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養(yǎng)氣(養(yǎng)氣)  拼音:yǎng qì
1.語本《孟子。公孫丑上》:「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贡局负B(yǎng)正直剛大之氣。宋以后經(jīng)理學(xué)家提出,成為儒者的修養(yǎng)功夫之一。漢。王充《論衡。自紀》:「養(yǎng)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養(yǎng)氣》:「昔王充著述,制養(yǎng)氣之篇,驗己而作,豈虛造哉!」
2.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指培養(yǎng)先天的元氣?!缎挛宕贰>砹?。十國世家。前蜀》:「衍既立,宗壽為太子太保奉朝請,以鍊丹養(yǎng)氣自娛。」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二:「學(xué)道養(yǎng)氣者,至足之馀,能以氣與人?!?/div>
《國語辭典》:精華(精華)  拼音:jīng huá
1.事物最精粹、精美的部分。《史記。卷二七。天官書》:「視封疆田疇之正治,城郭室屋門戶之潤澤,次至車服畜產(chǎn)精華?!埂逗鬂h書。卷六二。荀淑傳》:「榮辱者,賞罰之精華也?!挂沧鳌篙既A」。
2.精神。漢。王充《論衡。書虛》:「精華謁盡,故早夭死?!?br />3.光芒、光耀?!都t樓夢》第四九回:「精華欲掩料應(yīng)難,影自娟娟魄自寒?!?/div>
《國語辭典》:精氣(精氣)  拼音:jīng qì
1.天地間的靈氣?!兑捉?jīng)。系辭上》:「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br />2.人體的元氣?!稘h書。卷三○。藝文志》:「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nèi)傷,不見于外。」
3.專誠之氣。漢。王充《論衡。感虛》:「至誠悲痛,精氣動城,故城為之崩也。」
《國語辭典》:沖和(沖和)  拼音:chōng hé
1.性情和平。《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神氣沖和,而不知向人所在?!?br />2.天地間的真氣?!段倪x。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噓吸沖和,吐故納新?!?/div>
《國語辭典》:渾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弧挂沧鳌富煦纭?。
2.模糊不分明?!侗阕?。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也作「渾敦」。
3.相傳為堯舜時四兇中的驩兜。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后用以比喻冥頑糊涂不開通。也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yīng)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br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昆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漢語大詞典》:體元(體元)
謂以天地之元氣為本。 漢 班固 《東都賦》:“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體元則大,悵望 姑射 之阿?!?唐 王維 《門下起赦書表》:“體元作則,惟圣裁成。”參見“ 體元居正 ”。
《漢語大詞典》:體元居正(體元居正)
謂人君以天地之元氣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語出《春秋·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晉 杜預(yù) 注:“ 隱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穎達 疏:“元正實是始長之義,但因名以廣之。元者,氣之本也,善之長也。人君執(zhí)大本,長庶物,欲其與元同體,故稱元年。正者,直方之間語也。直其行,方其義,人君當(dāng)執(zhí)直心,杖大義,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稱正也。”新唐書·劉蕡傳:“人君之道,在體元以居正?!?/div>
《國語辭典》:鉛汞(鉛汞)  拼音:qiān gǒng
道家以鉛、汞來提煉藥物,故用以代指煉丹。唐。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白皙好容儀,專心在鉛汞。」
《國語辭典》:混元  拼音:hùn yuán
1.宇宙尚未形成時,形質(zhì)不分、蒙昧一體的狀態(tài)。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四○:「混元生兩儀,四象運衡璣?!埂斗馍裱萘x》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為尊,煉就乾坤清濁分?!?br />2.天地初開辟的遠古時期。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二?;煸罚骸富煸?,記事于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div>
《國語辭典》:形氣(形氣)  拼音:xíng qì
