收入近寺。云移所鑄像及造殿宇門廊。猶虧?繢。遇新敕乃輟工。云于彌勒像前泣淚焚香。重禮重告曰。若與此有緣當現(xiàn)奇瑞策悟群心。少頃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滿城士庶皆嘆希有。是時生謗毀者隨喪兩目。又有舌腫一尺許者。遠近傳聞爭來瞻禮。舍施如山乃全勝概。像坐垂趺人觀稽顙。涉惡報者云望像為其悔過。斯須失明者重視。舌卷者能言。皆愿為寺之奴持鐘掃地也。采訪使王志愔賀蘭務(wù)同錄祥瑞。奏聞睿宗潛符夢想。有敕改建國之榜為相國。蓋取諸帝由相王龍飛故也。仍敕佛授記寺大德明干。同共檢校功德勿令州府煩擾。中書舍人賈曾侍郎崔沼給事中盧逸中書侍郎平章事岑羲。皆捐俸祿共構(gòu)因緣?;騿l(fā)心之元。或施外護之力。先天中行傳神于潞邸。玄宗即位。至八月十五日上皇御書寺額。奉詔令大德真諦并弟子二人品官一人赍敕賜幡華及寺額至。迎受懸掛。云道化梁園身榮福樹。百齡有限四相交遷。終于寺之別院。葬今京之東郊寺莊塔亭存焉。時號造寺祖師。云去世后天寶四載造大閣號排云。肅宗至德年中造東塔號普滿者。至代宗大歷十年畢工。或云造塔。僧能分身行化難測品階。文殊維摩是王府友吳道子裝塑。又開元十四年。玄宗東封回敕車政道往于闐國。摹寫天王樣就寺壁畫焉。僧智儼募眾畫西庫北壁。三乘入道位次皆稱奇絕。今之殿宇皆大順年火災(zāi)之后蓋造。宋太祖重修。翰林待詔高益筆跡壁畫。時推筆墨之妙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9—744 【介紹】: 唐越州永興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少以文詞知名。武后證圣元年進士。初授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玄宗開元十年,張說奏賀知章及徐堅等入書院,同撰《六典》。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xué)士。后遷太子賓客,授秘書監(jiān)。性放曠,好飲酒,與李白友善。工書法,尤擅草隸。天寶初,因病乃上疏度為道士,至鄉(xiāng)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9—744 字季真,排行八,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武后證圣元年(695)登進士第,因陸象先引薦,授國子四門博士,后遷太常博士。玄宗開元十年(722),因張說薦,入麗正殿修書。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后為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為人曠達不羈,不拘禮法。善談笑,時人譽為“清淡風(fēng)流”。晚年尤放誕,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世稱賀監(jiān)。與張旭、包融、張若虛號為“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估傳》),又與李白、杜甫等詩人友善。知章能詩,且善草、隸書。玄宗天寶三載(744),上疏請度為道士,歸隱鏡湖,不久病逝。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大多散失,今存詩中頗有情味雋永之作。有《賀秘監(jiān)集》。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收詩2首,斷句1,題1。
唐詩匯評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以文詞知名。證圣元年(695),棹進士第,又登超攏群類科,授四門博士,累遷太常博士、戶部員外郎、起居郎。開元十年,入麗正殿修《六典》等。十三年,遷禮部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歷工部侍郎、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天寶三載,因病恍傯,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xiāng)里。玄宗許之,返鄉(xiāng)不久卒。知章工書能詩,尤善草隸,神龍中與吳越文士包融、張旭、張若虛俱以文詞楊名上京,合稱“吳中四士”。性放曠,晚年無復(fù)拘檢,自號“四明狂客”。又嗜酒,與李白等合稱“飲中八仙”。后人輯有《賀秘監(jiān)集》一卷行世。《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證圣初擢進士第,陸象先引為太常博士,累遷秘書監(jiān)。天寶三載請為道士還鄉(xiāng)里,未幾卒,年八十六。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
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第進士。開元中累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xué)士。充皇太子侍讀。遷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授秘書監(jiān)。晚年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jiān)。天寶三載。上疏請度為道士。還鄉(xiāng)里。元宗親制詩贈行。卒年八十六。肅宗立。贈禮部尚書。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知章)醉后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
舊唐書本傳
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瓟?shù)子人間往往傳其文,獨知章最貴。
《載酒園詩話又編》