1.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段倪x。賈誼。鵩鳥賦》:「形氣轉(zhuǎn)續(xù)兮,變化而蟺?!?br />2.形體表現(xiàn)的精神?!段倪x。班固。幽通賦》:「形氣發(fā)于根柢兮,柯葉匯而零茂?!埂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六。玉機真藏論》:「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
3.皮肉筋骨中的氣血。
《漢語大詞典》:大一
古代道家用語。謂大到極點而囊括一切。莊子·天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 成玄英 疏:“囊括無外,謂之大也;入於無間,謂之小也;雖復(fù)大小異名,理歸無二,故曰一也?!?br />(1).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氣。禮記·禮運:“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孔穎達 疏:“必本於大一者,謂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也?!?br />(2).指原始樸素狀態(tài)。荀子·禮論:“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fù)情以歸大一也?!?楊倞 注:“雖無文飾,但復(fù)情以歸素質(zhì),是亦禮也。”
(3).指太古時代。荀子·禮論:“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楊倞 注:“大一謂太古時也?!?br />(4).指天。莊子·徐無鬼:“大一通之,大陰解之?!?成玄英 疏:“一是陽數(shù)。大一,天也,能通生萬物,故曰通?!?/div>
《漢語大詞典》:含元
(1).包含萬物的本原;包含元氣。國語·周語下“所以宣養(yǎng)六氣、九德也” 三國 吳 韋昭 注:“含元處中,所以徧養(yǎng)六氣、九德之本也。”后漢書·郅惲傳:“含元包一,甄陶品類。” 李賢 注:“《前書志》曰:‘太極元氣,合三為一?!^三才未分,包而為一(也)?!?br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楊監(jiān)又出畫鷹十二扇》詩:“憶昔 驪山宮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鰲 注引 黃希 曰:“舊唐書:‘東內(nèi)曰 大明宮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黃滔 《祭陳侍御嶠》:“天子復(fù) 含元 謁見,有司新都省權(quán)衡。”參見“ 含元殿 ”。
《漢語大詞典》:含元殿
唐 宮殿名。 高宗 時所建,本名 蓬萊宮 。遺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 唐 李華 曾作《含元殿賦》。參閱新唐書·李華傳。
《漢語大詞典》:氣分(氣分)
同“ 氣氛 ”。 葉圣陶 《雙影》:“這種幽郁氣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參見“ 氣氛 ”。
《國語辭典》:氣氛(氣氛)  拼音:qì fēn
1.在特定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一種可感覺的景象或情調(diào)。如:「靈堂中充滿了哀傷的氣氛?!埂高@間餐廳布置得很有氣氛?!?br />2.云氣。漢。劉向《說苑。卷一八。辨物》:「圣王既臨天下,必變四時,定律歷,考天文,揆時變,登靈臺以望氣氛。」唐。張說〈游洞庭湖〉詩:「平湖曉望分,仙嶠氣氛氳。」
《漢語大詞典》:還元(還元)
(1).人恢復(fù)本來面目或事物恢復(fù)原狀。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你與我逞精神,送舊迎新,二十載還元見 老君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俎:“金一為箔,無復(fù)再還元矣?!?郭沫若 《長春集·迎春序曲》:“墓里的枯骸,它們也在變,變成肥料再向生命還元?!?br />(2).恢復(fù)、滋養(yǎng)元氣。 唐 呂巖 《漁父詞·煉質(zhì)》:“運本還元於此尋,周流金鼎虎龍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人部·秋石:“主治:虛勞冷疾,小便遺數(shù),漏精白濁,滋腎水,養(yǎng)丹田,返本還元,歸根復(fù)命?!?/div>
《國語辭典》:養(yǎng)和(養(yǎng)和)  拼音:yǎng hé
怡情適性,涵養(yǎng)平順之氣?!逗鬂h書。卷三九。周磐傳》:「昔方回、支父嗇神養(yǎng)和,不以榮利滑其生術(shù)。」《晉書。卷六八。賀循傳》:「或有遐棲高蹈,輕舉絕俗,逍遙養(yǎng)和,恬神自足?!?/div>
《漢語大詞典》:含氣(含氣)
(1).含藏元氣。《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殊之體,含氣化物,以成埒類?!?br />(2).含有氣息。形容有生命者。亦特指人。漢書·賈捐之傳:“故君臣歌德,含氣之物各得其宜?!?span id="xaqfguj" class="book">《魏書·節(jié)義傳·王玄威》:“先帝統(tǒng)御萬國,慈澤被於蒼生,含氣之類莫不仰賴?!?span id="sczmjgs" class="book">《新唐書·于志寧傳》:“世謂 神農(nóng)氏 嘗藥以拯含氣,而 黃帝 以前文字不傳。”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順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內(nèi),含氣之屬,皆裕如也?!?/div>