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云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罝張于初,列賀于盛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60—約740 【介紹】: 唐深州陸澤人,字文成,自號浮休子。高宗調(diào)露進士。八次應(yīng)制舉,均登甲科。時稱其文猶青銅錢,萬選萬中,及遷學(xué)士,乃號“青錢學(xué)士”。玄宗開元中流放嶺南。后任司門員外郎。其文章風(fēng)行當時,并為突厥、新羅、日本所重。有《朝野僉載》、《龍筋鳳髓判》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8—730 字文成,自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西)人。兒時曾夢鸑鷟降于庭,祖父因以“鷟”名之。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八次應(yīng)制舉,皆登甲科。歷襄樂尉、洛陽尉、長安尉等職,遷鴻臚丞。四參選,判策為銓府之最。員半千稱其文“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故時號“青錢學(xué)士”。武后證圣(695)中,任御史。玄宗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劾,貶嶺南。后內(nèi)遷,卒于司門員外郎(一說卒于龔州長史)。生平見新、舊《唐書·張薦傳》,《朝野僉載》卷一、三、五、六,《大唐新語》卷八。鷟下筆敏速,出言詼諧,文體浮艷,大行一時,名聲遠播。新羅、日本等國遣使入唐,必出重金購其文。所著《朝野僉載》6卷、《龍筋鳳髓判》4卷及傳奇《游仙窟》,流傳至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2句。《全唐詩外編》補詩58首。
全唐詩補逸
張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補詩一卷,計五十八首。(按張鷟《游仙窟》詩共七十馀首,日本河世寧《全唐詩逸》曾選取十九首。今自《古佚小說叢刊》本《游仙窟》中將河世寧氏所未收者,悉數(shù)錄出,而以彭澤汪辟疆先生《唐人小說》所載《游仙窟》詩校之)。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兒時夢紫文大鳥。其大父曰。紫文鸑鷟也。壯殆以文章瑞朝廷乎。因以為名。調(diào)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凡八應(yīng)舉。皆甲科。再授長安尉。遷鴻臚丞。四參選。判策為銓府最。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劾。貶嶺南。刑部尚書李日知訟斥太重。得內(nèi)徙。終司門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子至。舉進士。領(lǐng)修《三教珠英》,書成遷戶部員外郎,兼修書學(xué)士。擢修文館學(xué)士,再遷工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贈貝州刺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3—711 字子至,自號東山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武后時舉進士,調(diào)猗氏縣尉。圣歷中,預(yù)修《三教珠英》,書成,遷戶部員外郎,兼修書學(xué)士。中宗景龍初,擢修文館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睿宗景云二年(711),轉(zhuǎn)工部侍郎,尋卒,贈貝州刺史。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賈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獨孤及《唐故正議大夫右散騎常侍贈禮部尚書李公(季卿)墓志銘》,李季卿《三墳記》、《棲先塋記》。睿宗時,天臺道士司馬承禎還山,適贈詩甚美,朝士屬和者300余人,徐彥伯編為《白云記》,頗傳于世?!?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著錄《李適集》20卷(《新唐書·藝文志四》錄為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多為應(yīng)制奉和之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相州臨漳人。源乾曜從孫。有令譽。歷官號清謹,撫諸弟友義。初為中書舍人,與楊滔等同刪著《開元新格》。歷官戶部、刑部侍郎、尚書左丞。會選諸司長官為刺史,光裕任鄭州,世稱良吏。卒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 應(yīng)作源光俗。其先居鄴郡安陽(今河南安陽),相州臨漳(今河北臨漳西南)人。光俗撫愛諸弟,以友義聞名,為官亦有令譽。初為中書舍人,與楊滔、劉令植等人同刪定《開元新格》。歷刑部、戶部二侍郎。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在尚書左丞任,后授太常卿。十三年,玄宗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為諸州刺史,遂出為鄭州刺史,尋卒。事跡見新、舊《唐書·源乾曜傳》附、《元和姓纂》卷四、《資治通鑒》卷二一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6—714 【介紹】: 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溫州龍興寺。嘗謁六祖慧能,問答相契,便欲辭去,慧能留住一宿,謂之一宿覺。卒謚真覺大師。有《永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5或675—713 字明道,俗姓戴,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出家,初學(xué)天臺止觀之說。后至韶州謁禪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禪法,時稱一宿覺和尚。后仍歸溫州,住龍興寺。卒謚無相大師?!?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八、《祖堂集》卷三、《景德傳燈錄》卷五有傳。玄覺遺作10篇,由慶州刺史魏靖輯為《永嘉集》1卷,有《大正藏》本、《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等。其中收《永嘉證道歌》,文字通俗,多用雜言,闡說禪宗學(xué)說,在唐宋兩代流傳甚廣。《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玄覺俗姓戴氏。永嘉人。先天元年卒。賜謚無相大師。著有永嘉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字明道。姓戴氏。永嘉人也。其兄宣。有名教庠中并與其二侄出家。居龍興寺。素業(yè)定。乃于所居之寺側(cè)。立禪室以進脩。既而因左溪朗禪師激勵。與東陽策禪師同謁曹溪六祖。初到??瓶錫。繞祖三匝。祖云。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行方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覺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覺乃具威儀參禮。須臾即辭。祖曰。返太速乎。覺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覺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覺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覺曰。分別亦無意。祖嘆曰。善哉善哉。少留一病。時謂一宿覺。自是學(xué)者輻輳?;惶煜?。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終。端坐如入定。壽四十九。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陽。弟子慧操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刺史李邕撰文勒石。以紀行業(yè)。慶州刺史魏靖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后謚無相。塔號凈光。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玄覺。字明道。俗姓戴氏。漢末祖侃公第五燕公九代孫。諱烈。渡江乃為永嘉人也??偨浅黾引f年剃發(fā)。心源本凈智印全文。測不可思解甚深義。我與無我恒常固知??张c不空具足皆見。既離四病亦服三衣。德水沐其身。所以清凈。良藥治其眼。所以光明。兄宣法師者。亦名僧也。并猶子二人并預(yù)緇伍覺本住龍興寺。一門歸信連影精勤定根確乎不移。疑樹忽焉自壞都捐我相不污客塵睹其寺旁別有勝境。遂于巖下自構(gòu)禪庵。滄海蕩其胸。青山拱其背。蓬萊仙客歲月往還。華蓋煙云晨昏交集。粵若功德成就佛寶郁興。神鐘震來妙屋化出。覺居其間也。絲不以衣耕不以食。豈伊莊子大布為裳。自有阿難甘露作飯。覺以獨學(xué)孤陋三人有師。與東陽策禪師肩隨游方詢道。謁韶陽能禪師而得旨焉?;蛟?。覺振錫繞庵答對。語在別錄。至若神秀門庭遐征問法。然終得心于曹溪耳。既決所疑能留一宿。號曰一宿覺。猶半遍清也。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于龍興別院端坐入定。怡然不動僧侶悲號。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殯于西山之陽。春秋四十九。初覺未亡前禁足于西巖。望所住寺喟然嘆曰。人物駢闐花輿蓊蔚。何用之為。其門人吳興興師新羅國宣師。數(shù)人同聞皆莫測之。尋而述之曰。昔有一禪師將諸弟子游賞之次。遠望一山忽而唱曰。人物多矣。弟子亦不測。后匪久此師舍壽。殯所望地也。西山去寺里有馀程。送殯繁擁人物沸騰。其感動也若此。又未終前有舒雁千馀飛于寺西。侍人曰。此將何來??罩杏新曉?。為師墓所故從海出也。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皆傳師之法為時所推。后李北海邕為守括州。遂列覺行錄為碑號神道焉。覺唱道著明修證悟入。慶州刺史魏靖都緝綴之號永嘉集是也。初覺與左溪朗公為道契。朗貽書招覺山棲。覺由是念朗之滯見于山。拘情于講。回書激勸。其辭婉靡其理明白。俾其山世一如喧靜互用。趣入之意暗詮于是。達者韙之。終敕謚號無相。塔曰凈光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夙游禪社。見南塔慥公有開解。隨慥住漢東山光寺。譙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尤敬事慥。預(yù)為慥造塔。高七十尺。及慥疾篤。王使問孰可以繼者。慥答以壽可。于是召壽至。壽即白慥。請試塔。乃入塔跏趺坐而逝。世因號壽為試塔和尚。王聞而嘆賞。尋別造塔以遺慥。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正壽者。不知何許人也。風(fēng)儀峻整節(jié)概高強。肩錫曳囊宗師皆謁。然以因緣相扣附麗有歸。于南塔慥禪師門。決開疑網(wǎng)。密修資益。后壽杜默于隨部山寺。人皆不識。時譙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龍初韋庶人譖云。與張易之兄弟構(gòu)成重潤之罪。遷均州刺史。密加防守不聽視事。韋后臨朝添兵士捍衛(wèi)。及韋氏被誅睿宗即位。轉(zhuǎn)集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樂。而歸心于慥禪師。為其造生藏塔。舉高七十尺。極為宏壯。于時慥師疾已危篤。譙王使問師后孰繼高躅。慥曰。貧道有正壽在。王問。諸僧誰為正壽?;蛟?。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跡韜晦。王遣使召到。壽白慥師曰。喜王為檀越。其塔已成。某欲為先試得否慥曰。善為否試。是時壽攝衣合掌入塔斂容瞑目。結(jié)加趺坐便即滅度。全身不散。時號為試塔和尚。譙王聞已嘆嗟終日。曰弟子猶爾。乃別議改圖。為慥禪師營構(gòu)焉。 系曰。先人有奪人之心。壽公先其慥矣。夫直往者必能徑來也。業(yè)累弗羈樊籠弗罩。脫羈開罩生死自由。既然自由已躋果位矣。俗諦觀之壽公出藍之青也矣。而能乘心矯跡出其師之前。一日千里。其是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